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运河随笔:人民公社

 郝福和 2020-05-06

于运河随笔: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

作者:于运河

我落戸到底张人民公社,陈家大队时。

全村不到五十户人家。

从村中间,一分两半,住在村东半节人家,分到陈家村东队,住在村西半节的人家,分到陈家村西队。

陈家村的土地,也从东西一分两半。村东七百多亩土地,属于陈家东队所有。村西七百多亩土地,属于陈家西队所有。

那时候,实行的公社、大队、生产小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土地,牲口,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均属于生产小队所有。

生产队的搞的好坏,决定了社员日子过的好坏。

那时候,大队的官,大队长,是最基层的官。官不大,权大的很。

东西两个生产队,不能自由种植。种什么,要听公社分配给陈家村大队的种植任务,主要种小麦、玉米、棉花。

大队长,也主管:招工、招兵、刮宫、生娃。划拨庄基。

总之,国务院各部门最终要落实的事,必须由生产大队这级干部完成。

这级干部,不拿国家工资,只挣生产队的轻松工分。就是这样,也抢着当,这是身份。

就在我落户到陈家村的那一年。

陈家大队,东西两个生产队,共种一千亩秋玉米,二百多亩棉花。

玉米和棉花开始的长势,好的很。社员看到了绿油油的玉米、棉花,打心眼里喜悦。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老天爷,只刮风,不下雨,连续的百日大旱。

社员眼睁睁的看着半人高的玉米,穿上孝衣,由绿色变成了黄白色,慢慢的枯死了。棉花桃,只长到子甲盖大小,就脱落了,棉花叶叶,也很快枯死落完了,只剩下棉花枝枝的光杆杆了。

陈家村,东西两头的社员,面临着,整个秋收绝收了。半年的辛苦劳作,白费了。这些还是小事,绝收了玉米,绝收了棉花,社员完不成国家征购任务,是件大事。

而且,社员的过活,还要依靠国家的返售粮度过饥荒。

陈家村大队的社员,吃尽了,没有水浇地的苦;吃尽了,没有水浇地的熬煎,人人盼望着引渭河水上塬。

几代农民的期昐,被共产党人看到眼里,急在心里。

咸阳市人民政府,组织了十几万民工,拉开宝鸡峡水利工程大战。

陈家村和畦村、荆家、宁家、陈马村,这五个自然村,将近一百个青年男女,组成民工联合连,在底张公社团部领导下,自己带上劳动工具、架子车、铁铣、撅头、刨耙。和十几万民工,开进宝鸡峡。

十几万人,住处紧张的很,就把牲口饲养室腾了出来,二三十个民工。就挤在一个大窑洞里,靠着窑洞的一边边,地面面上,填上干净白石灰,白石灰上铺干土,再辅上,长长一溜溜子的麦草。打成了地铺,一个人的地辅。也只能睡不到一米宽。

伙食凑合着,一个人一顿饭,是两个杠子馍,一个杠子馍是半斤,两个杠子馍馍,就是一斤。再加上一碗绘菜,那时候,人肚子里没油水,就是一顿饭,吃上一斤馍馍,也仅仅是吃饱肚子。人,能吃能喝很。

为了提个神,大多数社员,花九分錢,从小卖部买一合,宝鸡煙厂造的'羊群煙',少数知青,花上一角捌分钱,买一合的宝成煙,让人羡慕的很。偶尔,有人拿出一合,贰毛陸的大雁塔,那就是请客了。

为了解乏,花几毛钱,买一斤西风散白酒,几个人囲在一起,谝着天南海北的事,喝酒论英雄。

当时,每个社员参加宝鸡峡劳动,是不挣一分錢的,也没有一分錢的补助,所有的社员,口袋里就没有錢,一天仅仅挣生产队十分工,十分工,是一个劳动日,一个劳动日,年底仅仅能分五六毛钱。

好在,知青娃口袋里,有粮票,社员用灶上的馍馍换粮票,就这样,就在大埧口,用一斤粮票换十斤西瓜吃,一斤西瓜,仅仅二分錢。

粮票换西瓜吃。也是宝鸡峡的一条风景綫。

生活条件虽然差些。但是,社员一拉上架子车,干动大的很,大坝上土,一天,要拉七八回,一天最少要跑六七十里的路。即使这样,没有人喊累,没有人当逃兵。个个都是牛牛娃,好样的。

修好宝鸡峡,给家乡人造福。是大家的共识。

当时修宝鸡峡,

虽然是,吃的瞎,住的瞎,人人明白,引渭河水上高塬,是史无前例,虽然,两千年有人敢想,但不敢干。

现在,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制度下,才能调动十几万人。不计报酬,自带口粮,自带劳动工具,引渭河水上旱塬。

劳动是艰苦的,但人们精神面貌是充满高兴快乐的。

经过三年奋战,终于建成了宝鸡峡。

宝鸡峡的建成,把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四个区旱塬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宝鸡峡成了全国十大灌区之一。

宝鸡峡九十八公里的塬边总干渠,象一条巨龙,气势宏伟。千余公里的干渠支渠,浇灌着黄土高原上一切农作物。

宝鸡峡灌区生产的粮食,可占陕西商品粮的四分之一。

我一生中,有幸参加这一伟大水利工程,它见证了人民公社的伟大。见证了人民公社的社员,吃苦耐劳不计报酬大公无私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改天换地。

凡是为人民所想,为人民所急,为人民服务,一定会得到人民无私的拥护。

宝鸡峡修好后,我们陈家大队,一千五百亩旱地变成水浇地,从一亩旱地产三百斤,一下提高亩产小麦千斤,玉米千斤。

家家户户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生活。

人民公社的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彻底改变了,二千年来农业生产条件。虽然,我们那代人受苦受累,但是现代人都可以旱涝保丰收了。这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没有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就没有现代农业。

这就是我一定要写这篇随笔的原因…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2020年5月5日于西安

于运河随笔:人民公社

作者简介:于运河,1946年10月26日生于陕西咸阳,中国内陆第一位拍电影的农民。1984年的一天,于运河花一毛五分钱看了一部叫《人生》的电影,看完了又买票,连看几遍。因为不满电影对高加林命运的安排,他以农民身份倾家荡产投资80万元,1988年拍出电影《乡下人》。在当时的电影界反响强烈。这一文化事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破冰之旅。当时的《大众电影》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农民编剧、农民集资、农民监制、农民领衔主演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书写了一笔。'

于运河新作:《我这一辈子》,即将面世。

于运河随笔:人民公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