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科学--心脏手术基础

 山河教育网 2020-05-06

一、体外循环
1.人工心肺机组成*
(l)驱动泵(人工心):滚压式血泵和离心泵(有减少血液成分破坏的优点)。

(2)氧合器(人工肺):鼓泡型氧合器和膜型氧合器(比较符合生理,适用于较长时间的体外循环)。

(3)变温系统。

(4)滤器。

2.体外循环的施行过程
(1)心内直视手术都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2)注射肝素(400U/kg)抗凝,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延长正常值80-120s至480-600s。经右心房向上、下腔静脉分别插入引流管,接连人工心肺机;再在升主动脉根部或股动脉插供血管,与人工心肺机动脉管道连接后,可开动心肺机转流,建立全身体外循环。全身降温至25℃-30℃。
(3)心内操作完毕后,逐步停止体外循环;拔除插管,静脉滴注适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索。

3.体外循环后的生理变化
代谢改变代谢性酸中毒较多见
电解质失衡低血钾
血液改变红细胞破坏、游离血红蛋白升高、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减少等,后二者常引起凝血机制紊乱,造成术后大量渗血
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减退

二、心肌保护
1.心肌保护方法*
(1)包括缺血心停搏法、深低温心停搏法和连续冠状动脉灌血法。
(2)目前药物(冷晶体停搏液、含血停搏液)致心停搏法是常规的心肌保护措施。

2.心停搏液的基本标准
钾离子主要成分是高钾(15—30mmol/L)
低温(0℃-4℃)使心肌温度维持在150C左右为宜,可使缺血安全时限超过2小时。近来亦有主张改用温血法
能量代谢底物如葡萄糖、胰岛索、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等可提供能量
调节渗透压320-380mmol/L
调节pH>7.4并趋近血液正常值
细胞膜稳定剂可加入普鲁卡因、激素等药物,具有心肌细胞膜保护作用
3.心停搏液灌注方法
(1)顺行灌注法于升主动脉根部:在钳夹升主动脉后立即加压快速灌注,同时心包腔注满冰屑盐水,使心脏瞬息冷却停搏。近年来有改用含停搏剂的常温血液灌注者。每隔20-30分钟重复灌注1次。

(2)持续灌注法
①保持稳定心脏停搏。
②心肌代谢产物不断冲走,避免蓄积。
③避免再灌注氧自由基等的损伤。
(3)逆行灌注法: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患者尤为适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