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豆腐压石到南碑瑰宝——《爨宝子碑》

 石不言斋 2023-07-20 发布于江西
《爨宝子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此碑与后来同出于云南的《爨龙颜碑》合称为“二爨”,因《爨宝子碑》的形制较小,故称“小爨”。


此碑立于东晋义熙元年(碑文称“大亨四年”,即405年)。碑高183厘米,宽68厘米,厚21厘米。碑文13行,行30字,碑的下部有题名13行。此碑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于云南南宁城南70里扬旗田。清咸丰初,云南知府邓尔恒修南宁志采访金石时将《爨宝子碑》移置于南宁县城武侯祠,后移至曲靖城内的魁星阁前,1937年在曲靖第一中学建碑亭保护,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扩建为博物馆。现存于曲靖一中校园爨亭内。
一、《爨宝子碑》碑文的主要内容
爨为南中(今云南全省、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大姓之一,始显于蜀汉,兴盛于晋。自三国东晋以来,爨氏长期住于古建宁(今云南曲靖一带),分为东爨和西爨。东爨以乌蛮为主,西爨以白蛮为主。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为长期稳定蜀国后方,有意识地扶植南中大姓,收其俊杰,如建宁爨习、朱提(今昭通)孟琰和孟获等为官属,因此以爨姓为代表的“四姓”(其余三姓不详或诸说不一)等大姓豪族,成为南中颇有势力的统治集团。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孟氏、霍氏等大姓的衰落,爨氏成为南中最有势力的大族。爨氏统治南中地区的时间很长,据方国瑜先生所列爨氏系表,自东晋爨璨取得统治地位时(330年)算起,到唐代爨崇道统治灭亡时(746年)为止,长达四百余年。爨氏虽臣服于中央王朝,但地处边陲,在南中地区,爨氏爵位基本上是世袭。
当年爨宝子任建宁太守时,正是爨氏统治南中的时期。《爨宝子碑》记述了爨宝子的家世、生平及政绩。爨宝子,字宝子,建宁同乐(今曲靖陆良)人,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年),卒于东晋元兴二年(403年),仅活了23岁。他19岁便“弱冠称仁”,就任建宁太守,同时世袭振武将军一职。《爨宝子碑》在他去世两年后,即东晋义熙元年(405年)立。碑文称大亨四年,据元代胡三省注《资治通鉴》:“(402年)是年三月,元显败,复隆安年号,桓玄寻改曰大亨,玄篡,又改曰永始。元兴之元改于是年正月,通鉴自是年迄义熙初元,皆不改元兴之元,不与桓玄之篡,拨乱世之正也。”,“大亨”这个年号为东晋桓玄所改,仅用了几个月,而爨氏远在边陲,并不知道,所以仍用大亨年号。

二、《爨宝子碑》的发现及历来评价
据曲靖文化馆退休职工刘鸿昌老人讲述,《爨宝子碑》的发现颇具戏剧性。
清咸丰二年(1778年),邓尔恒任南宁知府,有一天,他偶然进入厨房,发现案板上的豆腐块上竟然有字迹,仔细一看,居然是史书上所记载的《爨宝子碑》的字迹,于是赶忙问卖豆腐的人在哪里,厨子说是个越州人,邓尔恒很快追踪调查到了越州扬旗田。做豆腐的是个农夫,告诉他说,有天吆牛去犁地,突然犁到块石头,把犁尖都犁断了,他用锄头刨出来一看,原来是块碑,就抬回去做压豆腐的工具。邓尔恒于是打赏了农夫,把碑搬回城里。先请人精拓了数十张过过瘾,然后以其精致的小隶书题跋雕刻于上,又拓了一批,以备日后不时之需。随后将碑置于城中武侯祠内加以保护。从此,跋前跋后全拓本得以流传海内,《爨宝子碑》声名鹊起。
《爨宝子碑》是著名的南碑之一。由于南朝沿袭晋制,故碑刻极少,而流传下来的更是屈指可数,《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就是其中最著名的碑刻。《爨宝子碑》的书法在隶楷之间,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风格,为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历来有着极高的评价和书法地位。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碑评第十八》评此碑“端朴若古佛之容”,同书《宝南第九》中说:“晋碑如《郛休》《爨宝子》二碑,朴厚古貌,奇姿百出,与魏碑之《灵庙》《鞠彥云》皆在隶楷之间,可以考见变体源流。”
近代李根源评《爨宝子碑》:“下笔刚健如铁,姿媚如神女”。
章士钊言:“欲以一种书迹囊括一代,似戛戛乎其难,诚如是也,则谓晋代有两种书体,即王书与爨书同时并行,似不得谥为武断。”
费声骞在《古代碑帖鉴赏》中说:“学写《张迁碑》一路的汉隶,参入《爨宝子碑》的用笔及结字,顿使字形具灵动逸纵之趣,可防结构流于僵木。”
《中国书法大词典》称之为“刚劲凝重,古朴奇巧。”

