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远风情‖余家寨一瞥

 卧仙书斋 2020-05-05

威远风情‖??余家寨一瞥     

时间:3月22日      地点:越溪镇瑞林村   
天气:晴好

作者:樊碧贞

编者按:每每阅读阳光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是那么清新脱俗,不染一丝尘土。其字里行间的那份如水的清纯,就是对于文学的修养。阳光同志的威远风情系列,无意间打造出一个自身的品牌。在那没有雕饰的文字中,娓娓道来的是对于威远的真爱。祝贺阳光同志的文学境界有提升了一层!!

余家寨,本不在越溪行的计划之内。不过,它俨然主人家端出的佐餐时蔬,一上桌,就让人心动。

余家寨位于越溪镇瑞林村境内,是威远众多古寨中的一个。政协威远县委员会编纂的《石头上的桃花源》曾对全县古寨进行了粗略的统计,足有一百座之多,尤以越溪、小河、连界等地分布最广。向家寨、高顶寨、仁和寨、清平寨等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寨。
  
这些寨散布在县域内,构成一个庞大的古寨群,还被写入全县旅游开发的宏伟蓝图,因为条件所限,许多年来并没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或许正是这样,才很好地保持了寨子的原貌,才让一群又一群人乐此不疲地前来寻幽访古。

古人当初筑寨,无非是为了据寨自保,获取一种安宁的生活。余家寨早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活标本”。我们自然期待与它的这次相见。

因为原有上山的路开发建设被截断,我们沿着山脚,绕了一个来回,才找到上山的路。乡村水泥路,陡而窄,我们费了点精神才上去。

师友们上坡走得快,我因为贪恋路上花草,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地上落了一层松树的旧叶子,踩在上面哗哗响。我喜欢这叶子的声音。点点阳光从树隙间泻下来,给一树新叶镀上光亮,心里为之一动,宁静又柔软。

途中见塑像几尊,红布加持,前有香火供奉,想是有人先我们而来。看来,这余家寨也是建在风水胜处。

观音菩萨的佛像在阶梯的转角处,从佛像的视线望出去,可观村头的山峦和盘山村道。将观音奉在山顶,或许也是为了护佑村庄风调雨顺。

得天高云淡老师相助,爬上寨门对面的巨石,拍下了一面山色。

转头,发现寨门很高,全是条石砌筑,高峻中透着内敛,视觉上予人庄肃感。靠近寨门,阶梯两旁长有树木,寨门又活泛起来。近前,寨门内又见树一株,新叶满枝,拍下待进。

门内走出一位老者,提着一捆香。一问,知道他姓王。

您老来进香?

是呀,每天都来。这地灵着呢!今天来的人最多。这里空气好。

老人很善谈,也和气,见我把相机镜头对着他,连摆手,说人老啦不好看,脸上还是和气的。

我问他寨子有多少年。他说谁知道呢?98岁的放牛娃也说不清。唐、明、清,也许上千年。市旅游局的人还要我们帮忙找碑呢!可哪那么容易找。问过好多人都不晓得,也许拆寨时埋到哪个旮旯头去了,又或者被砸烂了。当然,我更希望是前者。

老人还告诉我,过去的寨墙可比这宽大许多,现在看见的,不过是过去的一半。

我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景象。却深深知道,这样的建造是一个缓慢而艰巨的过程。要请匠人去山中找石、采石、割石、运石,然后再砌石。因为没有文字可考,我们无法从岁月深处聆听到有价值的回音。但眼前看到的自然景观与建筑格局依然让人感动,以围山筑寨为设计核心的理念,不仅将自然邀请回家,其自身也成为一种别样的景致。

我是在师友们的催促声中穿过寨门的。上阶梯十余级,有敞坝100余平方米,师友们等待合影已久,疾步入队,定格寨上之旅。

因为先我进寨,他们已经转遍四周,就先行离开。天高云淡老师和漫步陪我开始转山。

山顶有大片的树木,我们的目光就被它们拴住。我认得其中的一些,枫香、槭树、松树,每一株都像一个巨人,身着绿服,寂静又热烈,将山顶烧灼成绿海。那绿,便迷了眼睛,便绿了心智,便染了周身。

漫步是林业工作者。他对这片山林怀着自然的敬畏。他告诉我那一棵树是大头茶,它会脱皮。当听说其中一颗松树与我年龄相当时,我上去抱了一下,刚好一抱粗,顺便为它留影。拍摄会帮助人去看见和记住,哪怕拍的是一片树叶,也会记住它与另一片树叶的区别。

我们还见到了藤缠树,漫步说是寄生现象。植物之间是有争夺之战的,动物也是,人更是如此。这与电影《刘三姐》插曲的浪漫情怀截然不同,让人又生些许感慨。

沿途尚存部分残垣断壁,也得见另一寨门,形制尚在,可惜青藤缘墙,渐显颓势。因为时间关系,未详探。途中试当模特一回,却左手左脚,不得林中树木的那份自然。

古寨所在之处,皆是有年月有故事的角落,容待他日再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