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门自悟(正文(1))

 乡下土郎中5 2020-05-05

       正文(1)

       对中医的入门,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机缘巧合,帮我做成这个事情的恰恰是我的老婆。她最吐槽我的就是整天不想着挣钱,脑袋瓜子不知道究竟在想着啥?她很爱才,不怎么喜欢看书,可是偏偏突然想着要看书来。说买书就买了一大堆书,有她自己想看的心理学,也有我喜欢看得医学类的书籍。就在她帮我买这些书的时候,我几近对学中医失去了信心。况且已经在研习命理,想走命理预测这条路。堂兄生前也曾这样建议过。

       但是,当她介绍有一本叫《中医祖传的那点事》(罗大伦著)的书时,眼前突然一亮。原来中医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难,我可能对中医研习进入了一种误区,我该重新审视一下中医。

       在《中医祖传的那点事》中我看到了宋代名医钱一,明代的张景岳,清代的吴鞠通、黄元御以及许叔薇……这些人都是历代名医,都曾经经历过不幸,要么是家人不幸,或者自己遭受天刑变成了残疾毁了及的仕途。这些种种的不幸,将他们逼成了一代名医。

        在书中,罗大伦有穿插着自己对中医的一些感悟。他原来不是学的中医,而是西医,他的母亲是一名中医。他进入中医领域的第一步是从书摊上发现一本已经绝版的书——《乾隆御医黄元御第五代传人麻瑞亭医方集》,而且麻瑞亭一辈子就是凭借黄元御的一本书《医圣心源》给人医病。并且据罗大伦《乾隆御医黄元御第五代传人麻瑞亭医方集》介绍,中医居然和易经命理连在一起。甲乙丙丁……壬癸还对应着人五脏六腑,与命理纳甲法紧密相连。这给我很大鼓舞,我不是正在研究易经命理吗。能从中找到结合点,我会将命理和中医两不相误,而且两者可以相得益彰的把握好。我有在此基础上买下了《乾隆御医黄元御第五代传人麻瑞亭医方集》这本书,可惜的是并没有看到罗大伦所说的与易经关联这些痕迹,倒是有大量方子,而且病例按照现代系统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消化系统疾病就把肝病、胃病排在一起。对这些我不感兴趣,但是我父亲比较适合看,他研究的方子不少,可以算是久病成医了,这本书丢给老爸看去了。

       我自己还是找黄元御的《医圣心源》,很快我关注了一本书《黄元御医圣心源点睛》,这本书比较适合我,很快就找人帮助买下来了,这本书变成了我中医“开窍”之书。买这些书是在2015年4、5月份,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们正赶上去南通参加郎咸平现场管理培训。在车上一路看线去,开头还能看得懂,但是越往下看感觉难度越大。甲乙丙丁戊……懂得了配位人的五藏和六腑,但是五藏六府的生克制化关系真的很难领会。现在细看懂得黄元御是根据纳甲法进行解释这些生克制化的关系,什么妻从夫化、子从母化、母从子化,这些知识点出现在《子平真诠详解》里面。当时并没有领会清楚,能领会的就是黄元御的圆圈理论。这是黄元御医学理论的精髓,他的临床用药都是在这个理论下进行的。这个很不简单,难怪乾隆皇帝会给黄元御一块“妙悟岐黄”匾。麻瑞亭汲取这理论,一辈子就用了一个处方——下气汤。

        没有办法领会太多,跳过这个环节《劳伤解》章节,以及后面的《杂病解上》、《杂病解中》、《杂病解下》……这些章节的研读,确实帮助自己解决很多中医临床实践的问题。这本书至今依然值得仔细研读,从中汲取高能量“养分”,进而能在此基础上往黄元御其他著作拓展,从而更深层次了解黄元御这个人思想精髓。同时,也对中医逐步由粗到精,有局部了解到全面掌握。

