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界,如果按发论文级别,可以分为很多级,按论文的研究内容,也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也可以按不同亚学科或研究方向分。现代科学已分得非常细,每个学者的专长都有限,在全球科技竞争非常剧烈的状态下,每个人都非常忙。因此,选好一个有效和有影响力的国际编委会是一个新刊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选好候选人后,就要写邮件去邀请他们加入。邀请信,要个性化。要说明你创办期刊的宗旨,预期目标,办刊理念,副主编或编委的职责和期望,每年要处理多少稿件,处理程序,等。要说明他们的权限。园艺研究允许他们直接接受和拒稿,他们有推荐权,但最后的决定在主编。还要告诉他们副主编是匿名还是公开。说服他们“这是为学术共同体服务和贡献”。 回复常常有几种。1)欣然接受,非常乐意,2)愿意,但不热情,3)考虑考虑,4)太忙,不接受,5)石沉大海,根本不理你!有时还要跟踪一下邮件,给自己定个时限,不回复的叉掉,你觉得整个领域基本全覆盖,并具有国际代表性,就可以最后决定了。 最后的编委会大小,并没有一个具体“最佳数字”,如30、50,《园艺研究》最初的副主编队伍是24人,算是比较小。除了一个院士外,也没有“超级影响”的学者,但都是一线的学者,工作效率高,能辅助主编完成遴选合格稿件,特别是能在早期为期刊贡献质量相对应的稿件。这是一个风向标,编委队伍园艺把自己的稿件投给他/她做或副主编的期刊,这个编委队伍才是强大的队伍。这一点,很多国内学者不太愿意。确定编委后,要将他们的信息上传到期刊的系统里,全球的对该期刊有兴趣的人后会看“主编和副主编/编委都有谁”。 《园艺研究》一开始并没有组建“顾问委员会”,因为刚开始时,很多世界最一流的学者“不愿意冒风险”,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羽毛”。我是到了有了第一个IF后才组建的。那时邀请人,就比较容易,大家认可以后,就比较愿意了。 |
|
来自: 昵称69103102 > 《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