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古稀老人赵 2020-05-06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在我第一天上学时,我爹从娘手里接过新领的课本书和练习本,然后用牛皮纸认认真真地包好,在皮子正中写了:忻县合索公社水泉沟小学校,姓名写了:郝文俊。从此,当有人问我哪的人?我就说:水泉沟的。你叫什么名字?我就说:郝文俊。从此,我就是水泉沟的人、我就是郝文俊了。

村子不大家家户户都住在沟的两旁却很长,村里人习惯把村子一分为二:里头、外头。外头村子口有个庙,走出这庙好像就出了村了,没人保护了,所以我小时候是没出过这庙以外。那个时候爹娘都得劳动,根本顾不上照看我,总是吩咐我:下了学不敢走的远了,就村里和门口耍,走远了有狼。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穷人的儿子早担家。我很听大人的话,我一般都在村里的大槐树下、井台周围人多的地方耍,一到徬晚就回到家门口耍。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哦,当年村里还有座庙,当年作生产队的库房。后来土地承包后的八五、六年卖了,庙就拆了,现在庙前那两棵柏树还在,可干枯了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这里是进村出村的路,住的人家多了,后来变成了街道。这里也是人们歇脚、打扑克的地方。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全村数我家穷呢。爹弟兄四个,老人就一处院子,成家后各自谋窝。我爹带着全家在村边找了个向阳坡崖,利用早晚掏窑洞。边掏边垫,院子逐渐平了、大了,后来,爹又在院子里栽了四棵苹果树、一颗葡萄树。几年后这五树成了养活我的摇钱树。

我长大当兵回来后也成家在这几孔窑洞里。后来全家又盖了几间房。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照片上这一老一小,就是我辛苦的爹和我的儿子。

光顾我说了,忘了让各位看看秀容在线的先生们写的我村的来龙去脉:

水泉沟村,位于忻州城区西北16公里处,地处吕梁山系,清凉佛境陀螺山脚下,属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合索乡。毗连黄龙王沟、朝阳坡、水头村、陀罗村、东呼延等地,与乡政府所在地北合索很近。

水泉沟村,居于两道南北走向的山梁之间,有一条山泉清冽甘甜,汩汩而流,所成的河水,贯穿山沟之南北。先人到此,据“顺水行依山居”的传统,靠山崖掏窑穴而居,掬泉水而饮,植万树而成荫,垦千方田地而耕。这里水源丰沛,绿树掩映,夏无酷暑,冬无风沙,在充分利用坡地、梁地的同时,又在沟外购置了500亩良田,使水泉沟村逐步成为城西人杰地灵,景色壮美的古村落。 水泉沟村,高峰期总人口在500人以上。现有常住人口278人,户籍人口347人。土改前土地约数为2250亩,实际丈量为1860亩。现存耕地1320亩。这里,有稀缺的矿产资源:白云岩、符山石、毒砂、铜、锌矿等。水泉沟村,可考的历史在500年以上。原来的村民为谢、候两姓。现郝为第一大姓。

忻州郝姓始祖为从裕公,其一支后代,叔侄相携从山西朔州迁入忻州。叔入董村镇,侄至合索乡。五世祖郝玘(q)公,迁至水泉沟东崖,六世祖郝伦公(其父郝翥zhù公)迁入水泉沟西崖,经数世郝氏家族逐渐发展壮大,总人数达200余人;而谢、候两姓逐渐衰落。到郝氏十八世,水泉沟仅存郝氏,曾成为忻州唯一的独姓村庄。据老辈讲,曾有许多郝氏子孙,陆续奔赴口外(今内蒙)谋生。同时,有三户张姓,从阳坡乡属地前来,水泉沟遂成为郝、张两姓相伴相助的共同家园。到如今,张姓人口,大约为村人口的三分之一。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郝氏家族耕读传家,曾有古训“正德,利国,厚生,维和。” 郝氏家族,尊祖训教育子孙在欲望面前恒持自我,做事时考虑利益的顺序为:利国,利家,利己。因此,郝氏家族仁人志士,层出不穷;邪恶之人,不曾出现。邻里和睦,乡里安泰。

