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紧急变线的情况,是否曾经有过ESP介入的情况?在遇到路面有雪的时候,你的前驱车是否被困在原地?看着旁边的奥迪淡定走过? 这一切都源于——四驱系统,四驱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四个车轮都具有驱动力,而普通的两驱车一般来说都是前驱或者后驱,在面对一些相对复杂路况的时候自然没有四驱来得淡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四驱,喜欢奥迪的原因。 我们以宝马M5为例,因为宝马M5有一套特别的四驱系统,特别是对于轿车来说更是少见。通常轿车有的是全时四驱(AWD),但对于分时四驱(4WD)则常见于硬派SUV或者皮卡。宝马在英国的官网上说分时四驱、全时四驱、4X4是一样的,这也许是宝马的营销话术,严格来说他们是有区别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厂商就只有这两种四驱模式,不同的厂家在不同的产品上有不同的四驱系统,最好的四驱系统不仅仅是一个厂家在用,即使是同一家厂家内部也会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例如奥迪quattro也有不同的中央差速器形式,所以四驱系统最核心的还是这套系统的本身,而不是它们叫什么名字,市场宣传的名称它们本质上都是分时、全时四驱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差异可能远远大于它们名字上的区别。 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汽车工程师学会对于汽车的四驱系统的分类有它的一套推荐做法,如下图。![]() 适时四驱系统通过一个主动或者被动的耦合装置来驱动第二驱动轴,或者用一套独立的动力系统来驱动第二驱动轴。标准指出在某些情况下第二驱动轴也会承担驱动车辆的主要角色,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混合动力AWD汽车,它的主驱动轴是内燃机驱动的,第二驱动轴又是电机驱动的,当内燃机停机时,由电机驱动的第二驱动轴也就成为了车辆唯一的驱动轴。适时四驱主要是由主驱动轴提供动力,知道第二驱动轴也需要扭矩,此时再主动或者被动将扭矩分配给第二驱动轴。 除了上述的主要分类外,J1952标准还注明了二级分类,总有有八个子类 1、非同步分时系统 2、同步分时系统 3、固定扭矩全时系统 4、被动可变扭矩全时系统 5、主动可变扭矩全时系统 6、被动同步扭矩适时系统 7、主动同步扭矩适时系统 8、主动独立动力适时系统 早期的SH-AWD是燃油车的装备,和混动车没有关系;早期的SH-AWD后轴有两套行星齿轮和电磁多片离合器,左右各一套,左右两组多片离合器用作动力传输和扭矩矢量调节,行星齿轮充当中央差速器改变扭矩和转速,所以SH-AWD可以实现四轮永远有动力输出以及左右后轮的扭矩分配。 但混动的SH-AWD则不同,混动SH-AWD配备前单后双的三电机配置,前电机主要作用是发电,同时可以提供助力和能量回收,后双电机的主要作用的驱动,同样可以助力和能量回收。位于后桥的双电机取代了传统SH-AWD上的两套多篇离合器,通过电机为左右轮分配动力和制动力。 这套系统主要是后桥上的双电机单元为核心设计的一套四驱系统,在后桥上配备两个行星齿轮组,行星架与车轮相连,太阳齿轮与电机相连。低速巡航时,两个后电机提供动力,太阳轮、行星齿轮和行星架配合达到平顺的行驶特性。 由于后轮每个电机都可以独立控制,在转弯的时候,可以让内侧车轮发电用于驱动外侧车轮,这样不仅仅降低了车辆的转弯半径,更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加速时,发动机和两个后电机同时提供动力,帮助车辆加速,由于电动机可以弥补发动机在低转速时的动力,所以可以让车辆在全速域都能有不错的加速体感。在高速巡航时,外齿圈的离合器也可以断开,让齿圈也可以旋转,当外齿圈旋转时,太阳轮和行星齿轮的转速比较低,防止电机的转速过高。高速行驶时,即便车辆在转弯依然可以回收能量提供给外侧车轮。 通过发动机和三台电机的相互协调,混动SH-AWD可以实现7种驱动模式: 1、起步:由后驱动桥双电机纯电驱动; 2、缓慢加速:发动机驱动,多余能量发电; 3、低速巡航:由后驱动桥双电机纯电驱动; 4、强力加速:发动机+电机辅助; 5、高速巡航:发动机驱动; 6、减速:前后电机均能量回收发电; 7、四驱行驶:由发动机+后双电机驱动,前电机发电。 四驱系统,主要还是需要看结构决定是哪种结构,毕竟不同厂家也会有不同定位的车型,而不同定位的车型会有不同的结构,例如奥迪,同样叫quattro,但是有的车型是托森式中央差速器,有的车型是多片离合式,所以不能单凭名字就去判定该四驱的结构类型。此外,拥有四驱的车辆在极端情况下会帮助车辆获得足够的抓地力,但是在日常驾驶也许会耗费更多的燃油。SH-AWD是新型电动四驱的先驱,未来将会是新能源时代,厂家能够通过电机的来帮助车辆实现四驱?这些四驱的可靠性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