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泛化的勒夏特列原理

 AiChemi 2020-05-05

Ai-化学李老师工作室欢迎您

"AiChemi"公众号帮助中学生学习化学、应用化学、爱上化学,给您介绍学习方法,帮您梳理知识 ,为您答疑解惑。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的平衡移动这一块难倒了不少学生,搞得我们是剪不断,理还乱。其实这一部分都是源于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勒夏特列原理,几乎所有的平衡移动问题都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和判断,而正确应用的前提是熟练地掌握原理的本质和内涵,以及熟知各种情况。

勒夏特列原理的提出者是著名法国物理化学家亨利·路易·勒夏特列,但是荷兰化学家、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范特霍夫也几乎同时提出了该原理。或者说,勒夏特列原理其实是勒夏特列和范特霍夫同时独立提出的。

泛化的勒夏特列原理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还可以解释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三定律及楞次定律,生物学上害虫的“抗药性”问题;《老子》的第七十七章有这样的话,“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其实,这个说法是如此的概括,甚至可以不无风趣地用于说明人类的行为。

化学并不相信爱情是人生必须。牛奶和面包,是营养学的研究范畴,爱情?化学只相信勒夏特列原理

人生是一场盛大的实验,我们在咕咕冒着气泡的溶液里加入各种试剂,想看看会造出怎样坚强的泡沫来。这场实验里,只要我们的人生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我们就是快乐的。爱情?作为让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无可无不可。当你沉醉于爱情的浓度,加大追求的压强,升高热恋的温度之时,这反应的平衡便将移动。爱情那一时的入侵,往往会动摇我们整个系统的平衡,释放大量的热量,那种昏眩狂烈,自然也是美好的,短暂的。

不过勒夏特列原理之下,系统终将回归平衡,而且内部所做的改变,是与外力所带来的影响相逆的。当你想要保持一段长久的稳定关系,那么最好不要被爱情的外力改变自己的一切,最好要有逆着自己的那么一点点坚持。于是,当系统到达新的平衡点之时,我们依然快乐。而新的平衡点与旧的平衡点之间,大概是不存在快乐多少的分别。

所以说,人类的情绪也符合勒夏特列原理——你有一个快乐的系统,你若使之不快乐,它会自己找回快乐。(if you have a happy system, and you make it unhappy, it will try to make itself happy aga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