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为何立13岁的弘历为继位人,而不立已成年的三阿哥弘时?

 剧透历史 2020-05-05

这么说吧,弘时虽然是雍正事实上的长子,但早已出局,雍正绝不会选他为继承人。或者说,换了谁是雍正都不会选弘时,只会选弘历。

怎么回事呢?请看下文。

康熙晚期的九子夺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立刻就决出胜负。一开始的时候,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关系还不错,两家王府离得也近,时常互相串门。

弘时就是在这种氛围下出生的,他不知道八叔和父亲之间暗潮汹涌、暗中争斗,只知道这个温柔和善的叔叔对自己很好,他很喜欢八叔。

众所周知,胤禛和胤禩的性情完全不同。胤禛冷静自持,感情内敛,绝不轻易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令人不敢接近;胤禩则很有亲和力,待人温和,富有人格魅力,与他相处如沐春风。

哪种性格在小孩子那里更吃香呢?

无疑是胤禩这种。所以弘时从小就和八叔亲近,跟自己的父亲反而比较疏远。

四爷党和八爷党的斗争只在台面下的时候,弘时的这种态度胤禛还勉强可以容忍。毕竟大人是大人,孩子是孩子,大人的恩怨不一定要延续到孩子身上。

但当两家几乎公开决裂,弘时还站在胤禩那边的时候,胤禛就有点忍无可忍。这小白眼狼算是白养了,可儿子是自己的,也不能丢出去,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还不能过于管教,因为这时候父皇康熙还活着呢,胤禛最清楚老父的心思,知道他想看到的是儿子们兄友弟恭和和美美,要是被他知道自己拦着弘时不让和胤禩来往,说不定会引来事端,只得听之任之。

但在他心里,已经认为这个儿子看不清形势,不堪大用。有没有才能是小事,胳膊肘往外拐算怎么回事呢?

后来局势逐渐明朗化,胤禩被厌弃,失去了争位的机会,弘时还对他十分同情,甚至认为自家父亲有点太狠了,把八叔逼得无路可走。

胤禛是个什么心情可想而知,弘时这不是为人糊涂的问题,而是立场的问题。好在他还有另一个儿子弘历,这个就争气多了。

弘历自幼聪慧,学什么都飞快,康熙第一次见他时就很喜欢,令养育宫中,亲自教授功课,巡幸热河避暑山庄时也带着他,宠爱非常,在众皇孙中是头一份。据说康熙最终选择胤禛,也有弘历的原因。

弘时和胤禩之所以越来越好,嫉妒弘历也是原因之一。叔侄两个都是失意人,自然比较有共同话题。

但不管怎样,对于胤禛来说弘历是加分项,弘时则是扯后腿的那一个,看重谁不言而喻。

所以继位后立刻亲自写下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鐍匣,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这就是清朝秘密建储制度的开端。

不过,胤禛虽然对弘时很失望,但他儿子不多,并没有放弃弘时,给他安排了很好的老师,让他好生读书,期望他能通过学习有所改变,更想借此拉近父子之间的距离。

然而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令弘时彻底站到了胤禛的对立面。

雍正元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帝的周年忌辰,雍正派年仅13岁的弘历代他前往祭奠。这样的事情向来只有太子可以代替君王,因而虽然是秘密立储,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弘历将是下一任皇帝。

弘时明确这一点后很是不服,明明自己排序在前,为什么父皇却选了还未成年的兄弟?便对雍正有了怨愤之心。但他根本没资格抱怨,也不想想自己做过些什么。

而这时的胤禩、胤禟等人不愿接受失败,依然谋划着推翻雍正的统治,弘时从没断过和他们的联系,这时更勾结在一起,意图谋反。结果咱们都知道,他们没有斗赢雍正,全被拿下了。

雍正对弘时出离愤怒,行,你不是不愿意当我儿子,想当胤禩的儿子吗?那就满足你!直接把他过继给胤禩了。后来又撤去黄带子,从玉牒除名,也就是逐出门户,真的不要这儿子了。

弘时受不了这种打击,很快就郁郁而终。

雍正对儿子都不能容忍,对胤禩、胤禟更下得了手,两人还死在弘时之前,都是不明不白死于狱中。

其实雍正对两个弟弟这么狠,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迁怒,恨他们带坏了自家儿子。

所以,雍正是不会选择弘时为嗣的,因为弘时头脑太不清醒了,容易被人左右,而且性情软弱,不够坚强,难于成为合格的帝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