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需四步,你就能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构建出厉害的自学模式

 陪伴感恩遇见 2020-05-06

你的自学能力强吗?

很多人以为,离开校园之后,学习生涯就已经结束了。其实,这是不对的。

想要提升自己立身处世的竞争力,真正的学习生涯,从来都是在我们踏出社会第一步之后开始的。

因为在校园学到的东西,只是帮助我们建立对世界的基础认知,掌握基础的思辨能力,或者是给我们构建持续学习的基本条件。

至于我们能不能运用学到的这些东西,帮助我们进一步构建出更高层次的个体认知、能力和条件,就看我们懂不懂得通过自己去学习了。

而这,就是我们自学能力的体现。

不管你做什么,自学都是一项非常重要能力。刚进入一个行业,你能不能快速适应其中,取决于你的自学能力够不够好;你想在网上通过分享小视频来获取收入,也要看你能不能学到拍摄和制作小视频的相关技能。

如果你的自学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你的竞争力自然就会落后别人几个阶梯。

所以,如何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才是塑造我们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构建自学能力的四个步骤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所以很难说,用哪个方法去学习才是最有效。

但是,一些基本的学习流程,每个人都必须会经历的。只要我们能够识别到自己当前是处于哪个学习阶段,然后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方法去学习,自然就能够做到事倍功半。

一般来说,学习都需要经过四个步骤。而我发现,用佛教的某个用语去套在这个步骤上面,也是可以相通的。

这个佛教用语就是:受、想、行、识。想一想,我们的学习,是不是都要经过这四个步骤?

  • 受:认知、感受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需要学习的事物时,都需要建立对其的认知,获得相应的感受。

例如学习开车,我们一般都是通过驾校获取认知,然后在建立认知的过程当中,获得对驾驶的相应感受。

到底哪个是油门,哪个是制动呢?这是建立认知概念。而我们深踩油门和浅踩油门,就会给自己留下不同的感觉。

  • 想:思考、分析

思考接收到的新东西,或者对新学到的东西进行分析反馈。

既然对油门的控制建立了认知之后,也获取到深浅油门的反馈感觉,那么什么时候应该缓缓踩下油门,什么时候要踩下深油门,肯定对此要有一个思考和分析的。

当我们对分析的结果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之后,我们自然就可以说,这方面的知识已经被我们所了解了。

  • 行:行动、实践

即便我们了解到一个新的知识,也未必能够把这个知识点,变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通过刻意练习,在实践中优化和吸收这个知识,我们才能够将其变成自己的能力。

所以,现在你知道怎么去操控油门和制动,也需要通过行动,不断去实践,才能够将控制油门和制定的行为,变成自己的习惯性或本能性的反应。

  • 识:认识,意识

当知识经过实践之后,我们拥有了自己第一方的切身经验。当这些经验,变成我们的思维模式,可以说,我们对于这门知识,已经形成了深度的认识。

由于这些经验变成我们的思维模式,在某程度上会结合我们其他的思维意识,所以我们行动起来时,都会有强烈的个人烙印。

为什么每个司机都有自己的驾驶风格?这就是他们自我意识的体现。到了这一步,我们就完全掌握了这门知识了。

经过这四个步骤,我们算是完成了一个“学习的流程”。每当我们要开始学习什么,都需要构建这样一个学习流程。

学习能力强的人,这个流程的进度自然就会更快.

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我们就需要针对性提升这个流程当中的每一步。

只需四步,你就能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构建出厉害的自学模式

建立认知,获取感受

建立认知,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输入过程。不管我们学习什么,对事物获取了解,是学习的第一步。

而建立认知,一般都离不开两种方法:

1,理论学习,通过阅读掌握某个事物的基本信息,然后通过实践去消化知识。

2,边做边学,从实践操作中获取认知,再反过来对理论进行学习。

这两种学习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结合起来运用。而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结合这两者的优势,针对性地构建学习的流程。

例如,你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刚开始时,阅读一些写作类的指导书籍当然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很多时候,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我们压根不知道有什么。

只有知道写作的相关知识,诸如怎么构思开头,怎么铺排行文,怎么运用文字等,我们才能够按照这些知识教导的步骤去写。

但是,长期沉浸在理论上面,缺乏实践经验,我们学到的东西只是纸面上的,我们需要结合实践,去获取第一手的认知经验。

例如写作的书通常都会告诉你,文章开头的首句就要吸引人,你要亲自尝试去构思出“吸引人”的句子,然后拿来跟其他文章的句子去对比,让自己的大脑运作起来,才能够深化认识这个知识点。

所以,哪些时候要学习理论,哪些时候要通过实践获取认知,我们需要懂得合理分配精力用在这些方面进行学习,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当然,不管哪一种方法,建立认知都是跟我们的记忆力挂钩的。我们可以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住知识,也可以通过实操的方式去记住知识。

只有记住了知识,我们才可以运用思考能力去理解各种知识的作用。而记忆的重点,就是重复理解

只需四步,你就能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构建出厉害的自学模式

通过思考和分析获得理解

重复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多次输入信息。但我们经常去接触信息,自然就能够将其引入脑海之中。

今天看到一个知识点,接下来的时间要经常去重温一遍,才能够让其从短期记忆变成我们的长期记忆。

而重复记忆的知识点,可以这样去获得:

