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必读】 孩子为什么听不懂你说的话? 作者:德慧智 ![]() 对于祖国花朵、可爱的孩子们的培养,一直是幼儿教育永恒的话题,因为能否结出丰硕的果实、拥有美好的未来,关键是看7岁之前。 就人生成长历程而言,抓住人生六大阶段中胎婴养虚(0~3岁)和幼儿养性(4~8岁)前两个阶段非常关键。对于众多年轻的妈妈而言,在经历了形影不离的胎婴养虚三年以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孩子开始入园了,可以考虑回归工作了。于是,很多原来陪伴孩子的时间都投入紧张忙碌的工作了,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 其实,在幼儿养性阶段,由于处于先天完全转向后天的时期,反而需要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孩子,从而为孩子的智慧人生、幸福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孩子们一般到了7岁,以后天意识为用、为主导的生命时期就正式开始了。如果这个阶段教育不到位,正善的种子没有种进心里,等到问题大了、严重了,再想改变已经很难很难了,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 当代著名国学家熊春锦老师在《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胎婴养虚(0~3岁)和幼儿养性(4~8岁)两个人生关键时期的生理特点。正所谓理通才能法随,才能把握住孩子的性命双重结构的生理特点,分析其病理现象,从而进行正善治理,而融入到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之中。最近,亲身经历了两个幼儿养性的场景,挺有意思的,拿来分享给大家。 【场景一】 餐厅里,同事们正在有滋有味地吃午餐,不时转动一下转盘,选择自己喜欢的菜肴。 公司一资深美女想吃两片冬瓜,边转动转盘边对同事家正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说:“吃冬瓜可以美容哦!您要不要吃啊?”但是她的话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小朋友甚至连头都没抬。这才意识到,人家小朋友满脸的胶原蛋白,还远远未到需要美容的时候,自己被无视也算是正常反应哈,然后就自我解嘲一番。 旁边的大帅哥同事说道:“小朋友根本就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在孩子眼里,冬瓜是冬瓜,美容是美容。她要觉得冬瓜好吃就会去吃,哪管谁美不美。” 不理会说话的对象是谁,不明白你的道理与孩子的认知是否同频,这正是现在很多孩子都被大人们的言传和身教教笨了的关键所在。 发生的这段小插曲开始让安静的餐厅热闹了起来,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起来。 【场景二】 妈妈给四岁的闺女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以后,闺女总结如下:“妈妈,以后吃东西都是我吃大的,弟弟(约两岁)吃小的。” 妈妈:“为什么?” 闺女:“孔融都把大的让给哥哥,自己吃小的。” 妈妈:“孔融还有个弟弟,他还是把最小的留给自己了,弟弟吃大的。” 闺女:“弟弟那么小,吃大的也吃不了啊,还是我吃大的。” 在商界叱咤风云的妈妈竟无言以对。 其实对胎婴养虚时期的小弟弟而言,还处于先天阶段,意识里面还没有形成“我”,根本不会介意自己吃的东西或大或小,和姐姐一起有的吃就好了。 ![]() 对照发生在身边很常见的两个小生活片段,却能够给我们带来深刻的体悟。这也正如《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中所总结:胎儿和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关键是父母。而母亲本身的作用力更是关键中的关键,重点中的重点。母亲本身的道德品格和修养的层级,是胎婴养虚、幼儿养性的关键。父母的明理、知法以及表率作用,是胎教、婴教和幼教能否成功的关键。 正人先正己,教儿要教心。所以,父母们要想培养出一个心身健康、有益社会、堪当大器的孩子,就要作好表率,让自己有“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修养和境界,先成为一个善良正直、乐于助人、满满正能量的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