        这也让我终究得到中医入门的一个始(基)点,在前期中医学习停留在理论和理念阶段,根本无从接地炁。在2011年6月,也是家里拿到房子准备装修的时候,由于劳累过度肝病爆发的时候,找伯父给调理。伯父要求把住房装修款取出来用于看病,我提出让伯父开具处方,由我拿着我老婆的医保卡到南通药房抓药。通过这个方子我把每一味药材的药性对照《本草纲目》进行细查,并做抄录。通过抄处方,理药性。并没有看出伯父为什么要这样开处方,但是有一点我可以看出来,伯父是引用的《伤寒论》来开处方。就这个问题,我曾经和我堂兄沟通过,并且提出了一个论点:伯父想要把医术传给侄女徐驰这条路走不通,原因是中医太深奥。如此深奥的理论体系,没有一定社会阅历根本无从领会。伯父也没有太多时间等下去,离不开一个中间过渡环节就是我这一头从头掌握了在进行“薪火相传”。

        能做出这样的判断,是源自于我对伯父行医理论体系的一个大致了解。以及曾经从《神奇的易道医》里面悟出了易和医的连接点,迟早也会从易经转向中医。就是不知道这该是什么样的时间节点,一年、两年还是更长一段时间。这个判断后来得到了初步的应验,伯父一心想要徐驰学医最终落空,这一计划落空直接导致他这个家庭败亡,眼见他苦心经营数十年稍有体色家庭结果顷刻间破败消亡。我这个中间环节能不能起作用,我感觉到肩上的担子重大。 

       我很想找一些有关于中医入门案例,比如一些小说之类的文章,能够从中找出一个捷径。刘厂长比较喜欢看小说,想找我到网上下载一些小说。我们有给他实现从网上下载小说到他平板电脑上,倒是看到他电脑上有一部小说《天才神医》(柳下挥)。小说开篇是汤头歌诀“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气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后面也没有看到具体有关什么疑难杂症的处方,这部小说与《红楼梦》比起来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我看过一部《一代宗师:乾隆御医黄元御》小说,还曾写到黄元御拆解秦可卿死于阴谋,因为秦可卿养尊处优不应该在她方子里面出现人参鹿茸之类补品,出现这些要表面上是对症,实际上是伤人性命。黄元御与曹雪芹是同年代的人,是大内御医见曹雪芹不是不可能,有没有见到过曹雪芹也不知道。但由此可见,曹雪芹对医学研究可以算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对秦可卿的死亡,没有阴谋两个字的表露,却将阴谋藏在处方里面,名家就是名家。柳下挥写美女、写商场官场勾心斗角可以,写中医终究还是外行。我们没有从《天才神医》悟到医道,倒是从文中勾心斗角复杂斗争中帮助自己将绩效考核管理工作逆势前行推进了一把。

       后来通过和伯父沟通交流中发现,中医入门本不应该从背诵《汤头歌诀》入手。这次交流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上楼去看伯父。我把平时给人按摩的心得跟他分享时,他突然眼前一亮说道:“你要学好《五十二病方》和《针灸甲乙经》,这两本书今后对你用处很大。”我忙问道:“那《汤头歌诀》行不行?”他回答道:“《汤头歌诀》不行,那是后人编写的。《神农本草经》是上古单方治病,其实单方是不能治病的。《五十二病方》是最早的复方,是从马王堆里出土。也就是说我们老祖宗老早就已经开始用复方,而且把药特性阐述得淋漓尽致。把握了这个就把握中医药的本质,趁年轻赶紧看,上了年纪就看不进去了。”这是伯父唯一一次与我如此深入探讨中医,也是最后一次。但是,就在我们正深入探讨时,被堂姐给打断了。理由:“不要打扰伯父休息!”这是很大的遗憾,若能相信在天之灵,心灵感应存在,或许能和我伯父在梦中将未了之遗憾给补上。当然后来发现《中医方剂学》对每个处方详细解析后都有一个简要的汤方,原来《汤头歌诀》是《中医方剂学》的浓缩版。所以重点不在于背汤方,而是都每一个处方能够深透了解和灵活运用。既要懂得组方,还要懂得各味药君臣佐使的生克关系,同时还要懂得药味加减。一切都是活的,要在临床医学上去活学活用。

       我感觉被柳下挥的《天才神医》给误导了,小说归小说还是要言归正传看经典、学经典、多实践。通过数个月废寝忘食性地研读《黄元御医圣心源点睛》,我开始将这些理论思想运用于实践。后面便经历了数次拯救家庭的行动,我第一个实践的对象便是我的母亲,将她从病危状态扭转了过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