水泉沟,以水而闻名。村北的立长沟,流水经年不断,夏季是农人洗尘饮水的佳地,也是饮马刷马的好地方;冬季就成了孩子们滑冰溜冰车的乐园。曾经充盈着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笑声。

先人们,为了乡亲们饮用更洁净的饮用水,在村中南北,打了两眼水井。甘甜的水质,令饮者难忘。雨季,井内水位升高。不仅取水十分方便,或静或动的水面,又成了映照孩子们童真笑脸的镜子,或着影印孩子们丑相的哈哈镜,常让扒在井口的孩子们乐不可支。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现在,古井固定辘轳的石桩,依旧矗立原处;可洗衣、可饮马的石水槽,依旧静卧井台。井,仍然有水,被安全封口。只是物是人非,让人平生感慨。

为了祈求平安和顺,先人在村北兴建了玉皇阁,当地人称阁爷庙,至今傲然挺立。阁后杂草丛中磨损风化严重的石阶,亦在述说着村子的沧桑。

为了弘扬忠信仁义,村中曾建有气势宏伟的关帝庙,配有钟鼓楼,碑阁等。大殿内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关羽塑像栩栩如生,关平、周仓侍立两旁。四壁上,画有精美的八十幅彩色壁画,是关羽从桃园三结义,闯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到玉泉山显灵的系列故事,记录了关羽传奇而跌宕的一生,皆为艺术珍宝。遗憾的是,关帝庙因年久失修最终坍塌损毁,现在只有门口的一对古柏树,无言述说着文物命运的凄凉。

村中还曾有文昌庙,龙王庙,五道庙,戏台,既承载了村人寄望子孙荣昌、安平顺达的美好希望,也是村里祭祀、社火、庆典之所在。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巍巍的山,绵绵的水,悠久的历史,塑造了水泉沟如山的汉子,如水的女儿。

水泉沟的汉子,如大山一样矢志不渝,威武不屈。

1938年2月18日,由于汉奸的告密,作为武工队所在地的水泉沟,突遭日寇围困袭击。无辜村民郝牛牛、郝润喜、成喜兄弟,郝银奎,郝德恩、郝天生、李天成、郝亨亨等九人,惨遭杀害,房屋240间被烧。一时浓烟四起,火光冲天,大火一个整天整夜不灭,和平安宁的水泉沟瞬间哀鸿遍野。面对日寇的兽行,水泉沟的汉子们,并没有被吓到,而是在义愤中奋起,前后有郝黄柱、郝德喜、张从安、张卯堂、郝补元等20余人,参加到报仇雪恨的抗战之中。其中,郝黄柱、郝德喜、张从安等烈士,血洒疆场;张卯堂、郝补元等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在和平建设时期,水泉沟出现了郝三毛、张双全、郝双柱等一大批勤政为民的好干部。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郝氏二十二世孙郝双柱,从1964年担任党支部书记,率领全村党员、群众,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成绩斐然。1966年开始用大锅锥,先后打井五眼;70年代后,因水位下降,又打机井五眼,使村内的半坡地、梁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到1980年,村内共平整土地500余亩。同时,水泉沟村人,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高粱、小麦的平均亩产量,一度稳居忻州之冠。在成为小麦主产区的同时,水稻、莲藕复试种成功,自然条件并不算好的水泉沟,一时竟成为名闻遐迩的鱼米之乡。由于几十年的不懈奋斗,村内干部群众一心,家族凝聚力增强,各项事业突出。

1980年,郝双柱所领导的水泉沟大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农业先进单位称号。其个人,多次受忻县地委、忻州市委表彰。

留住乡愁:我的村子我的家——水泉沟村

村子,我的家园

平平淡淡、淳淳朴朴

有雨也生亲情

无雨也长念想

坡坡洼洼刻下了乡愁

沟沟岔岔写满了远方

晋绥红色文化拓展服务中心:郝文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