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崇焕该杀?这四点逻辑说得通算我输 (二)

 思明居士 2020-05-06

梁启超:“使督师以前而有督师其人者,则满洲军将不能越辽河一步,使督师以后而能有督师其人者,则满洲军犹不能越榆关一步,故袁督师一日不去,则满洲万不能得志于中国,后金军之处心积虑,以谋督师宜也。而独怪乎明之朝廷自坏长城,为敌复仇,以快群小一日之意见,而与之俱尽,古今冤狱虽多,语其关系之重大,殆未有袁督师若者也。”“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袁崇焕该杀?这四点逻辑说得通算我输 (二)

上一文从世俗的利益逻辑和行为逻辑上是不可能通敌啊卖国的,不可否认的是袁崇焕在边境上确实也做了很多一般守将不一样的举动这些举动也成为了崇祯定他的罪的依据,我们看下崇祯給袁崇焕定的罪名是什么:

崇祯帝对众多臣下说:“袁崇焕 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崇祯实录》)

三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招致杀祸

“咐托不效 ,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这几条罪名有很无厘头的而且逻辑根本说不过去,不值得一驳。

其中争议最多的两条罪是“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罗宾汉給大家翻译一下,就是说袁崇焕瞒着崇祯偷偷议和和斩杀大将毛文龙。

当然这两件事情袁崇焕确实是做过的,但行军打仗要审时度势不能拘泥生硬。先说议和这件事情。

据《天聪实录稿》《太宗实录》《明清史料》等多本史料记载,当时清军虽然在军事上面优势比明朝大,但是经济补给和人口土地是远远劣于明朝的。

明清双方当时的国力实在太过悬殊。据王钟翰:《满族在努尔哈赤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数据估计那时中国人口是一亿五千万人。女真人大概不到五十万人。人口的对比是二百比一甚至三百比一,大家都知道战争打到后面是打经济打补给的。

袁崇焕该杀?这四点逻辑说得通算我输 (二)

满洲当时在生产上是奴隶制,生产力相当低偏偏又遇上严重的天灾满清连吃饭都成问题。经济来源几乎只能靠贸易,和明朝贸易做不成了对铁器和布匹这些生活用品的需求是渴望到极点的。

《天聪实录稿》元年三月初二日,“秀才岳起鸾曰:我国宜与明朝讲和。若不讲和,则我国人民死散殆尽。”

袁崇焕守辽三场战役都大挫清兵锐气,关键是满清不能再靠战争来获得经济。持久的缠斗下去,满清势必难以支持。

明朝虽然打胜战但情况其实也不好过,朝廷腐败先不说国库空虚饥民遍地。兵饷拖欠不发,兵变不止每一次都是袁崇焕强制压下来的。

所以明清双方,都期望有一段休战的时期,以便进行自己的计划。明方是练兵、筑城、屯田,清方是进攻朝鲜,巩固统治。在这样的局势下,具备了议和的条件。

满清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其实也非常清楚这点,几乎在每个战役之后,清方都是求和。他们对于目前战绩早就喜出望外,只要明方承认他们所占的土地就已心满意足了。

袁崇焕该杀?这四点逻辑说得通算我输 (二)

明朝政府却没有点自知之明,认为对方没有谈和的资格要赶紧杀绝。每次和谈的奏章都崇祯都不看。就是这种死要面子的心理,明朝始终没有能争取到一段喘息的时间来整顿军备、巩固防御。

袁崇焕充分了解到争取暂时和平的必要,也只能背着崇祯偷偷地和皇太极先谈着拖延时间争取到一段喘息的时间来整顿军备、巩固防御。谋求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样的战略是完成正确的。

这样的事情虽然行政手续上有问题,但也是崇祯的狂妄自大下逼迫而下的,逻辑上是没有毛病的。

至于斩杀大将毛文龙也是一样,袁崇焕确实行政手续上不合规却也是因为不得而为之。

加上崇祯得知毛文龙被杀后下旨嘉奖袁崇焕一番,又下旨公布毛文龙的罪状,逮捕毛文龙的驻京办事处主任。

不管这些嘉奖是真心还是虚情,你崇祯都給袁崇焕背书了到最后也没有犯案,以此定袁崇焕的罪是很说不通的。

袁崇焕该杀?这四点逻辑说得通算我输 (二)

