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销密切协作 保障粮食供需

 文冠厚朴 2020-05-05

产销密切协作  实现互利互赢

——浙江亚太粮食批发市场的兴隆发达带给我们的启示

浙江绍兴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自古就是人文鼎盛之地。跨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两个明显而又现实的变化,即耕地萎缩、粮食产量减少;工商发达、外来人口激增。这一减一增,彻底打破了本地粮食供需关系,粮食自给仅及三成。粮食问题成了支撑这里永葆繁荣昌盛、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创建粮食贸易市场便成了当地党委、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大举措。2001年,经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浙江省粮食局批准,在绍兴县新建省内规模较大的浙江亚太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并列入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

一、概况和特点

浙江亚太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坐落在华舍街道沙地王村,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由绍兴县粮食总公司和亚太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00万元。是一个以粮油批发为主业,集批发、仓储、配送服务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

市场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3.2万平米,电子交易网站一个,市场分为四个区域,即粮油交易区、副食品交易区、仓储配送区及生活服务区,并配有电子商务网络、高标准的质量检测室和150个泊位的停车场等现代物流配套设施。

绍兴县委、县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多次开会议协调,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特别是2004年以来,在县级粮食风险基金中每年都安排200万元扶持粮食市场的建设,这对促进粮食市场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入场经营户实施税费减免政策,并开通了粮食运输绿色通道,为粮食物流通创造了较为有利的运输环境。

市场营运10年来,发展日趋兴旺。市场交易品种主要以大米、面粉及制品、油脂等口粮为主,粮源98%以上来自于外省的江苏、安徽、黑龙江、吉林、河南等地。来自产粮地区及本地粮食经营大户纷纷落户市场,丰富了粮源。2011年,市场经营户已达122户(含副食品),市场粮油购销量达47.56万吨、粮油购销金额23.58亿元,副食品购销金额12亿元。日均销售粮油600吨左右。目前,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又着眼于网上市场的开拓,去年建立了绍兴粮网,探索实行网上竞价销售、竞价收购,推行粮食电子商务,为经营户搭建网上配送,网上交易平台。近年来,先后被省消费者协会认定为“浙江省质量放心市场”,被省工商局评定为“浙江省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被市人民政府评定为“绍兴市重点农副产品市场”、“全市十佳农副产品市场”、“市农业龙头企业”,被县委、县府评定为“十强农业龙头企业”,市场交易在全省同行中名列前茅。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发展,市场已呈现出四个典型特点:一是销售品种以口粮为主,且以粳米占绝对优势,没有原粮,没有饲料粮,也没有工业用粮。二是销售粮源以外省为主,市场粮源98%以上来自外省,其中,江苏粮占50%,安徽粮占30%,其他如东北、河南等地粮食占20%。三是市场经营以大户为主体,其中年销售大米(含面粉)2万吨以上2户,1.5万吨以上2户,8000吨以上8户。经营大户成了市场的中流砥柱。四是销售形式以物流配送为主,物流配送达80%以上,真正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

二、地位和作用

市场创办十余年来,辐射面逐渐扩大、已成为绍兴周边地区粮食交易集散地和浙江省的重要口粮市场。市场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凸现了在社会公益性方面的四大作用。

(一)粮食批发市场是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调节器”。绍兴县在粮改以前历来是粮食的主产区,现在已成为粮食的主销区,80%以上的口粮都通过市场从省外调入。亚太粮食市场建立后充分发挥了产销的纽带作用,一头连着产区,一头连着销区,能快速、灵活地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机地结合,有效调节了本地粮食的供求平衡。2001年粮食购销市场化以来,绍兴县的粮食供求平衡,平时靠市场调节,应急靠政府调控,亚太粮食市场也是绍兴县最大的粮食应急供应网点。

(二)粮食批发市场是粮食行情的“晴雨表”。粮食市场购销辐射面广,粮食信息量大。通过这里的市场监控体系对市场进行监控,就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粮食需求和价格行情,分析和预测粮食生产、流通的趋势,为政府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来源和决策依据。

(三)粮食批发市场是 “动态的储备库”。我国的粮食储备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政府储备,二是农民储藏,三是市场仓储。政府储备粮主要为了预防灾荒、战争等应急需求;农民储藏是自备口粮;而市场仓储供应了全社会80%以上人口的口粮和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等。就亚太粮食批发市场而言,日均储备流动口粮达6000吨左右。因此,这里成了流动的大粮仓,也可以说是政府的第二个“粮食储备库”。2003年粮食市场营运以来,在多次粮油涨价风潮中,靠亚太粮食市场充足的流动储备稳定了粮食供需局势。如去年3月,由日本海啸引起的粮食抢购风中,因亚太粮食市场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始终敞开供应,粮食市场波澜不惊,稳定了社会人心。

(四)粮食批发市场是粮食质量安全的“保障书”。市场每日承担着180万人口的口粮供应,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粮食品种和品牌,五谷杂粮应有尽有,在满足老百姓各种消费需求的同时,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也丝毫不放松。市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管理制度、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和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市场内销售粮食的质量安全,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粮油”。

