分享

北宋.苏轼、苏东坡《次辩才韵诗帖》全图和局部,解读赏析

 陈巽之的图书馆 2020-05-05

“书画名家赏鉴”诚谢您的支持!!!祝吉祥、顺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位列“宋四家”之一。

北宋.苏轼、苏东坡《次辩才韵诗帖》全图和局部,解读赏析

《次辩才韵诗帖》局部

《次辩才韵诗帖》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

整幅作品长:47.9厘米,宽:29厘米,行书、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苏轼、苏东坡《次辩才韵诗帖》全图和局部,解读赏析

《次辩才韵诗帖》局部

辩才是杭州一位得道高僧,也是东坡的诗友之一,他曾经给苏东坡写过一首《龙井新亭初成诗呈府帅苏翰林》,《次辩才韵诗帖》就是苏轼为了和辩才的诗而作的。作品由序和诗两部分组成,序就记录刚才描写的那段佳话,诗则是整幅作品的主体。

北宋.苏轼、苏东坡《次辩才韵诗帖》全图和局部,解读赏析

《次辩才韵诗帖》局部

释文: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轼往见之,常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曰“过溪”,亦曰三一老”。

北宋.苏轼、苏东坡《次辩才韵诗帖》全图和局部,解读赏析

《次辩才韵诗帖》局部

谨次辩才韵赋诗一首。眉山苏轼上。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

北宋.苏轼、苏东坡《次辩才韵诗帖》全图和局部,解读赏析

《次辩才韵诗帖》局部

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去住两无碍,天人争挽留。去如龙出口(山),雷雨卷潭湫。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

北宋.苏轼、苏东坡《次辩才韵诗帖》全图和局部,解读赏析

《次辩才韵诗帖》局部

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聊使此山人,水记二者游。大干在掌握,宁有离别忧。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北宋.苏轼、苏东坡《次辩才韵诗帖》全图和局部,解读赏析

《次辩才韵诗帖》局部

北宋.苏轼,行书《次辩才韵诗帖》全图

北宋.苏轼、苏东坡《次辩才韵诗帖》全图和局部,解读赏析

《次辩才韵诗帖》全图

弘扬中华文化经典,传播中华书画艺术.......

向历代 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刊文编辑:朝海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