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的“神药”,医生建议别乱吃

 丹江川流不息 2020-05-06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医生开药后,都会发现除了降压药,降脂药之外,还会有一盒阿司匹林。那是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要服用阿司匹林呢?我没有高血压也可以吃阿司匹林预防动脉硬化吗?

1.高血压病人为什么要用阿司匹林?

小剂量阿司匹林是最常使用的抗血栓药物。

控制血压,主要是为了控制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包括心脏、脑、肾、大中动脉和眼底。而这些损害所对应的具体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脑梗塞、脑出血、蛋白尿、肾动脉狭窄、肾功能衰竭、外周动脉狭窄、眼底出血。

这些靶器官损害除了有部分是因为高血压直接冲击导致的外,还有就是动脉粥样硬化,随之出现血管狭窄、血栓,并可致血管不完全或完全堵塞。

高血压一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即开始形成,内皮细胞功能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因此,要改善患者的预后,应该综合干预,包括降压、降胆固醇、抗血小板(阿司匹林)等,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2. 高血压病人什么时候需要使用阿司匹林?

这还要从高血压时如何引起心脑血管病说起。

第一阶段: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外在因素破坏下,动脉内膜出现破损,血中的胆固醇趁虚而入,然后又引发一系列的变化,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步发展,血管逐步狭窄,这个过程需要几十年,患者却毫无知觉。

第二阶段:突然一天,斑块破坏,继发血栓形成,血管完全堵塞,就心梗脑梗了,这个过程是以分钟小时计。

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的“神药”,医生建议别乱吃

第一阶段预防的重点是管理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级预防。

对于无心血管疾病、且心血管危险水平较低的人群,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不能获益,且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事件风险。而关于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应用争论,也源于此。

第二阶段才是阿司匹林发挥作用的时候。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就是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除非有禁忌,否则强烈建议终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3.使用阿司匹林之前要先衡量利弊

我们先看一下服用阿司匹林的好处:

(1)预防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动脉血栓性疾病;

(2)预防结直肠癌。

我们再看一下服用阿司匹林的潜在风险:

(1)各种出血性疾病,最常见为消化道溃疡,最严重为脑出血;

(2)药物过敏;

(3)因属NASID类药物可能会加重肾功能障碍、痛风等;

(4)经济负担。

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动脉粥样硬化越重,血栓风险越高,获益可能越高;脑出血风险越高,消化道溃疡风险越高,不获益甚至受害可能越高。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内容建议,适宜用阿司匹林(75~100mg/d)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以下称ASCVD)一级预防的人群包括下列人群:

(1)10年ASCVD风险≥10%;

(2)糖尿病患者,年龄≥50岁,伴有以下至少一项主要危险因素: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 mg/g);

(3)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150/90 mmHg),伴有以下3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2项:吸烟、低HDL-C、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

(4)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30~45 ml/min*1.73m^-2;

(5)不符合以上条件者,同时具备以下5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4项:吸烟,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肥胖(BMI≥28 kg/m2),血脂异常。

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的“神药”,医生建议别乱吃

再次强调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必须以心血管事件危险分层为基础,只有心血管风险高危、出血风险低危患者才可能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