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痤疮

 祝希鹏 2020-05-06

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发生在青年男女,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于内分泌,细菌感染有关,祖国医学认为乃肺胃内热,上熏颜面,血热郁滞而成;

治法一

取穴:

耳背部血管;

操作:

选病者双侧耳背近耳轮处明显的血管一根,揉搓数分钟后使其充血,常规消毒左手拇,示指将耳背按平,中指顶于下,右手持消毒号的修面刀片划破选好的静脉血管,使其血流出5-10滴,然后盖上消毒敷料,1次不愈者,间隔1周后,再选另一血管复治;

来源:

天津中医,(5):29, 1987;

治法二

取穴:

耳穴的内分泌穴,位于耳屏间切迹内凹陷中央;

操作:

取消毒揿针1枚,用针尾在穴位上压深痕做标志,常规消毒后,将揿针紧按在穴位的凹痕上,再用橡皮膏固定,用手指按压10秒,埋针15日为1个疗程,埋针期间每日按压3-5次,两耳可交替使用,同时即忌食辛辣腥腻食物;

来源:

四川中医,(4):53, 1986;

  

治法三

取穴:

脊柱旁反应点,用手指在脊柱两侧摩擦数次,在第一胸椎至第二胸椎旁开0.5-3寸范围内,找到类似丘疹,稍突起于皮肤,针帽大小,呈灰白色,棕褐,暗红或浅红色,压之不褪色的反应点;

操作:

先选定反应点,然后术者持三棱针,挑破表皮,使疹点翻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挤出少量血液;

来源:

新中医,(5):30, 1985;

治法四

取穴:

大椎,在后项下,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

将大椎穴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快速点刺,深浅适度,使用血液自然流出2-3滴,然后在其上拔玻璃火罐1个,使用血液在火罐负压作用下流出约1-4毫升后将罐起下,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来源:

中国针灸,(5):46, 1994;

  

治法五

取穴:

大椎;

操作:

在大椎穴及周围皮肤反应点处常规消毒,术者用拇,示指捏紧皮肤,用三棱针刺入皮肤,挑出少许白色纤维,再拔火罐,有少量出血即可,针孔消毒,包扎,7天挑刺1次,6次为1个疗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