四,为卖国贼喊冤不少为卖国贼去死就奇怪了

还有一点是非常说不通的,就是袁崇焕当时被定罪后为他求情的人官员不少,甚至有人为请求和他同死或者自己顶他的罪。

当然卖国贼有手段也有朋党,甚至会恩泽他人历史上其他大奸臣都有不少人为之求情犯案,就连罪犯滔天的魏忠贤死后也有人为他翻案。但为了卖国贼求死的罗宾汉翻遍历史还是第一次看到。

《明史·袁崇焕传》记载袁崇焕被捕下狱后,群臣大都知他冤枉都上疏书解救。总兵祖大寿上书,愿削职为民,为皇帝死战尽力,以官阶赠荫请赎袁崇焕之“罪”。袁崇焕的部属何之壁率同全家四十余口,到宫外申请愿意全家入狱,代替袁崇焕出来。

部属求情以身代罪还不够,还有部属家人也求情。除了大家都觉得袁崇焕是有极大的冤屈激起大家的义愤外我确实想不出其他的原因。

这样还不算关外的将吏士民听到袁崇焕下狱后不断到总督孙承宗的衙门去号哭,为袁崇焕呼冤,愿以身代。边境将吏士民可以说是最清楚前线情况的人,大家都这么做难度百姓和官员都瞎了眼吗?

当时布衣程本直袁崇焕素无渊源,曾三次求见都见不着,到后来终于见到了,他对袁钦佩已极,便投在袁部下办事,拜袁为老师。

袁被捕后程本直上书皇帝喊冤辩白不得,最后申请为袁崇焕而死崇祯大怒,将他下狱,后来终于将他杀了,完成他的志愿。

程本直《白冤疏》中说:伏乞皇上骈收臣于狱,俾与崇焕骈斩于市。崇焕为封疆社稷臣,不失忠。臣为义气纲常士,不失义。臣与崇焕虽蒙冤地下,含笑有余荣矣

以身代死,家人入狱还不够,还有子孙都为他守墓。

袁崇焕死后骸骨弃在地下,无人敢去收葬。他有一个姓余的仆人半夜里去偷了骸骨葬于义园。

那姓余的义仆终身守墓不去,死后就葬在袁墓之旁。余君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在袁崇焕墓旁看守。直到民国五年,看守袁墓的仍是余君的子孙,他们说是为了遵守祖宗的遗训。

袁崇焕该杀?这四点逻辑说得通算我输 (二)

史料记载:民国五年,东莞人张伯桢的儿子死了,他佩服袁崇焕,将儿子葬在袁墓的旁边。当时看守袁墓的仍是佘氏子孙,叫做余淇。张伯桢为袁崇焕的义仆也立了碑。

如果袁崇焕是卖国贼,我只能说这个卖国贼做得相当失败。而且百官和边境的百姓都是瞎了眼的。

明朝是个奇特的朝代,明朝却是有出国朱棣这样的明君。但是朱家子孙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崇祯一朝更是屈杀名将,造成千古之冤。

借用金庸先生在《袁崇焕评传》里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君主被敌人俘虏或杀死的很多,在政变中被杀的更多,但临危自杀的却只有崇祯一人。由于他的自杀,后人对他的评价便比他实际应得的好得多。只因他不好酒色,勤于政事,后人就以为他本身是个好皇帝。

只因他遗诏中要求李自成不要杀死一个百姓,后人便以为他真的爱百(难道他十七年中所杀的百姓还少了?)他拥有绝对的权力,却将中兴之臣、治国平天下之臣杀的杀、罢的罢,将一批亡国之臣走马灯般换来换去,那便构成了亡国之君的条件。

袁崇焕该杀?这四点逻辑说得通算我输 (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