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学:特定穴的应用

 山河教育网 2020-05-06

 特定穴的应用

一、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穴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这些腧穴均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其分布特点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每经5穴,十二经共有60穴口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按照“阴井木”、“阳井金”的规律进行配属口见表6-4

6-4  五输穴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木)

经(金)

合(土)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明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足阳明胃经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足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五输穴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按主病特点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荥穴和输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这是于下合穴主要治疗内腑病证特点相对而言。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载:“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六十八难》更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井穴多用于急救;荥穴主要治疗热证。

    2.按五行生克关系

  《难经》提出了“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观点,将五输穴配属五行,然后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虚证用母穴,实证用于穴,见表6—5。这一取穴法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具体可分为本经补母泻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举例如下。

本经子母补泻:肺病(金)

实证(泻其子)→取子穴(水穴)→尺泽

虚证(补其母)→取母穴(土穴)→太渊

异经于母补泻肺病(金)

实证(泄其子)→取子经子穴(水经水穴)→肾经尺泽

虚证(补其母)→取母经母穴(土经土穴)→脾经太白

6-5子母朴泻取穴



相火

相火

本经

经脉

肺经

肾经

肝经

心经

心包经

脾经

大肠经

膀胱经

胆经

小肠经

三焦经

胃经

母穴

太渊

复溜

曲泉

少冲

中冲

大都

曲池

至阴

侠溪

后溪

中渚

解溪

子穴

尺泽

涌泉

行间

神门

大陵

商丘

二间

束骨

阳辅

小海

天井

厉兑

他经

母经

脾经

肺经

肾经

肝经

肝经

心经

胃经

大肠经

膀胱经

胆经

胆经

小肠经

母穴

太白

经渠

阴谷

大敦

大敦

少府

足三里

商阳

足通谷

足临泣

足临泣

阳谷

子经

肾经

肝经

心经

脾经

脾经

肺经

膀胱经

胆经

小肠经

胃经

胃经

大肠经

子穴

阴谷

大敦

少府

太白

太白

经渠

足通谷

足临泣

阳谷

足三里

足三里

商阳

  3.按时选用

  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内容,经脉的气血运行和流注也与季节和每日时辰的不同有密切的关系。《难经·七十四难》云:“春刺井,夏剌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子午流注针法则是根据一日之中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而选用不同的五输穴。

二、原穴、络穴的临床应用

    原穴与脏腑之原气有着密切的联系,《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主通行元气,历经于五脏六腑。”三焦为元气之别使,三焦之气源于肾间动气,输布全身,调和内外,宣导上下,关系着脏腑气化功能,而原穴正是其所流注的部位。原穴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协助诊断。

    络穴是络脉从本经别出的部位,络穴除可治疗其络脉的病证外,由于十二络脉具有加强表里两经联系的作用,因此,络脉又可治疗表里两经的病证。

临床上常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的典型实例。十二经脉原穴与络穴见表6-6

6-6  十二经脉原穴与终穴

经  脉

原穴

络穴

经脉

原穴

络穴

手太阴肺经

太渊

列缺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偏历

手厥阴心包经

大陵

内关

手少阳三焦经

阳池

外关

手少阴心经

神门

通里

手太阳小肠经

腕骨

支正

足太阴脾经

太白

公孙

足阳明胃经

冲阳

丰隆

足厥阴肝经

太冲

蠡沟

足少阳胆经

丘墟

光明

足少阴肾经

太溪

大钟

足太阳膀胱经

京骨

飞扬

、背俞穴,募穴的临床应用

    背俞穴位于腰部的膀胱经第1侧线上,募穴则位于胸腹部,故又称“腹募穴”。由于背俞穴和募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和汇聚的部位,在分布上大体与对应的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因此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此外,背俞穴和募穴还可用于治疗与对应脏腑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官疾患。临床上常常把病变脏腑的俞、募穴配合运用,以发挥其协同作用,就是俞募配穴法,是前后配穴法典型的实例。十二脏腑俞募穴见表6—7

6-7  十二脏腑俞募穴

脏腑

心包

膀胱

大肠

三焦

小肠

俞穴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肝俞

脾俞

肾俞

胃俞

胆俞

膀胱俞

大肠俞

三焦俞

小肠俞

募穴

中府

膻中

巨阙

期门

章门

京门

中脘

日月

中极

天枢

石门

关元

四、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八脉交会穴是古人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可治疗奇经八脉病证的8个腧穴,认为这8个腧穴分别与相应的奇经八脉经气相通,见表6-8。临床上当奇经八脉出现相关的疾病时,可以用对应的八脉交会穴来治疗。

6-8  八脉交会穴

  穴名及主治

    相配合主治

    穴名及主治

    相配合主治

  公孙通冲脉

  内关通阴维

合于心、胸、胃

  足临泣通带脉

  外关通阳维脉

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后溪通督脉

  申脉通阳矫脉

合于且内眦、颈项、耳、肩

  列缺通任脉

  照海通阴娇脉

合于肺系、咽喉、胸隔

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跻照海膈喉咙。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八会穴属于不同经脉,但对于各自所会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相关的病证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常把其作为治疗这些病证的主要穴位。八会穴见表6-9,

6-9  八会穴

脏会

腑会

气会

血会

筋会

脉会

骨会

髓会

章门

中脘

膻中

膈俞

阳陵泉

太渊

大杼

绝骨

六、郄穴的临床应用

    郄穴是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病证的重要穴位,尤其在治疗急症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口脏腑疾患也可在相应的郄穴上出现疼痛或压痛,有助于诊断。十六郄穴见表6-10

6-10  十六邱穴

经    脉

郄穴

经    脉

郄穴

手太阴肺经

孔最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手少阳三焦经

会宗

手少阴心经

阴郄

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

足太阴脾经

地机

足阳明胃经

粱丘

足少阴肾经

水泉

足少阳胆经

外丘

足厥阴肝经

中都

足太阳膀胱经

金门

阴维脉

筑宾

阳维脉

阳交

阴蹻脉

交信

阳蹻脉

跗阳

七、下合穴的临床应用

下合穴主要用于治疗六腑疾病,也可协助诊断,见表6-11

6-11  六腑下合穴

六腑

小肠

三焦

大肠

膀胱

下合穴

下巨虚

委阳

上巨虚

委中

阳陵泉

足三里

八、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交会穴具有治疗交会经脉疾病的特点,经脉交会穴见表6-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