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廿四节气 | 立夏:一夜薰风带暑来

 中医药方便 2020-05-05

物 皆 假 大 也

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月令 · 七十二候集解》

春天是万物的萌生、蠢动,夏天是万物的长养、盛大。

夏天最大的物候特征,就是万物变得繁盛壮大。

夏,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

——《释名》

假,大也。

——《尔雅》

夏,假也,大也。夏季阳气旺,方能任由万物蓬勃生长。

立,建始也。

立夏,就是夏天的开始。

夏 养 长 之 道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是四季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地气蒸腾,又降而为雨,万物的生长也处于最繁荣茂盛的阶段。春天开花多结果少,秋天结果多开花少,而夏天开花和结果的都多。对于人来说,最好遵循《内经》中的“养长之道”以顺应夏气。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夏日昼长夜短,故人也可以睡得少一点,晚睡早起。早起以升发阳气,白天则反而不容易困乏。晚睡则不应晚于11点。

另外,在夏天,我们不要讨厌白天、讨厌太阳。夏季万物能蕃秀的原因还不是因为“无厌于日”。而我们人可以人为地去避开阳光,拉上窗帘,开着空调,一觉睡到下午。这种不健康的作息会导致身心上的很多问题。

不过,二暑的烈日还是要避的,甚至少在中午最热的那段时间出门。

使志无怒。

扰乱一个人情绪的首先是自己的状态,而非外在。当然情绪稳定主要取决于人的涵养,而规律的起居能够在生理层面濡养一个人。比如说,夏天早起能稳定人的情绪。

早起可以助阳气升发(早起必须是起床,而不是早醒躺床上玩手机之类的,必须督脉直立起来),这样一天就元气满满。我们说春天要立志,立志了之后要行动啊,夏天就是行动的季节。

如果阳气没能很好的升发,那就容易被郁结住,郁则怒,烦躁不安,阳气没有被妥善地用于生长等正常的生理机能,就会化火为害,如情绪比较急躁,生理上容易上火、眼睛干痒红肿等。

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和冬天闭藏相反的是,夏天毛孔开放,所以要泄要散,要运动出汗,就像你爱的人站在外面,你就很高兴地想往外跑。出汗也可以把体内的邪气、污浊的东西往外排掉。换言之,不要整天躲在空调房里,不要多吃冷饮去镇压阳气,不要洗冷水澡。

如果能做到“志无怒”,适量出汗而使气机畅达不郁,则所有的能量精力用在对的方向上。春天所立之志,至夏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力,使生命如夏花般绚烂,这也是“使华英成秀”。

所以,我们在夏天,要遵循这个养长之道,让它繁盛,不要镇压或堵塞它。

立 夏 三 候 解

初候,蝼蝈鸣

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

——《月令 · 七十二候集解》

蝼蝈是什么?有两种说法,一说为蝼蛄,一说为青蛙。

蝼蛄是一种昼伏夜出的虫子。随着气温升高,雄蝼蛄靠翅膀的摩擦发出鸣叫声,叫声和蛙鸣很像,其实是为了求偶。蝼蛄以植物嫩茎为食,故于农业而言属害虫。

俗话说:“青蛙叫,雨水到。”青蛙有天气预报的天赋。立夏多雨,在下雨之前,空气湿度变得越来越高,这时田野里的青蛙们,便会叫个不停。

二候,蚯蚓出

蚯蚓即地龙也。《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月令 · 七十二候集解》

蚯蚓乃至阴之物。一般的蛰虫在惊蛰的时候差不多都出来了,但蚯蚓那时候还不出来,要到立夏才出土。为什么?就是因为蚯蚓得阴气多,结束冬眠也最晚。

蚯蚓出,可以疏松田地的土壤,其粪便又可以作为肥料,所以它有松土施肥的能力,于农业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蚯蚓本身也是一味中药,又名地龙,是大寒泻火之品,多用于壮热狂躁、惊痫抽搐之证。一般中药用白颈蚯蚓,也就是比较大的老蚯蚓。

三侯,王瓜生

四月生苗延蔓,叶似栝蒌叶,圆无叉缺,有毛刺。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谓之土瓜根。

——《唐本草》

王瓜是一种常见的藤本植物,生“平野田宅及墙垣”间。

需要注意的是,立夏三候的“王瓜生”,不是说初夏王瓜就结果了,初夏只是王瓜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并开始长叶子,至盛夏开花,结果在夏末或初秋,其果实生时青色,熟时红色。

