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想过吗?如果银行破产了,你存在那里的钱怎么办? 别急,答案都在文章里。” (此文并非理财建议,如果寻求理财建议,请去咨询专业人士。 另外本文篇幅较长,但全是干货,请耐心看完) 2020年5月05号。墨尔本封城第44天。 截止发稿时止,澳洲确诊人数是:6848例,死亡95例,出院5619例。 四分之三 澳洲四大银行最近在疫情的冲击下,故事不少,最重头的要数最近的四家银行中已经有三家宣布减发,或停止给股东付息。 (Sorry,上错图了 国民银行 NAB 上周率先跳出来说,减低股东派息,并且增加融资以备不测; 接着澳新银行 ANZ 很干脆的说,不好意思,谨慎如我在看不清形势的情况下就暂时不付股东派息了啊; 最后出马的西太银行 Westpac 说,嗯,这主意不错,我们也不好过啊,今年收成减少了7成,我们也暂时不付了吧。。。 (最先跳出来的NAB: 我靠!%#*&*%$%^&.....跳早了......) 最大的联邦银行CBA,...... 什么?!你觉得这好像没什么啊?好吧,咱先来了解点历史: 暂缓付股息在西太银行的历史上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就连当年1992年的严重衰退期间,它仍然会付一点股息给股东呢,要知道,当时的衰退给西太银行造成的打击可是差点就让西太银行退出历史舞台了的。 这就是当前的严重性。 银行会不会倒闭?不会?你可以看看美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的历史。 银行太大不会倒?你可以看看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之前“专业”人士都怎么说。 疫情之下,应了那句很励志的话,凡事皆有可能! 我想开下脑洞,分析下澳洲银行倒闭的风险,和万一银行倒了,普通人如你我怎么办? 今天的话题就普及一点关于这方面的财商知识,让你我做到哪怕最坏的情况发生,心里仍然有数。 银行跑路 银行破产,英文里叫做“Bank run”,非常形象,银行跑路了。 银行是私有企业,是私有企业就一定有可能破产。 银行破产最可能的是两种情况: 第一,大量的贷款人突然一起不还钱或没钱还了。银行只能被迫把贷款人的债都抹掉,贷款人的债务就是银行的资产,当银行的资产损失超过它的负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不抵债,银行就该“跑路”了。 第二,大量的存款人突然恐慌,大家怕银行把自己的钱卷走了,同时一起去银行提款,俗称银行挤兑。要知道,我们存在银行一块钱,银行是不会放在自己的保险柜里的,因为那是他的负债,他需要把钱借出去收取高息才能盈利,而且我们存一块钱,他可以借出去10块钱(别问我他是怎么做到的,现代魔术就是这么神奇 很小的可能性 不过银行破产在当前的澳大利亚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之小,先给你一粒定心丸,再解释为什么。 第一,严格的财政监管。 澳洲银行在国际上的信用评级较好(当然,这玩弄儿不用太信,看看就好),澳洲四大银行的破产可能性很低最重要的是跟澳洲本地的金融监管相对比较严格有关,而澳洲本地鲜有银行破产,上一次银行倒闭要追溯到1977年一个叫做 Queensland Permanent Building Society 昆士兰永久(既然你这么说,好吧 所以通过经验主义,澳洲银行破产的可能性较小。当然,在当前的疫情下,经验主义不是特别靠得住,很多历史都被创造了,连活了一辈子的股神都见天喊“活久见”。所以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澳洲之前的监管。 作为澳洲金融市场的监管者,澳洲审慎投资管理局(APRA)和澳洲央行(RBA)对财务审查十分严格,制定了很多相应的谨慎制度。在这些制度的约束下,澳洲四大银行的自有储备相对世界其他的银行都是比较充足的,同比世界其他的银行如苏格兰皇家银行,摩根斯坦利,汇丰银行等都是准备的最充分的。简单地理解,存款较多,够吃一阵的。在危机的时刻,这个保守策略起了关键作用。 