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之学,又称老庄之学。老子自不必说,他可是整个道家学派第一人,他不仅开创了道家学派,而且其思想为整个道家学派的学说,奠定了基础,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紧随老子之后的道家思想家便是庄子。 庄子,战国中期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漆园吏,他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被誉为得老子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可以说,庄子在求道之路上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但是,只要是人,就永远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死亡的问题。而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所以生与死其实是一个问题,那作为道家二号人物的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问题的,他的生死观是怎样的,他又是如何迎接死亡的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好好聊一聊庄子的人生哲学。 要窥见庄子的生死观,我们可以从他面对自己的死亡时所表现出的态度来看。庄子晚年时,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的弟子们都十分担心,并考虑到庄子的后事应该如何操办,弟子们大多想厚葬庄子,但庄子听说后,却有些难过。因为他想到,他教授了这些弟子很长时间,但他们还没有明白自己对于生死的看法。于是,他就对弟子们说:“我以天地为棺,以日月为玉……天地万物皆为我送行,这样的葬物还不丰厚吗?” 可是,他的弟子们还是不明白,又说到:“我们不是非要拿贵重物品去陪葬,而是害怕天上飞的鸟类啄食您的遗体。”而庄子却笑着说:“如果避免了鸟类,但是地上的蝼蚁呢?剥夺了天上飞的生物的食物,却留给了地上的蝼蚁,这两者又有什么分别呢?”这句话一出,所有人都无话可说了,而庄子也就平静地离开了。 可见,面对人生中避无可避的死亡问题,庄子做出了超乎常人的洒脱态度,而且,用他的态度表达了他对生死的看法,可见,一个能如此平静接受死亡的人,庄子可以说在思想上领悟到了生死的真谛,其实也就达到了我们所说的超脱生死的境界。小伙伴们如果还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