王瓜的果实和根都是中药材。王瓜果实是凉润之品,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另外,它还有通乳的功效,很多藤本植物如丝瓜、葫芦都有通乳的作用。王瓜的根(土瓜根)是苦寒之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立 夏 防 疰 夏

四月谓之初夏,气序清和,昼长人倦。

——《梦梁录》

立夏所在的四月,虽然气候温暖宜人,但却有乏月之名。乏月,既指其时气温升高,白昼渐长,人感到困倦疲乏,又指这个月是“冬谷既尽,宿麦未登”,所谓青黄不接的时段。

夏季人变得乏倦怠、食欲不振、身体消瘦,甚至低热的症状,名曰疰夏。疰夏是一种季节性疾病,多见于南方卑湿之地,任何年龄均可见,以小儿为多。

南方习俗在立夏那天的午饭后,来秤小孩的重量,记录下来,然后立秋那天再秤一次,希望孩子不要瘦下来。

疰夏,脾胃虚弱病也。然虽有脾胃虚弱,亦必因胃有湿热及留饮所致。昔人谓痿发于夏,即名疰夏。

——《杂病源流犀烛》

疰夏之所以小儿多发,是因为小儿脾胃较弱。而夏季湿热之气重,易客于脾胃,故多有脾湿的症状,除了力乏纳呆之外,多见便溏、嗜睡、胸腹气闷等症。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治以清暑化湿,可以泡一些陈皮、荷叶、佩兰等芳香化湿的茶饮,或者佩带香囊,同时多吃一些冬瓜、豆类、薏米等利湿的食物。

另外,夏季多汗,心烦气躁,多有气阴两伤之症。气阴不足,也会出现疰夏的症状。孙思邈谓孟夏之月饮食当“增酸减苦,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所以对于平日就气虚或阴虚的人来说,在立夏还不是很热的时候,多吃一点酸的食物,比如喝生脉饮、酸梅汤等都很合适。

万 物 齐 乎 巽

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孔子家语》

夏初的风名熏风,从东南而来,带着太平洋的暖湿之气,滋润长养万物。

相传,舜帝曾弹五弦琴,歌咏夏天的南风:和暖的南风能够消除烦恼,使人们安乐,能够催生万物,使人们富庶。

南风,又名熏风,熏即和暖的意思,意为从南方吹来的和暖的风,但南风不一定是正南方向来的风。《吕氏春秋》云:“东南曰薰风。”唯有初夏的东南风最是暖人,也是万物生长最适宜的气候,所谓“万物齐乎巽”。夏至的正南风以及有点热,待到夏末秋初的西南风,那就是暑气最盛的时候了(也是西方的凉风初起的时候)。

四季、廿四节气都有其对应的理想的风向,如立春的风应当从东北而来,春分风应当从正东而来,立夏起东南风,夏至起正南风。古书中,多以后天八卦的卦名来表示八个方位。

如果风向理想,那这段时期,甚至这一年的气候、收成都会比较好。《开元占经》中说:“立夏日……风从巽(东南)来,其年大熟。”

但实际上,风向并非如此理想。如果风从其他方位来,则可能会有旱涝等灾害,比如立夏“风从乾(西北)来,其年凶饥,夏霜,麦不刈”,西北风带来的寒燥之气,可能会导致夏季结霜,不利于麦子的成熟。

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应当回避这些非时之风,这些风被称为贼风,最是伤人。

如今的我们对大自然的感知越来越少,我们的大脑每天被五花八门的信息塞满,却没有时间自己去体验。如果我们有心,走在路上,感受吹来的风的冷暖燥湿,辨别其方位(可以打开手机的“指南针”功能),再根据方方面面的体验和观察,看看古人说的有没有道理,自己做判断就行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传统与现代、中医与西医、中医食疗与营养学,是可以展开对话的,前提是真诚开放的,是以探索真理、追求更好的疗效的目标的,而不是流于贴标签和自我标榜式的反对对方,时常告诉你一些表现自我优越感的片面的知识。我见过很多优秀的西医很尊重中医,甚至学习中医。我也见过越来越多前沿的科学成果在证实着古老的智慧。

李辛医师说得好,学中医的人,一方面——

要读古书,然后积极尝试,身体力行,有知有觉之后,心里就有底了。这样就不会一直纠结中医到底“科不科学”“如何用现代科学验证中医,才能弘扬中医”这些无谓的杂念中。

另一方面——

不拒绝现代科学与哲学,比如现代医学、物理学、心理学、科学哲学,学习其语言和表述习惯,及其所揭示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另一象限的知识和观察,那么就有可能进行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更容易向现代人介绍中医讲的是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