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床干燥易得青枯病吗?

 向民书屋 2020-05-06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热爱农村生活,喜欢农村的寂静。我热爱农村 ,热爱生活,喜欢我们村里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针对这个问题我希望把我在农村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立枯病是水稻育苗三大杀手之最,属土传真菌病害,由土壤中镰刀菌、立枯丝核菌、腐霉菌等多种病原真菌复合侵染引起。一般不感染健壮植株,只有在低温、盐碱或其他因素造成秧苗衰弱、抗病性降低时才会乘虚而入,造成秧苗发病。

一、症状

通常有芽腐、针腐、黄枯三种类型。

黄枯型发生危害比较严重,多发生在2-3片叶水稻离乳期前后,叶片枯黄,初期根毛稀少或无,可连根拔起,后期茎基部变褐甚至腐烂,心叶易被碰断。有明显的发病中心,成簇发生,并迅速向四周扩展,呈“蘑菇圈”症状。

二、病因

育秧期间,苗床持续低温、高湿、碱性是造成大面积立枯死苗的主要原因。

1、低温

水稻育苗期间,反复低温寒流不利于稻苗生长,同时会造成根部周围养分渗漏增多,有利于病菌繁殖;

2、高湿

苗床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床温降低、根系缺氧、稻苗抗性下降,容易感染病菌;

3、盐碱

土壤偏碱抑制秧苗对养分吸收,有利于硝化细菌的活动和大多数土壤病菌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发病。

三、防治方法

1、首先要为稻苗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水稻育苗除了要按照“大棚高台、提前扣棚增温、种子包衣处理、适当提前播种、控制播种量”等技术按标准进行外,还要重点调控温度、湿度和酸度。

(1)温度调控

秧苗生长温度按照“2、5、8、1”标准进行,即棚内温度最低不能低于10℃,水稻1叶1心时温度不超过28℃,2叶1心温度不超过25℃,3叶1心温度不超过20℃。

温度控制很简单,高温通风,低温覆盖。

(2)湿度调控

坚持“确保旱育”和“一听、三看、四不浇”原则(苗床浇水中有详细介绍)。

(3)盐碱地调酸

PH在4.5-5.5范围对病菌繁殖有抑制作用,对水稻生长有利。

1.5叶期以后,床土PH值升高,要进行床土调酸,降低PH值,可以很好地限制病原菌繁殖。

通过扣棚、内外覆盖、通风、浇水、调酸等技术手段,为稻苗生长创造良好生长环境。

2、消灭土中和稻苗体内的病原菌

(1)选用一款高效抗病的壮秧剂

立枯病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数年,病原菌数量越多,立枯病发病几率越高。因此,育苗前,采用客土和壮秧剂配制营养土育苗,减少和杀灭育苗土中的病原菌,一般情况下,苗期不用喷药,立枯病也会得到很好控制。比如壮家水稻壮秧剂等,生育期基本不用给药,控制好温湿度即可。

(2)结合出苗后药剂防治

---通常在1.5叶期开始,以预防绵腐病为主,立枯病为辅,浇灌硫酸铜、甲霜灵加嘧菌酯、咪鲜胺等;

---在2-3叶期,以预防立枯病为主,浇灌瑞苗清过移栽灵或咪鲜胺或噻呋酰胺或乙蒜素等。

秧苗缺乏营养苗床可结合给药,添加生根剂或营养成分。

药剂要交替使用,选晴天早晚进行,对出现蘑菇圈的发病中心要重点喷药,以防立枯病菌扩散蔓延。

在秧苗1.5-2叶期,农户也可采用壮家宝壮秧剂一袋13公斤拌25公斤过筛细土,于早晨露水干后,苗床浇水前,撒于100平方米苗床上,并用喷水洗苗,以免壮秧剂粘到叶片造成烧苗现象。

(3)苗床灌水寄养

水稻秧苗进入3叶期,根系的通气组织基本形成,此时,如果苗床立枯病大发生,应该抓紧整地插秧,如果插秧条件不具备,要在苗床灌2/3苗高的大水,强行改变生长环境,缓解立枯病大面积死苗危害。

最后祝福大家在种植或养殖的过程中能够顺顺利利,做一个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幸福的农民,同时祝大家身份健健康康,家和万事兴,好运连连,幸福美满!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