三、《爨宝子碑》的艺术特点
《爨宝子碑》的艺术特点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
1.字态纷呈,古意盎然。《爨宝子碑》成碑于由隶书过渡到楷书阶段,在此碑中,字态的变化反差很强烈,总起来说,是非隶非楷化,既有融篆意的,又有具隶法的,还有取楷法的,甚至还有得草法的,如此丰富多彩的字态变化,给此碑书法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2、结体端朴,浑然天成。此碑结体古朴无华,点画的组合毫无整饬之迹。纵观全篇,字的收放聚散,都充溢着自然的情趣,紧敛收束有姿,恣纵放浪有态,突破了一般楷书所谓“布白平匀”的束缚,在古穆拙朴的氛围中,不时地生发出天然的气息。
3.取势险夷,跌宕有致。此碑虽为楷书,但取势非平板方钝,而是险夷相济,于不规整中求规整,其敢于造险之处,更是在汉魏碑群中所罕见的。此碑字体乍看都是歪歪扭扭,显得重心不稳,但细细体会,却又有其奥妙所在,因为它产生的美学效果,就是在字体中注入了动势,通过局部的不平衡给整体的平衡增添了内在的支撑力,使字在反复的倚侧跌宕中,体现出浑厚的气势。
4.用笔倔强,巧拙互见。此碑用笔可谓方圆兼具,刚柔相济。其中的方笔,多取之于隶法,长横画,大都以楷法起笔,隶法收笔,显得方拙雄强。其中的圆笔,多得之于篆法,如有的转折,没有明显的提按,而是用暗转法,显得圆浑妩媚,风姿卓然。

四、临习《爨宝子碑》的要点
1、一定的篆隶功力是写好此碑的基础。既然是非隶非楷化的字,因此不宜一入手就习此碑。只有先掌握了篆、隶笔法,才能从本源上去识其变化,把握其特点。须知仅以楷法,用侧锋圆熟的行笔来摹似其外貌,则势必徒具躯壳或导致线条方板扁薄,不能从本质上去挹其雄强朴茂之姿。
2、要体现字中自然的情致,切忌过分的矫揉造作。在临习中,一定要惨淡经营于漫不经意之中,对字的收放、大小、正侧、险夷、轻重、盈虚等都要自然浑成,千万不能为了突出字的拙趣,就刻意造作地夸大某个部分,造成极不舒适的别扭。
3、抓住刚柔相济的特点。要正确使用方圆、中侧结合的运笔方法,要注意在紧敛收束与恣纵开拓的对比中,来强化结构的变异,力戒算子之铺排,使点画的组合在跌宕的运动中,产生奇特的姿态。行间字距的布局以疏朗为宜,这样与凝重的结字相衬,则显得更为协调得体。

李瑞清临作

王遽常、李叔同临作

经亨颐集爨宝子联句

李松临作

赵冷月临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