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出生后2~4周出现进行性加重,呈喷射状的呕吐,呕吐物为奶汁和奶块,体检见到从左到右的胃蠕动波,尤其摸到橄榄样肿块,诊断即可确定。对高度怀疑而叉未能摸到肿块的病儿应做辅助检查,B超为首选方法,肥厚肌层为一环形低回声区。X线钡餐检查:胃扩张,钡经过幽门时间延长,胃排空时间延长,幽门管延长.管腔狭窄细如线状。 特别提示: 先天肥厚有遗传,胃肠激素或紊乱。不合胆汁喷射吐,蠕动肿块右上腹。B超厚,钡餐窄,幽门环肌早切开, 解释:“B超厚,钡餐窄”指B超检查幽门肌厚度增加;钡利通过幽门排出时狭窄如线状。 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助理不考) 1.胎便排出延迟,顽同性便秘腹胀。 2.呕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 3.直肠指检:直肠壶腹部空虚,拔指后由于近端肠管内积存大量粪便,可排出恶臭气体和大便。 4.小肠结肠炎是常见并发症: 特别提示: 生后两天无胎便,梗阻呕吐便秘顽,腹胀肠鸣肛空感,营养不良发育缓;平片钡灌加活检,保守无效手术添。 解释:肛空感,指直肠指检直肠壶腹部空虚。 几种肠炎特点 分类 | 临床表现 | 特点 | 轮状病毒肠炎(秋季腹泻) | 多见于6月~2岁小儿。起病急,常先有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呕吐,之后出现腹泻。镜检多无异常,偶有白细胞;常有脱水(等渗性)、酸中毒;白限性,病程约3~8天 | 大便三多:量多、次数多、水多,蛋花汤样 |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 多见于婴幼儿和新生儿。夏季多发。每日5~lO次,轻症无发热及全身症状,重者可伴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镜检少量白细胞 | 大便:黄绿色或蛋花汤样,伴较多黏液,有腥臭味 | 产毒素性大肠杆菌肠炎 | 流行于夏季,发热、呕吐、频繁多次水样便,多伴有脱水、酸中毒,镜检常无白细胞 | 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 夏季多发,发热、呕吐、腹痛、里急后重,黏液便、脓血便,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休克,镜检:大量红、白细胞 | 主要感染学龄儿童 |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 夏秋季好发,先腹痛、后腹泻,初为稀便或水样便,后转为血水便,常无白细胞,可导致溶血尿毒综合征 | 大便镜检大量红细胞 | 空肠弯曲菌肠炎 | 夏季多发,6个月~2岁婴幼儿好发,发热、恶心、腹痛.腹泻。大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和数量不等红细胞 | 初为水样,很快转为黏液样或脓血便,有腥臭 |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 | 新生儿、婴幼儿多见,夏季好发,起病急,发热,腹泻,大便性状多样易变,镜检结果也多样 | 易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 多发生于长期用广谱抗生素者,大便镜检大量脓细胞和革兰氏阳性细菌 | 大便为暗绿色海水样 |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肠炎 | 多发生于长期用广谱抗生素者,轻症停用抗生紊很快痊愈 | 大便为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可见伪膜 | 真菌性肠炎 | 多见于营养不良或长期用广谱抗生素者,大便镜检可见真菌孢子及菌丝 | 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黄稀便,含泡沫多,有时呈夏腐渣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