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博有声 | 刚刚,西吴壁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昵称39188644 2020-05-05


  

(国家博物馆原创视频)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刚刚揭晓。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主持发掘的“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最终入选。

此次共有来自全国14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20项重大考古发掘项目参与最后终评,并首次通过央视频新媒体客户端向公众全网直播。

1

什么是“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是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每个年度举行的在全中国范围内评选当年重大考古发现的一项活动,始于1990年。其评选标准要求符合国家文物局的报批手续,并保证发掘质量,发掘内容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为中国考古学科提供新的内容信息及新的认识。

2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都有啥?

(按时代早晚排列)

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

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

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详情请戳: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来源:央视新闻)

(以下图文来源:文博中国

发掘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戴向明

▲西吴壁遗址地貌(上为南)

▲西吴壁遗址范围及发掘区位置图

▲西吴壁遗址东部发掘区航拍图(上为北)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地处涑水河北岸的黄土台地上,南距中条山约6公里。遗址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包含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其后多个历史时期遗存。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遗存分布面积均在70万平方米左右,遗存较密集的区域位于遗址东部,面积约40万平方米,该区域东南部存在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经勘探可知,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存在内、外两重环壕,壕内面积分别为1.2万和6万平方米,局部探沟解剖显示其形成年代很可能在二里头到二里岗期之间。

2018年3月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西吴壁遗址开展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至2019年11月,揭露出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秦、汉、宋等时期的大量遗存,其中以二里头与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冶铜遗存最丰富和最具特色。

▲二里头时期的方形房址

▲二里头时期的木炭窑

二里头文化时期遗迹包括房址、灰坑、灰沟、木炭窑等。一座地穴式房址地面上出土很多铜炼渣、残炉壁等,与冶铜活动存在直接关系。一座大型近椭圆形直壁坑内存在多层自南向北的倾斜堆积,其中包含大量铜矿石、残炉壁、铜炼渣、木炭,还有鼓风管,以及石锤、石砧等与冶铜相关的遗物;此坑旁边有一座规整的地穴式小型房址,其北壁有一经烧烤过的圆锥形壁龛,或许与某种祭祀活动有关。距这组遗迹不远处发现一组木炭窑,窑中部为一座地穴式操作间,三座近圆形木炭窑室分居操作间的北、西、南部,东部为出入通道。这些迹象表明附近曾存在冶铜作坊,使用木炭炼铜。

▲二里头灰坑中出土的铜矿石

▲二里头房址中出土的铜炼渣

▲二里头时期的鼓风嘴

▲二里岗期带有壁龛的房址

▲二里岗上层期冶铜炉残迹YL1奠基坑内的人骨

▲二里岗时期的残炉壁

二里岗文化时期的遗迹包括房址、灰坑、灰沟、冶铜炉残迹、水井等。一座地穴式房址带有多个被火灼烧过的壁龛,房内堆积中出土很多铜炼渣。灰坑形制多样,其中多数都发现有数量不等的铜炼渣或残炉壁等冶铜遗存。已确认两座残存底部的冶铜炉,在其中一座冶铜炉下发现了埋有人骨的奠基坑,应与铸炉炼铜的祭祀仪式相关。两座冶铜炉之间有很大一片活动硬面,串联起多个与冶铜相关的遗迹。在遗址中南部发现一处窖穴集中分布区,在不足170平方米的范围内揭露出十余个二里岗文化时期的袋形窖穴,可能是当时仓储区之所在。该区域还发现一座深逾15米的水井,井壁上可见排列整齐的脚窝。

▲二里头时期的陶器

二里岗期陶石骨器

▲西吴壁遗址出土的冶铜工具

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陶器主要有鼓腹罐、深腹罐、鬲、甗、蛋形瓮、敛口瓮等;二里岗文化时期主要有鬲、甗、大口尊、盆、深腹罐、豆、簋、蛋形瓮等。两个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分别属于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与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的石器主要有锤、杵、砧等,其中一些沾染铜锈,多属敲砸矿石或炉渣用的冶铜工具。两个时期皆出土了少量残断的陶、石范,所铸应为一些小型工具。

碳十四年代测定结果显示,西吴壁二里头、二里岗文化时期的年代集中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至公元前1200余年之间,主体落在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我们选择矿石、炼渣等出土标本进行了实验室科技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冶金遗物的产品属性、成分信息、微区形态以及特征元素等,结果显示本遗址的冶金产品为红铜,所用铜料为未经焙烧的富硫氧化矿石。

西吴壁遗址夏商时期面积较大,应具有中心聚落的性质。发掘出土的种类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共同构成了冶铜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进一步复原早期冶铜工业的技术、生产方式、生产场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该遗址的发掘,首次在中原地区揭示出已知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专业化水平最高的夏商冶铜遗址,弥补了从铜矿开采到集中铸造之间所缺失的冶炼环节,填补了中国冶金考古的一个重要空白。通过西吴壁遗址的发掘,结合我们近些年在晋南中条山地区的相关工作和学术界其他成果,可以肯定本地区处于产业上游的采矿、冶铜业主要为终端铸造业输送原料,而下游产业所生产的铜礼器和兵器等国之重器应主要集中在国都及附近地点,从而充分表明了早期王朝国家对此种重要战略资源及其产业链的直接控制。这为理解夏商王朝的崛起与控制、开发、利用铜矿资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项目负责人在发掘现场

西吴壁考古队全家福

▲西吴壁遗址钻探工作现场

▲西吴壁遗址发掘工作现场

现场科技检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