三、启示和设想

绍兴亚太粮食批发市场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以粮油批发为主业,集批发、仓储、配送服务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多年来,在经济市场中奋勇拼搏,走向成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保障粮食安全,调节供需平衡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也为我们粮食人提供了很多新的启示。

启示之一:粮食批发市场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供需平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一个地区数十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的粮食供给功能,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工程。

启示之二:粮食批发市场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也是影响粮食市场行情走向、关乎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平台。引导得好对于稳定粮食市场能够起到很好的正面效果,反之,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而,是政府加强粮食流通领域监管、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发展粮食物流的关键节点。

启示之三:加强产区与销区紧密协作,保障粮食专业市场有序、安全运转,是促进粮食供需平衡,稳定粮食市场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产销两地对口合作,既可为销区提供稳定、充足、质优的粮源,又能够让产区的粮食适销对路,提高效益。

启示之四:组建产销交流互动平台,保持两地种植大户、经营大户、加工大户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开展产销合作的基础和核心。有了这个平台,就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信息灵敏、运作便捷、产销平稳、运行高效、相互依存的粮食生产销售机制。真正做到互惠互利、共生共赢。

启示之五:整合多种资源,加强政府指导和服务,是建立产销两地合作机制的关键和保障。跨区域、跨所有制交流与合作,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需要政府给予信息、政策、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多部门协作,以其有形之手来引导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从而,保证合作既能顺利登堂,又能长期坚持。

启示之六:公益性事业也需要调动民间力量参与。绍兴亚太粮食市场建设投资5000万元,其中,民营企业——浙江亚太高科股份占52%,政府占48%。民间力量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既减轻了政府的投入压力,也逐步营造了社会公众力量共同从事公益事业的氛围。

与此相对照,望江及其周边地区,是粮食主产区,传统农业相对较好,粮棉油生产量大质优,堪称“鱼米之乡”。近些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业生产投入疲敝,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农业经济不景气,农产品加工层次较低。由于工业发展滞后,本地财力有限,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近年,粮食产量维持在40万吨,粮食外销受市场波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粮积极性和农民收入。

基于此,在粮食产销结合层面提几点浅陋的设想。

1、建立产区与销区紧密合作机制。望江是粮食产区,绍兴是粮食销区。早籼稻是绍兴乃至浙江的政府粮食主要品种,糯稻又是绍兴黄酒产业的原料,这两大资源望江都较为充足,合作的基础好、潜力大,关键是要加强信息沟通,拓展合作空间,可以从粮食产需结合为切入点,双方互设办事处或窗口,粮食部门充当生产与销售的直接媒介,保持经常联系,发布相关信息,定期磋商汇总,指导粮油生产,形成产供销联合体。

2、开展生产与销售实质性合作。在合作机制框架内,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发挥产销两头优势,做实订单农业,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方略,鼓励望江种粮大户和企业到绍兴等销区,学习粮食生产、加工、经营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同时,引导种粮大户和企业到望江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双方联手探索两地互惠互利的收储托管、委托加工模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保障粮食质量。积极摸索定向生产,定点销售的合作机制,认真解决其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切实做到产销通畅,供需平稳。这样,一方面保障市场有充足的粮源,另一方面促使粮食生产适销对路,保护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3、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发挥专业市场搜集信息灵敏、行情反应快捷的优势,优选畅销品种,集成优质粮油生产板块,同时制定优质粮油生产规范,在品种选择、田间管理、耕作形式、收储标准、加工流程等生产全过程统一模式,切实做到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同时,创造条件,开展产地认证,确保生产出口感好、无毒无害的商品粮油,投放市场。

4、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业,构建粮食物流网络体系。以推进粮食运输储藏“四散化”为核心,加快构建集仓储服务、综合运输、粮油加工、信息集散等现代物流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实现与全国粮食物流大通道的对接。促进粮食流通高效、便捷、安全运行,降低中间成本。

5、构建完善的粮食质量检测中心和粮食质量追溯体系。建立粮食生产过程可监控,粮食流向可追踪,粮食质量信息可查询,问题粮食可召回的从市场到田间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有效标识进行跟踪与追溯,一旦发生粮食安全问题,可以有效地追踪到食品的源头,及时召回,降低损失。

6、整合资源,提供相关服务;制定政策,给予更多优惠。产区要加速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普及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以利于两头对接,开展合作。在财政、金融税收、运输、信息等方面继续加大扶农支农力度。粮食质量检测中心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需要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人员列事业编制。加大对粮食行业的信贷投入,激发活力。加大仓储建设力度,更新淘汰老旧仓容,增强粮食收储能力。开辟粮食物流绿色通道,优先提供运力,保证粮运通畅。

7、透过粮食看发展,绍兴目前正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期,以纺织行业为特色的传统产业将逐步转移出去,望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引进绍兴、浙江的一些产业及其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加大力度推进望江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尤其在民营经济方面、轻纺及农产品加工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以此为突破口,拉动多个领域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企业活力,推动望江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挂职干部:徐世琼   

二〇一二年九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