拿西太银行 Westpac 来说,自有一级储备(Tier 1 equity)就有10.5%。这就好比一个家庭,拥有价值100万全款贷款的房子,现有存款10.5万,虽然现金流下降甚至可能变成负数,但是且够撑一段时间的(但是孩子的零花钱就先不给了)。 第二,08年的金融海啸前车之辙,殷鉴不远,贪婪如银行也多少加了些小心。 之前08年发生的美国金融海啸给澳洲银行提了醒:太过贪婪容易玩儿砸了。所以在08年之后提高了存款率,是08年之前的三倍之多。 澳洲财经报纸的评论员Tony Boyd 如是说:多亏了那场危机,澳洲财务系统资本雄厚,可以应付这场自从1990-1991年之后最严重的经济状况。 (原文:Thanks to that crisis, Australia's financial system is soundly capitalised and well placed to cope with the worst economic conditions since the recession we had to have in 1990-91) 第三,澳洲人总体乐观的财务态度。 银行挤兑的发生的前提是,在于信心的缺失导致的危机感恐慌。人们的心态和危机感很重要。 澳洲人总体来说对自己国家的财务比较乐观,多年的福利系统让大多数澳洲人对自己国家的财政还是很自信的(看这次疫情澳洲政府的大手笔就可见一斑),建国以来本土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战争导致的极端情况,人们没有这种历史存留的危机感。所以像去抢厕纸一样同时抢着去银行挤兑的可能性较低(当然,厕纸还是需要抢的,毕竟是刚需 所以,综合以上三点,系统严格监管的制度,银行前车之鉴的谨慎,人民总体乐观的态度,澳洲银行跑路的可能性极低。 但是(话锋一转 储蓄者 作为在澳洲的储蓄者,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顾虑,好消息是你不需要把钱取出来,埋在你家后院或藏在床底箱子里。 澳洲利亚为每一个储蓄者在每一家银行担保最高至25万澳币,换句话说,如果银行跑路了,政府会赔给你你的全部储蓄额,上限最高到每人每家银行25万澳币。这个担保是通过一个叫 ADI (Authorised Deposit-Taking Institutions)的机构,在一个叫做 FCS(Financial Claims Scheme)的方案下进行的。 什么是 ADI 和 FCS? ADI,全称Authorised Deposit-Taking Institutions。是一个在政府担保下,在审慎投资管理局的监管下的一个担保机构,在1959年的银行法案之后,在澳洲,只要有银行提供存款业务,它必须在ADI注册并通过审核,换句话说,只要是你可以存款的银行必然是在ADI注册了的,否则它不可能开业。 而FCS,全称Financial Claim Scheme,是在08年金融海啸后出台的,旨在保护人民的存款和增强对银行系统的信心。 举个例子,杰克在银行A有20万澳币的存款,20万小于25万,万一银行A跑路的情况下,杰克可以通过FCS从ADI那里领回全部20万的存款;如果杰克有50万,他会拿回25万而损失25万;如果杰克不想损失,他可以把另外25万存在银行B,这样他就可以在银行A拿回25万,同时在银行B也拿回25万了。 这里有个小提示,银行A和银行B不能是同一个ADI,举个例子,比如在西太银行Westpac旗下的Bank of Melbourne两家用的是同一个ADI,所以被视为一家银行,储蓄者在两家银行的被担保存款总额一共是25万澳币。 贷款者 作为一个贷款者,假设你在银行贷款100万买了房子,银行跑路了,你高兴的大叫,Oh Yeah!不用还钱喽,终于财务自由了! OK,冷静,你太天真了。 你需要做的,是找本英文字典,仔细的查一下“Mortgage”(贷款)的意思和来源:Mort-来自于拉丁文,意思是死亡(Death),-gage来自于古法文,意思是誓言,约定(Pledge);连在一起的Mortgage就是“直到死亡的约定”(Death Pledg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