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 现在,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病人越来越多,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症状越来越重,应引起人们注意。若把该病简单归因于对某种物质(如花粉或蒿草)过敏来解释,是对病人不负责,也没有临床意义。笔者通过观察、与病患交流,以及在治疗中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有以下一些体会,与同道交流。 体虚是发病内因 大部分过敏病症是虚的表现,肺气虚、脾虚、肾虚常见。有一位患者患过敏性鼻炎多年,近两年却未发病。细究原因,是2年前在春季流产后身体不适,笔者曾用温补气血的方子调理两三个月后,患者自觉体质改善而停药。当时虽没有刻意去治疗鼻炎,但当年秋季鼻炎就没有发作。 又有今春诊治一患儿的母亲,身体羸弱,纳呆便溏,畏冷,服补中益气丸加附子牡蛎方一月左右。近日陪儿子再来看病,提到今年鼻炎症状很轻,不服药亦可坚持。 还有很多无意为之的病例,可以佐证体虚、免疫力低下是过敏性鼻炎发病内因。 受寒是发病外因 一是吃凉性食物,如西瓜、梨、雪糕及冰镇食品。二是服寒性药物,如抗生素、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三是吹空调、电扇、冷水洗头;穿轻薄衣物,均可使寒邪侵入人体。 其实,打喷嚏、流清涕是身体驱除寒邪的反应,寒气去则自止,无须强行阻断。而且,驱邪反应发生是有条件的,在正气强的情况下才可能进行。体质强壮者,受邪后身体迅速反应,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症状,邪去症立除。体质差者,到立秋前后肺经气血旺盛有力量驱邪时,才出现排病现象。力量轻,邪气重,只能排一部分,故每年这个时候还会排病而发为鼻炎。 治疗不当不可忽视 当前,在外感病治疗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寒凉性药物成了普遍现象。外邪侵犯人体,正气奋起抗争,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此时,正确的治疗方法应是因势利导,用温散法驱邪外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症状可能会加重,疗程可能会长一些,但结果是身体抵抗力不会被削弱,病情缓解后不易复发。 如果用抗生素或清开灵、蒲地蓝、板蓝根、双黄连等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类药物,会有即时疗效,可能症状改善还比温散方法快一些,但身体抵抗力下降了,邪气潜藏到了体内,是闭门留寇的做法。当身体经过休息,正气逐渐恢复后,或在某种条件(邪气潜藏的脏腑,该脏经气旺盛时)下,邪正交争,临床表现为病情复发。 还有很多患者,在身体出现皮疹或打喷嚏、喘促等所谓过敏症状时,医生急于求成,使用抗过敏药物或激素类药物治疗。但使用此类药物亦阻止了自身的排邪反应,留邪于体内,损伤了身体免疫力,把急性病人治成慢性病,如使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