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七修宗谱序(清·刘忠达) 刘氏七修宗谱序(清·刘忠达) 闲暇时读《史记》,曾读到诸侯、列王传记及其年月表,就知道后人作谱受到《史记》遗规的影响相当大。 《史记》记载列侯之历史事迹,和家谱明昭穆、分次序、重伦常一样。所以,从前汉献帝(章义注:东汉末代皇帝)考查谱牒得知昭烈帝(章义注:即三国刘备,刘备崛起后,汉献帝已被废,但还在世,汉献帝二个女儿还嫁给曹操儿子曹丕了)为同宗,可见家谱的意义非常大。 我族受姓始于刘累,到汉高祖时宗族就发展壮大起来了。这中间虽然分支分派,但都是一脉相承、一气相贯的。我皖桐刘氏宗族的谱牒开始于雍正戊申年(章义注:即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成于雍正已酉年(章义注:即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当时,子孙繁衍、科举及第者非常多,数都数不过来;后来世遭兵乱(章义注:指元末、明初、清初之乱),中间迁徙 无常,家运与世道渐渐衰落,遂大不如以前。然而,幸运的是人心未泯,大家能够尊祖敬宗,人心尚齐。所以,我与忠贞的儿子瑞廷带领子辈们编辑家谱,付之印版,一年多就完成了谱牒。 我曾经在 光绪甲申年(章义注:即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经办修建祠堂,而后又和族兄忠贞计划修谱,但因各种原因没有成功,我因此常常郁闷得很。 现在,皖桐刘氏第七次修谱终于完成了,我不敢说这得之于我一人之力,实在是瑞廷和全族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因年老好久不写文字了,但谨在谱成之际,还是聊写几句话于谱端,以表明我曾经立下的平生志愿。 丙午冬月(章义注:即1906年农历十一月) 吉旦 十七世孙忠达薰沐(章义注:沐浴净身,以示敬重)敬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