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敬经典7:中医儿科鼻祖《小儿药证直诀》

 书馆好学生 2020-05-05

《小儿药证直诀》是一部中医儿科学专著,是北宋钱乙的弟子闫孝忠收集他的临证经验编成的,成书于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

自古中医儿科便有“哑科”之称。阎孝忠在《小儿药证直诀》序言中所说,“医之为艺诚难矣,而治小儿为尤难”。在此之前,小儿因为诊疗难,并不被重视,中国并没有小儿中医方面的专著。到了北宋,钱乙以丰富的临床经验,由其弟子著成《小儿药证直诀》一书,确立了中医儿科的诊疗体系。

“小儿经方,千古罕见,自乙始别为专门,

其书亦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绪论,往往有回生之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钱乙

六味地黄丸与“儿科圣手”钱乙

钱乙是我国宋代的著名儿科医生,字仲阳,山东郓州(今山东省东平)人。“欲得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便出自于他。

儿科之圣钱乙先生画像

一天下午,家住汴梁城的王先生,孩子得了怪病,费了不少功夫找到钱乙求救。钱乙找到病因后,便开了一剂专治惊风的栝楼汤。孩子服完后,很快就能闭眼睡觉,身体也开始变暖了。

钱乙走后,王先生发现儿子没有大小便,便自作主张找附近的医生开了一剂八正散。服下没多久,孩子的身体重新变凉了。王先生一看不对,只得再次请来钱乙。钱乙又开了一味叫益黄散的药。中午时分,小孩身体开始变暖,能吃能拉了,却不说一句话。钱乙见此,耐心道来:“孩子拉肚子拉得肾虚了,哪有精神讲话,现在关键是补肾。”补肾?在怀疑的目光中,钱乙稍作考虑后开出一付叫“地黄丸”的药。

闪念之间,钱乙想起医圣张仲景收录过滋阴养血的“金匮肾气丸”:主含熟地、茯苓、山萸肉、牡丹皮、山药、泽泻、附子、桂枝八种药材。钱乙想,这孩子阳气足,缺少的只是肾阴,去掉上火的附子和肉桂后,剩下的六种药材主管苦、酸、甘、咸、辛、淡六种味道,最能治肾虚。这便是沿用至今、妇孺皆知的“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的组成

六味地黄丸

主要功效:滋阴补肾。

适用病症: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卓越贡献

1、 理论上,总结了小儿生理特点

生理特点:“脏腑娇弱,行气未充”。

致病原因:在外易为外感六淫之邪侵犯,在内易为饮食所伤。

2、 诊法上,首创面上目内辩证,尤重望色诊

“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的小儿面部望诊理论。

“目内辩证”:赤者心热、青者肝热、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虚。

3、 创立小儿五脏辨证纲领

在卷上以五脏为基础,以证候为依据,将风、惊、困、喘、虚归为肝、心、脾、肺、肾五脏所主。根据五脏辨证确立相应的治法方药,不只适用儿科,导赤散、泻心汤、地黄丸、泻白散等方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内科。

4、治法上,擅于补泻脏腑虚实,重视调治脾胃

遵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大法;

确定了泄心、清肝、宜肺、益脾、滋肾等治则;

强调后天脾胃重要性,处处顾护脾胃升降功能。

健脾开胃膏:以调理小儿脾胃入手,不仅改善胃口,更治疗食积,调理由小儿脾胃问题引起的反复感冒、腹泻便秘、小儿多动症等问题。

《小儿药证直诀》比较全面地揭示了钱乙在小儿病理生理、诊法辨证、治则和临证用药等方面的成就。同时,也证实了其学术思想和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对中医诊断学、中医辨证学和临床方剂学的突出贡献。它是中医儿科最权威的参考,书中很多方子都成为传世名方,值得当今中医人学习、研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