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流口水中医辩证治疗法!

 新宇医馆 2020-05-05

儿童口水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这是一种病症。以3岁以下的幼儿最为多见。婴儿时期,因其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偶而发生流涏,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属于病态。临床可见但乳牙已经生长,而经常出现流涎,由于长期流口水,浸渍两口角,流至胸前衣襟湿透,甚至口部周围出现潮红、发疹及糜烂现象,这是一种病态,必须调理治愈。 本病主要由于脾胃实热,脾胃虚寒,脾胃气虚,心脾郁热等唾液不能正常的制约,而流口外所以致病。
一、脾胃实热 症像:小儿流口水,湿热而粘,口臭而渴,烦躁不安,大便干燥秘结,手脚心发烫,舌苔质红,苔黄,脉数或滑。 治法:清胃泻脾。
配方:灯心草,赤伏苓,黄芩,生地黄,石膏,山栀仁,黄连,每日一剂、免煎颗粒直接冲服。
加减: 大便秘结口臭者加酒大黄6克,牵牛子。舌苔厚腻湿重,加苍术,儿茶。口干渴者加石槲10克,玉竹。服胀没有胃口者加鸡内金,炒麦芽12克。 同时外治;取热水一盆,加入中药,泡洗双脚。
二、脾胃虚寒 症像:流口水不止,涏液清稀,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而滑,脉沉或紧。
治法温补脾胃、燥湿运脾。 配方:丁香,陈皮,诃子,青皮,甘草。
加减:腹胀纳呆加焦山楂12克,鸡内金。精神疲乏者加党参15克,黄芪等。
同时配合外治:附子捯烂,用米醋或面粉做成薄饼,临睡睡时敷在双脚涌泉穴,用空胶贴固定,早晨拿去,免费咨询橘井中医微信
三、脾胃气虚 症像:流涏清稀,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舌质淡,脉细或弱。
治法:益气摄唾 配方:生姜,大枣,柴胡,升麻,陈皮,当归,炙甘草,白术,黄芪,每日一剂,免煎颗粒自冲服。 
加减:腹痛加白芍10克,恶热喜寒且腹痛加黄芩。 外治配合法:吴茱萸研为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糊饼,敷于双脚涌泉穴,每日一换,连续3~5天。 
四、心脾郁热 症像:小儿口涏外流,涏液黏稠而热,心烦不安,口赤口臭,大便干结,小便少而黄,睡眠浅,易惊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配方:防风,甘草,石膏,栀子,藿香。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酒大黄6克,腹胀满者加神曲15克,莱服子等。 外治配合:明矾15~20克,研为末,用开水化开,再加适量温水降至38~40度左右时,水量以浸没足足背为佳,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连续3天。
后记:1,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清洁口腔。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
3家长可示范小儿反复吞咽动作
。4、积极治疗引起流口水原发病如面神经麻痹,脑炎后遗症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