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游是北京旅游一条重要线路,但凡来到北京的游客都一定会去举世闻名的各大皇家园林看一看,天坛、景山、北海公园是自然少不了的。笔者多次到过北京,这三个公园先后去过,拍照留影,领略了其独有的皇家气派与美丽风光。现将它们的照片放在一起编辑成集。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正阳门外,永定门内路东,是明朝、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祈年殿 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 ↓↓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称皇穹宇。皇穹宇围垣具有传声功效,俗称回音壁。↓↓ 回音壁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 望 灯 位于圜丘坛外壝内西南,是祭祀时照明用的灯具。望灯杆高古尺九丈(28.8米),顶端有如意杆和滑轮,以控制望灯升降。旁以三根巨大木质戗杆支撑,望灯由无量杆悬挂。 ↓↓ 天坛有 3500 余株古松柏、古槐 ,树龄逾数百年,至清朝中叶形成颇具规模的天坛古树群落。苍翠的古树与古老的建筑、茵茵的绿草共同构成了天坛庄重肃穆、静谧深远的环境氛围。
↓↓ 天坛的五大古树之“九龙柏”:古侧柏,植于明嘉靖年间,位于天坛皇穹宇西北垣外,树高逾10 米,树冠蜿蜒起伏,其树干间有纵向褶皱,将树身分为九股,状似九龙缠绕,极为奇特,故称之为“九龙柏”。↓↓ 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御苑。公园中心的景山为堆土而成,曾是全城的制高点。景山山上五亭横列,中峰建有万春亭;东侧依次建有观妙亭和周赏亭;西侧依次建有辑芳亭和富览亭。
↓↓ 万春亭位于景山的中峰,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天气晴朗,登上万春亭,故宫和北京城区尽收眼底。▼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于1644年3月攻入北京,崇祯3月19日逃到景山,以腰带自尽于观妙亭下的歪脖槐树之上。十年动乱期间,老槐树被当作“四旧”砍掉,后于1996年,将一株有一百五十多年树龄的古槐移植至原处。↓↓此处立有碑刻两通,分别为:“明思宗殉国处”碑:1930年,由沈尹默书写勒石,1931年立于老槐树旁,其中“明”字以“目”和“月”组成;“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1944年,为纪念明思宗去世300周年而立。↓↓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琼 岛从北海公园南门入园,踏上建于元初的永安桥,见名为'堆云'、'积翠'的 两座彩绘牌坊,迎面就是全园的中心--琼华岛,简称琼岛。岛上绿荫如盖,殿阁相连。对面便是初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的白塔寺,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为永安寺。主要建筑有法轮殿、正觉殿、普安殿、配殿、 廊庑、钟鼓楼等,自下而上,依山势而筑。
↓↓ 永安寺 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原名白塔寺,乾隆八年(1743)改为永安寺。该寺依山就势而筑,共分三进三上殿宇,前殿名为'法轮殿',中殿'正觉殿',上殿'普安殿'(白塔下),原为喇嘛诵经之所,帝后在园内游乐时常来此烧香拜佛。 ↓↓ 白 塔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 琼岛春阴碑 在琼岛东麓,立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碑文为乾隆所写。'琼岛春阴'为燕京八景之一。 ↓↓ 延楼游廊 呈半圆形,环抱于琼岛北麓的北海湖畔,长300米,共60间,分上下两层。延楼游廊东西两端分别建有'倚晴楼'和'分凉阁'。它宛如一条彩带,把'琼岛'、'瑶池'(北海湖)紧密地联系起来,起着烘托和丰富山光水色的重要作用。 ↓↓ 九龙壁,建于公元1756年,全部用彩色琉璃砖砌成,长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壁的两面各饰有九条蟠龙,为我国琉璃建筑中的珍贵作品。 ↓↓ 团 城 团城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岛,金代为大宁宫一部分。元代称圆坻,亦称瀛洲。岛四周砌圆形城墙。团城上殿宇堂皇别致,松柏苍劲挺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