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吃肉了还要骂娘?

 三平斋 2020-05-06

“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不知感恩的社会现象。从传播学角度说,这句话很形象,也很有穿透力,很精准地刺向了一些人的忘本。但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一直有些疑惑。

这“骂娘”指的是什么?是骂母亲吗?还是泛泛地骂人?如果是前者,一个人骂母亲,怎么着都是错,没有任何理由。何况还是在吃着母亲亲手烹制的肉,吃饱喝足了,就马上骂母亲,这就是典型的大逆不道,是不错,孰错?但若是后者呢?这“骂娘”不是指骂母亲,只是泛指骂人。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发发牢骚,对隔壁老王、对村长、对国际流氓的甩锅,骂几句娘,发一个嘴狠,过一下嘴瘾,就像阿Q背地里说自己比赵秀才还长一辈之类的,这样的“骂娘”,也没什么吧?跟忘本和不知感恩风马牛吧?当然,骂人总是不好,素养不高,但小老百姓没那么讲究,要骂“他妈的”,绝不会文绉绉地说“他母亲的”,不过现在网络流行语将它装潢为TMD、TNND,或者“演化”为一种叫“草泥马”的稀有动物。但在口语中,在相骂无好言时,小老百姓还是麻利快地直接骂娘。

具体到“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的文本,我更愿意相信,这句话的“骂娘”不是骂母亲,而是泛指骂人。我提起这句话的初衷,不是为了探讨吃肉和骂娘是不是一个人的权利问题这样的大题目,也不是为了在吃肉和骂娘有没有对应关系上争出个子丑寅卯的大讨论,只是想说一说,这个人吃肉后为什么骂娘。他是什么心理?是肉的数量不足?是肉的品质不好?是肉的部位不合预期?是肉烹调得不够味?总之是让他吃了这顿肉后觉得物不所值,忍不住生气要骂娘。或者是,他不喜欢吃猪肉?他今天根本不想吃肉?所以,让他吃了肉后心情不佳,要骂人来发泄负面情绪。又或者,他就是因为吃肉后心情愉快,自信心爆棚,让他社会人格爆发,故急切切要针砭人群、社会和国际时事?跟肉八竿子打不着,就是高兴了,要指点江山、点评国际时事的得失。

应该说,这些情况可能都存在。问题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对待。一种办法是云淡风轻的浪漫主义:不理它、不解决,骂娘由他骂,牢骚由他发,只要不犯法,管他呢!让社会情绪有一个宣泄的出口也不错,毕竟“和”字从“禾”从“口”,有吃有说才能和。另一种办法是气沉丹田的现实主义:

重视它、解决它,民间有怨声,自当木铎求之,段子笑话都可能是社会心理的形象反映和曲线反应,必须深入研究,立行立改。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也不存在哪个更好,两种办法各有其合理性,都不同层面体现了安民固本之心,只是侧重点不同,关注角度有异,最好是统筹运用、分类施策、精准发力,针对不同时机、不同情势,对症下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