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户型趋势,把握住宅潮流 找好户型 指北针 户型库 中国地产10强8家在用 万科集团·保利地产·华润置地·绿城集团 龙湖地产·碧桂园集团·融创地产·中海地产 指北针户型库全称:指北针CAD户型图数据库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指北针户型库免费下载) 专业户型库QQ群:470574573,买房户型交流QQ群:292231175,置业顾问交流QQ群:306273260,乡村户型别墅交流群:478558848。指北针户型库(专家版)研发中,欢迎加库哥微信交流,微信二维码在本页下方 。 各位户友,大家好!住宅研发道路千万条,户型研发第一条。 今天我们看个万科的楼盘,为了更好的描摹苏州万科上瑞阁,研发设计对市场进行了充分的考察—— 年龄层的确认: 研发设计首先结合苏州上瑞阁地理位置,首先可以匹配的是: ①周边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成熟的生活配套。这意味这里得天独厚的适应有孩子和老人的家庭。 ②北侧狮山公园,西傍太湖,环山抱水。优越的地理环境更适合希望改善现有居住环境的客群。 该区域的购房者,60%为二次置业。项目受众定位为“初级改善类人群”,与此同时,在苏州万科上瑞阁得天独厚的环境下,居住者无疑希望自身在精神上更进一步,回归生活,与下一代有更多的相处。 ∆项目鸟瞰图 改善户型需求-关键节点 同一空间的多功能利用: 以客厅空间为例,家庭生活中,人们主要的活动还是在客厅等公区,享受家庭时光,而不是待在卧房,客餐厅等公区希望尽量开敞,结合水吧台、茶道区域等统一设计的理念开始受欢迎。 特定收纳部件需求激增: 以厨房为例,中年家庭经常在家做饭,传统的厨房用品一应俱全,需要系统收纳设计;年轻家庭时常做做简餐,偶尔邀请三五好友聚餐,洗碗机、烤箱等设备很受欢迎,电器塔成为必须。 审美偏好的改变,强调空间功能和实用性: 也得益于居住者对于精装修的认知得到提升,装饰主义逐渐退热。审美也逐渐向现代、轻奢等摒弃繁复的风格上靠拢。
125平方米户型图∇ 美感&尊重感 首先需要从心理上去回应居住者的期待,打造一个让人身心愉悦的空间,考验的恰恰是设计者掌握功能与审美的平衡功力。 以现代设计语言琢磨空间美学,做减法处理。室内呈现简雅格调,有肌理的材质,清淡的颜色可以使空间明阔敞亮。同时对空间的装饰进行了留白,保有居住人群对于品质生活和艺术氛围的个性化追求空间。 营造空间舒适度对标高端度假酒店: 通过对室内空间的功能进行精细化处理,以求在无形中为居住者提供更妥帖的体验。设计者借鉴了“酒店”形态——让居住者在身心层面上体验到尊重感。 空间感 一体化横厅设计:居住者推门而入,进入横厅,空间自然向外界延展。而05面宽的利用,提升了室内空间与自然空间的流动性。 收纳与展示并存:横厅两端分别为两组功能强大的收纳柜体,其中电视柜收纳量约1080L,相当于36.9个登机箱的收纳容积,藏露有度。 餐边柜为红酒柜/展示柜 餐凳组合式设计: 左侧藏酒,右侧藏书,既能收纳装饰并存。餐厅镜面背板具有“魔镜”(智能LED屏显)功能,智能实用同时美学表现力出色。 厨房的开放 收纳柜体的边缘分布: 玄关、厨房、客厅、餐厅很好的连通起来,所带来的不只是动线的优化,更是家人之间的沟通,亲情的流动。 移门设计: 移门的巧妙设置可让厨房空间在开放式厨房、封闭式厨房间自由切换。 轻奢岛台: 由于冰箱从厨房独立了出去,使得厨房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这里设计师选择设置一个与玄关呼应的岛台。岛台上方的玻璃吊柜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界限感。
满足感 玄关部分设计的嵌入式家电、主卧的飘窗休闲区,很好的为小空间制造了惊艳的元素,提升居住者的满足感。 玄关空间-近户门处: 在置物台下方巧妙嵌入三个抽屉式收纳盒,零钱、笔、眼镜、卡包等等出行常用小物可以置入其中,且可以灵活取下。下方柜内收纳包包,相比于敞开的置物台,防尘且更安全。 玄关空间-鞋柜部分: 基于户型的墙面内凹,为了使得收纳空间最大化,做了深、浅柜设计。浅柜处层板高度可调节;深柜部分,采用了拉篮式鞋架的设计,可收纳60双左右的鞋靴,满足一家三口的鞋物收纳需求。 独立的嵌入式冰箱,视觉上与鞋柜一体,实际使用互不干扰。可在其中存放轻食饮料,抚慰居住者一天工作学习的饥饿与疲惫。 温度感 在功能空间场景设计之外,我们对整个空间进行精细化、智能化的升级,运用科技为居住者呈现温度感。 研发设计从居住者的生活细节出发,光感和人体感应夜灯点布整个室内空间,根据居住者的不同生活场景,可以对室内光源进行调节:
…… 光与美总是如影随形,色彩尽被收纳于自然光中,这也是设计者考究项目室内布光的重要原因——出于美学,承载功能。 “理想的生活方式”乍看似乎无法捕捉,但当我们对居住者有了清晰的描摹,真实的理想就会毫无保留的呈现。 我们常说生活是一地鸡毛,但随着文明的演变和科技的进步,生活的设计者们正在用自己的构思摆脱这样的状态。填满居住者迫在眉睫的需求同时,还要给出令他们惊艳的观感体验。 欢迎留言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