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jiezhukuaile 2020-05-05

【疾病诊断】

(1)有慢性的劳损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退性行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上网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或肌痉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分期诊断】

1.急性期:也称为炎性水肿期,发病1周内。颈肩部疼痛剧烈,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慢性期:也称为缺血期,发病后1~2周。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恢复期:发病2周后。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中医辨证】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有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汗,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辨证论治】

1.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羌活、独活(各6g) 藁本、防风、甘草炙 (各3g) 蔓荆子 (2g)川芎 (1.5g)

2.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

当归(9g)川芎(6g)白芍(9g)熟地黄(12g) 桃仁(9g)红花(6)。

3.痰湿阻络证

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白术、天麻、 茯苓、 橘红、白术、甘草等。

半夏(4.5g)天麻 茯苓 橘红(各3g)白术(9g) 甘草(1.5g) 生姜一片,大枣二枚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黄、淮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先煎)等。

地黄(24g)山药、山茱萸(各12g) 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g) 桂枝、附子炮(各3g)

5.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黄芪(9g)、芍药(9g)、桂枝(9g)、生姜( 18g)、大枣(4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