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茱萸能外用吗?吴茱萸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

 涛涛hc6nrw4ml4 2020-05-06

【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触与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病。

【外用药效】吴茱萸醇提物浸膏有抑菌作用; 吴茱萸碱有抗癌作用; 吴茱萸有增加皮肤IND含量, 缩短IND透过皮肤的延滞时间, 增加其透过速度及扩散系数作用。

【现代临床外用】

1.口疮吴茱萸、肉桂各等份共研细末适量,用葱白适量捣碎后同上二药拌匀,外敷双侧涌泉穴,用麝香壮骨膏外贴(对胶布过敏者可有塑料薄膜包扎),每天1次,疗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半个月。

2.鹅口疮吴茱萸10克研末,醋调糊状,敷于患儿双侧涌泉穴,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后取下,敷1次即有效。吴茱萸15克研末,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连敷3天。

3.足跟痛、痛经取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共为细末,装入足跟大小之布袋内,封严,固定于鞋垫足跟部,垫于患侧鞋内,7天更换1次。用本法治疗足跟痛,一般2次后疼痛消失,可继续治疗1次以巩固疗效。吴茱萸20克,小茴香20克,肉桂15克,共研细末,用适量白酒少许炒热后敷于肚脐上,盖于清洁消毒纱布,外用胶带固定,治疗痛经,于月经前3天敷药。

4.疹吴茱萸、枯矾,比例为2:1,药量根据湿疹的皮损面积而定。用法:加水浓煎,待药液温度适中时加适量生盐,涂洗患处,每天2~3次,7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5.结肠炎久泻及婴幼儿腹泻慢性结肠炎:吴茱萸29克,硫黄19克、冰片少许共为细末,陈醋调匀敷脐,外以察香中药膏封贴,每天1次,7天为1疗程,忌生冷食物。婴儿秋季腹泻:吴茱萸粉末0.5~1克(干面或醋调均可),外敷脐部,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天1次,3天为1疗程。

6.高血压病用吴茱萸研细末,每次15~30克,用醋或生理盐水调敷双侧涌泉穴,纱布包裹,睡前外敷,次日取下。

7.慢性前列腺炎吴茱萸60克研末,用酒、醋各半调制成糊状外敷于中极、会阴二穴,局部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年老体弱、无明显热象者用吴茱萸15~20克,加水100毫升,煎40分钟成60毫升,分2次服;体强壮或热象者用吴茱萸10~12克,竹叶5克,加水100毫升,煎成60毫升,分3次服,每天1剂。10天为1疗程。一般1个疗程可见效。

8.癫痫吴茱萸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取生面粉适量,外用胶布固定。癫痛大发作者贴敷神阙穴;小发作者贴敷脾俞穴;精神运动性发作贴敷肝俞穴;其他混合发作型以贴神阙穴为主,另可任选肝脾经穴之一。隔天1次,每次12小时(从晚8小时至早8小时为佳),1个月为1疗程,需治疗12~16个疗程。

9.痰湿咳嗽吴茱萸、丁香各15克,肉桂30克。共研成粉末,加冰片1克拌匀,装入有色瓶内密封备用。取药粉适量填入脐中,以填满为度,外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贴封。2~3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5~7天。连续贴脐4~6个疗程,直至次年春暖花开。急性发作时可配合其他药物治疗,但仍照常贴脐。

10.糖尿病引起的腹胀吴茱萸粉5~10克,以姜汁或麻油调成稠膏,再加肉桂粉2~3克,透皮剂少许,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后除去药渣,隔天1次,3~5次为1个疗程。

11.附睾肿大吴茱萸300克放锅内,用文火炒至灰白色或白时放冷后,研末。每次取30克,加黄酒蜂蜜各半调成膏状,分别摊于中极和双涌泉穴,约0.5厘米厚,上敷塑料薄膜,以胶布固定,隔天换药1次,5次为1疗程。

12.阳痿巴戟天30克,吴茱萸40克,细辛10克共研细末,加温水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脐部,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晨起取下,治疗期间忌房事。

13.神经性皮炎吴茱萸10克,研末,过100目筛,加药用凡士林90克,制成软膏,取软膏适量,每天2次涂于患处,涂药后按摩局部片刻,每24小时更换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14.颈肩痛吴茱萸细粉加黄酒拌匀,放锅内炒热,取药糊趁热摊于数块清洁布上,分别贴大椎、大杼、肩髁、肩井、后溪穴上,冷后再换,再将黑豆、川芎共研细末,用醋调糊,摊于黑布上,每晚敷患处,次晨洗掉,7天为1个疗程。

15.口角流涎吴茱萸细粉用醋调匀,晚上外敷足涌泉穴,男左女右,外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小时,每天换1次,治疗口角流涎一般敷3~5次痊愈。将吴茱萸3份,胆南星1份研末,醋糊状涂于不湿水的棉纸上,敷于涌泉穴,外用胶布固定,12小时换药1次,连敷3~4天。

16.小儿夜啼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份,研为细末,取适量药粉填脐,外用胶布固定,1~2天换药1次,每晚热敷15~20分钟。用于小儿伏卧,曲腰而啼,下半夜尤甚,啼声低微,四肢欠温,小便多。

17.黄水疮吴茱萸炒与大黄、黄柏共同研细末备用,用时取上药适量以麻油调成糊状,每天3~4次涂于患处。

18.腮腺炎大黄、吴茱萸各100克,白蔹50克,外敷脚心,配合服用板蓝根剂,2天明显见效,3~4天可治愈,使用方便,疗效确切。

19.麻痹性肠梗阻10克吴茱萸研末,淡盐水调成糊状,摊于两层方纱布上,将四边折起约5厘米,敷于脐部,胶布固定,每12小时1次。

20.小儿清疡性咽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及多发性睑腺炎吴茱萸末2克,取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外用胶布固定,晚贴晨取,疗效佳,而且复发率低。

21.虚寒性胃痛吴茱萸研末加醋、凡士林少许调成软膏,敷于中脘、神阙穴,隔天更换1次,10天为1疗程。

22.风湿性关节炎吴茱萸研末,黄酒拌炒,布包趁热熨患处,冷则再炒再熨。

23.睑腺炎吴茱萸20克,黄连5克,共为细末用米醋调成稠米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晚贴晨取,治疗睑腺炎一般4天后红肿消失,1周后硬结消退而愈。

24.小儿腹胀吴茱萸与白酒比例为1:3浸泡4~6小时,纱布过滤备用。取滤液少许滴于小儿脐部,用掌心按摩脐部5~10分钟,每天2~3次。

25.鼻出血吴茱萸10~20克研粉,加水调成糊状,每晚分别敷于两足涌泉穴,第二天早晨揭去,7天为1个疗程,血止后仍继续1个疗程。

【古代临床外用】

1.《圣惠方》载本药外用治口疮口疳:茱萸末,醋调涂足心。

2.《局方》夺命丹载本药外用治小儿肾缩(乃初生受寒所致):吴茱萸、硫黄各半两。同大蒜研涂其腹,仍以蛇床子烟熏之。

3.《食疗本草》载本药外用治湿疹:炒吴茱萸一两,乌贼骨七钱,硫黄二钱。共研细末备用。

4.《全展选编·皮肤科》载治阴下湿痒生疮:吴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以洗疮。诸疮亦治之。

5.《古今录验方》载用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乘温擦洗,痒即停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