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三国演义》:古城的误会——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李朝云律师 2020-05-06

​古城的误会

——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刘备在徐州兵败,与关羽、张飞在混乱中失散。刘备投了袁绍,张飞奔向芒硕山。关羽被围,名义上归顺皇帝,实际上被曹操收容了。曹操用了很多优待办法笼络关羽,封他为偏将军,又送金银、名马、锦袍给他。可关羽一直惦念着与刘备桃园结义的兄弟之情。在探 听 到 刘备下落后,关羽便辞别曹操,保护着刘备的甘夫人和糜夫人,千里迢迢,去河北寻找刘备。

       一路上,关羽独自连闯五道关口,凡是不让关羽通行的守将,都被关羽杀了。在东岭关杀了孔秀,在络阳杀了孟坦和韩福,在沼水关杀了卞喜,在荥阳杀了王植,在滑州渡口杀了秦琪。过黄河后不几天,关羽远远望见一座山城。当地说:“那里叫古城,几个月前被一个叫张飞的将军占住,收集了三、五千人马。”关羽得知张飞下落,满心高兴,马上派人去联系。

       一会儿,只见张飞手执丈八蛇矛,领兵飞马前来。他圆睁环眼,倒竖胡须,吼声如雷,对着关羽挥矛便搠。关羽大惊,连忙闪过,道:“你怎么这样?”张飞喝道:“你背着哥哥,降了曹操,还有脸来见我!”关羽分辩道:“你不知情,可以问两位嫂嫂。”张飞大叫:“我杀了这负义的人,再请嫂嫂入城。”甘夫人和魔夫人揭开车帘,解释关羽当时归顺曹操的缘由,证明如今确是来寻刘备。张飞哪里肯信,一口咬定关羽不怀好意,是去提拿他的。关羽辩道:“我若来捉你,就会带兵马来。如今兵马在哪里?”张飞指着关羽身后说:“这不就是兵马吗!”关羽回头一看,果见一支人马冲来,打的正是曹军旗号。张飞大怒,又一矛搠来。关羽忙闪开身子说:“且慢,等我把来将杀了,表我一片真心。”张飞说:“那么我播鼓三通,便要你所掉这来将。”要是三通鼓擂完,还没有杀掉来将,张飞就要对关羽动武了。说着,来将已到,此人原是蔡阳,他因外甥秦琪被杀,特来报仇。关羽举刀迎战,张飞亲自擂鼓。“咚咚咚”,一通鼓还没擂完,关羽便把蔡阳的头砍下。关羽怕张飞不信,又从曹军中抓住一个士兵交与张飞盘问,这个士兵也说蔡阳是来找关羽报仇的,张飞的疑团才消除了。

       为什么张飞竟然信不过关羽,险些儿错杀了关羽呢?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起初,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去认识事物,这叫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往往只是直接印象,看到的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还须进一步分析、思考,分清真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个阶段,叫理性认识。张飞听说关羽投了曹操,又见有曹军赶来,便以为关羽是来捉拿他的。这可以说是一种感性认识。经过两位嫂嫂的解释,又看见关羽杀了蔡阳,再听听士兵的旁证,张飞思前想后,反复考虑,终于弄清了事实真相,明白关羽没有变心,这才达到了理性认识,解除了一场误会。

       感性认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离不开它。但它毕竟是认识的低级阶段,要弄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只凭感性认识便不够了。那就得开动脑子,勤于思索,善于思索,把感性材料加工成理性认识,进入高级阶段。这样,才能避免认识上的表面性和片面性。要是象张飞那样莽莽撞撞,不是容易把事情弄糟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