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十四年
【原文】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孙宿、叔老会晋士匄、齐人、宋人、卫人、郑公孙噬、曹人、莒人、邾娄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娄人,会吴于向1。
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夏,四月,叔孙豹会晋荀堰、齐人、宋人、卫北宫结、郑公孙噬、曹人、莒人、邾娄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娄人伐秦。
己未,卫侯衎出奔齐。
莒人侵我东鄙2。
秋,楚公子贞帅师伐吴。
冬,季孙宿会晋士匄、宋华阅、卫孙林父、郑公孙噬、莒人、邾娄人于戚。
【译文】鲁襄公十四年,春季,鲁国大夫季孙宿、叔老会合晋国大夫士匄、齐国人、宋国人、卫国人、郑国的公孙噬、曹国人、莒国人、邾娄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娄国人,在向这个地方会见吴国人。
襄公二月,乙未这天初一,发生日食。
夏季,四月,鲁国大夫叔孙豹会同晋国的荀堰、齐国人、宋国人、卫国的北宫结、郑国的公孙噬、曹国人、莒国人、邾娄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娄国人出兵讨伐秦国。
己未这天,卫献公衎逃亡到齐国。
莒国人进犯鲁国东部边境。
秋季,楚国公子贞率领军队讨伐吴国。
冬季,鲁国大夫季孙宿在戚这个地方会见晋国的士匄、宋国的华阅、卫国的孙林父、郑国的公孙噬、莒国人、邾娄国人。
【说明】本篇《襄公十四年》,主要描述的是鲁襄公十四年发生的故事。主要记述了八件事,一是吴国人向诸侯盟会承认失败。二是吴国推立新君主,季札推辞。三是诸侯联军征伐秦国,无果而终。四是晋国士鞅逃奔到秦国,秦景公敬佩他。五是莒国人进犯鲁国东部边境。卫献公逃奔到齐国,齐国人让他在郲地暂住。六是楚国人征伐吴国,吴国人开始不抵抗,后在楚军撤退中奇袭楚军,俘获楚国公子宜榖。七是齐国因晋国范宣子借用羽毛之故,产生二心。八是楚国子囊征伐吴国回来后去世。
————————————————————
【注释】1.向:地名。春秋时期诸侯国名。吴国地名,在今安徽怀远县西。《诗·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孔圣,作都于向。”《左传·隐公二年》:“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
2.鄙:(bǐ比)《管子·侈靡》:“国贫而鄙富,苴美于朝。”《晏子春秋卷七·外篇第七》:“县鄙之人,入从其政。”《左传·庄公二十六年》:“群公子皆鄙。”《盐铁论·本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这里用为边邑、边境之意。
春秋公羊传襄公
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人生道路上若干问题的解读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