1,通过阅读找出书中学习的重点部分,将其抄录下来;

2,把看到的知识点或段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和概括,如我这篇文章的主线,可以概括为“按照受、想、行、识的流程去提高自学能力的做法”;

至于理解的意思,就是把新知识,跟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产生关联。这种方法,需要用到联想、对比思维。

所谓联想,就是根据事物之间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的相似之处,而构建相似性的类比理解方式。

例如当我们学习“沉没成本”这个概念,当你对这个概念获取认知之后,你会发现这个概念的意思,跟我们中文所说的“覆水难收、木已成舟”这个成语的意思差不多,都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无可挽回。这是联想。

然后接着再通过对比,你会发现“沉没成本”比“覆水难收、木已成舟”的意思还要进一步表达,就是不要被已经发生的事情,影响到将来的决策,这是成语意思中没有的地方。

所谓“对比”,就是通过对比事物之间的差异,从而掌握各自的特点,起到记忆作用的方法。

通过联想和对比的方式去理解学到的知识,把“沉没成本”这个概念,跟自己已有的知识串联起来,你就能够深刻记住这个知识点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用到一些思维方式,就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例如前文说到,当你学习写作,一般构思文章的开头都要用吸引人的词句,那么怎样的词句才算吸引人呢?你就可以通过翻阅不同的文章,看看别人家是怎么做的,然后思考这些词句都有什么共同点。这种思考,就是用到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了。

在学习上,有时候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好用,因为我们通过总结的方式,找到一些规律和法则,这些规律和法则就会成为我们自己“悟出来”的东西。

到底是我们自己悟出来的,所以比起单纯去学习他人的东西,理解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了。毕竟你不跌过几次倒,你又怎么悟出骑自行车的诀窍呢?

在我们通过第一步“受”去建立对事物的认知后,接着再通过“想”去思考学到的东西,进一步对其获得理解,那么我们对于知识的把握就会趋于完善。

只需四步,你就能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构建出厉害的自学模式

对知识进行深度的实践

在传统的认知当中,我们认为学习不是自己读书,听别人讲课。但是通过阅读和听讲所学到的内容,在我们脑海中的留存率只有10%和5%。

而通过实践或者跟别人对知识进行讨论的方式,其知识留存率则是55%和50%。可想而知,把学到的知识用出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其中,库伯学习圈,就是这样一种“通过行动去学习”的方法。

美国学习专家大卫·库伯说过,不能用经验(知识)指导行动,应该反过来,从行动中归纳出经验,获取深刻的认知,然后把经验升华为规律,再用总结出来的规律去指导行动。

库伯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具体有四个步骤:

1,行动;

2,经验;

3,规律;

4,行动。

通过这四个步骤,然后以此形成一个循环圈,这样才能够构成真正的学习模型。

例如你通过大量泛读,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知识概念,对这门技能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之后,接下来,你就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行动,去积累经验。

好比你学沟通,掌握了一些沟通的基本技巧之后,那么接下来你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把这些技巧运用出来,以此进行实践检验。

当通过实践去行动之后,发现这个沟通技巧好像无法对应到某些说话情况。那么基于这个经验,你就要找出问题所在,然后进行相应的调整。

而你的这种条件,肯定也会给你带来相应的反馈结果,这时,你就可以总结出如何运用这个沟通技巧的规律,最后用正确的方式去进行沟通了。

而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会用到复盘这个工具。所谓“复盘”,就是回顾实践的经验,然后对行动进行优化的做法。

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回顾目标,核定问题;

看看自己的目标,有没有偏离既定实践方向,找到行动的问题所在。

第二,评估结果,对比目标;

目标,就是你想做到的事情;而结果,就是你实际做了的事情。通过对比两者的差异,确立需要调整的地方。

第三,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通过评估找到问题后,再通过深入分析,找到背后的成因,进行分析。

分析原因,就是说要去找寻问题的本质,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去思考问题。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懂得总结原因。

第四,总结经验,确立行动。

所谓“总结”,就是把导致问题出现的各种因素,归纳成一个能够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

我们采取这个规律去操作,就能够更加接近自己的目标。

通过这种方式去实践,我们对知识就能够获得一个深入的理解和认知了。

只需四步,你就能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构建出厉害的自学模式

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

最后一步,就是“识”,也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东西的一种做法。

例如你学习画画,老师用学画鸡蛋这个例子,让你学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后,诸如怎么画线,怎么构图,怎么上色等,那么接下来,你是不是会用到这些绘画技巧,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创造出自己的绘画风格呢?

不管我们学会哪种技能,最终我们都会结合自身的思维特质,将这些通用的基本技能打下自己个性的烙印。

所以,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掌握到某些知识后,你就需要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 想运用学到的东西,达成什么样的结果?
  • 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继续调整和改善?
  • 哪一种操作方式更加适合自己的个性?
  • 学到的这些知识是否能够做到条件反射?

想要达致这些结果,刻意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因为当技能通过不断的练习,变成我们条件反射般的能力,我们才能够赋予其某种个性特质。

如果我们还处于“呀呀学语”的阶段,就很难有多余的精力,在做这件事时释放自己更多的思维意识。

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就要做好受、想、行、识这四个阶段的事情,优化好每一个步骤的做法。

只有这样,我们不管学什么,才会更快上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