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崇庆年谱(二)

 文化龙乡 2020-05-06

正德五年(1510年),王崇庆元配段氏已经去世,于是在这年娶了继室张氏。第二年八月二十四日(1511年9月15日),王崇庆的次子王田出生,此前一天,王崇庆曾梦到一枚金钱从天上落下,金钱上有“上帝赐丸”四字,第十一开(画页上部书“十四”字)画的就是王崇庆梦见金钱的情景。把儿子看做上天所赐,足见王崇庆对次子王田的喜爱。
王崇庆还写过一首与“梦”有关的诗,《涌幢小品》“吕翁梦”条云:“吕翁祠在邯聃县北二十里黄粱店……端溪王崇庆诗云:曾闻世有卢生梦,只恐人传梦未真。一笑乾坤终有歇,吕翁亦是梦中人。”

王崇庆刚迈入仕途不久,专擅一时的大太监刘瑾倒台。刘瑾虽下诏狱,明武宗还有些犹豫,没有立即诛杀,身为户部主事的王崇庆向皇帝上疏,“力请早正典刑”。清李卫所编《畿辅通志》里也记载了这件事:“王崇庆,字德征,开州人,正徳进士,授户部主事。时刘瑾既得罪,下狱未诛,崇庆疏请即正法。”第十二开(画页上部书“十五”字)画王崇庆身穿朝服向明武宗当面进言,由于画师并不熟悉宫中情形,因此所绘宫殿、皇帝等并不写实。像这样把皇帝画到官员事迹图里当“配角”的做法,在故宫博物院藏《徐显卿宦迹图》中也能看到。

正德六年(1511年)四月,刑部员外郎宿进上疏,请求抚恤因忤逆刘瑾而死的大臣,斥革兵部尚书王敞等阿附刘瑾的官员,并说内侍中还有刘瑾余党,应让太监张永继续追查。宿进的上疏呈递给明武宗,当天下午,张永传旨急召大学士李东阳、杨廷和等人,张永对他们说:“皇上因为宿进上疏的事情非常生气,打算亲自审问。”催促他们赶快入见。李东阳听说武宗刚刚喝醉,便对张永说:“日暮不是见君之时,宿进不过是后生狂妄,请启奏皇上从宽处置。”于是张永去见武宗,过了一会,命人将宿进带到午门外杖责五十并削职为民。时人认为宿进提出追查刘瑾余党,故而触怒“群小”,招来灾祸。
宿进被杖责罢归后,六月,王崇庆上疏申救,疏中说:
“臣谨按:刑部主事宿进,偶以疏奏上闻,意者不知忌讳,误渎宸聪,诚为有罪。但据其职分,虽不免出位,而原其本心,实不过于爱君。夫其心爱君,则其情可矜;其情可矜,则其狂可恕矣。向使宿进之言是天下必望,陛下采择,以为圣治之助;使进之言非天下必望,陛下优容,以励敢言之风。伏望陛下,明开日月,永鉴壅蔽之源;量普乾元,曲示生成之造。俯察臣愚一得之见,以安天下久叛之心,仍复宿进官职,将臣放归田里,以赎宿进之罪。使天下闻之、史官书之,皆仰赞陛下之圣德雅量,足以光匹尧舜,岂不伟哉!”
王崇庆的上疏惹恼了明武宗,六月十七日,下诏将王崇庆投入锦衣卫狱。第十三开(画页上部书“十六”字)表现的是王崇庆在三名锦衣卫校尉押送下步入锦衣卫的情景,王崇庆头戴小帽,身穿青衣,腰系麻裙,作犯人打扮,但他神情淡定,毫无忧惧之色。需要提到的是,第十一开画王崇庆在次子王田出生的前一天(八月二十三日)梦到天赐金钱,这时的王崇庆应是身处狱中,也许儿子的降生给他带来了喜悦与希望,因此格外珍爱这个孩子。

直到九月,王崇庆才出锦衣卫狱,被贬为广东肇庆府德庆州寿康驿的驿丞,从六品官员降到了九品之下的杂职官。第十四开(画页上部书“十七”字)画王崇庆将坐船从水路到广东,同年士大夫们纷纷前来饯行。王崇庆和各位官员都是常服装束,头戴乌纱帽,身穿各色圆领并缀本等补子,来送行的皆为京官,所以腰间都悬挂着牙牌。
广东肇庆最有名的特产是端砚,素来为文人雅士所重视,端砚的产地之一就在肇庆府高要县端溪斧柯山(烂柯山)一带,因此被称作“端溪砚”,南宋诗人曾几有诗曰:“名声藉甚端溪砚,何况珍材琢下岩。兔颖麝煤俱惬当,使君裁鉴果超凡。”王崇庆贬到寿康驿后,便取“端溪”作为自己的号,世人尊称为“端溪先生”。

大概在王崇庆到德庆后不久,父亲王纶就因病去世了,于是王崇庆丁忧回籍。原本打算将父亲安葬在祖茔,但因开州发大水而不果,王崇庆只好到东城外寻找合适的地方,最后看中得胜岗的一块地,从地主窦章手中买来,栽柏筑室,建成“王氏先茔”,于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将王纶安葬在此。第十五开(画页上部书“十八”字)中王崇庆头戴麻布方巾,身穿麻布袍,腰绖麻鞋,正指挥人役栽种松柏,他身后是王纶之墓,墓碑题“奉训大夫渐斋先生王公之墓”。
王纶去世42年之后,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明世宗诰赠王纶为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诰命中说: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君子登名效用,志未宏究而有子继兴,扬庥嗣烈,则其忠孝之著、行业之美,又奚间于身亲为之者哉!国家疏荣而必并及之,固以嘉劳而劝功也。尔原任
沁州知州王纶,乃南京礼部尚书崇庆之父,生际熙朝,蚤膺甲荐。绾符郡邑,屡播嘉闻。惠政清操,民今交诵。顾志存恬退,施用未宏;眷尔嗣贤,总予邦礼;奋庸展采,茂著奇勋。斯足以征德而显教矣,兹特赠为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呜呼!不朽者名,难被者恩,尔今兼得之矣,虽殁之日,犹生之年也。尚绥光宠,祚我国家。”

正德八年(1513年),居乡守制中的王崇庆拿出自家二百亩地作为“王氏义田”,分给族中诸伯叔们,体现出王崇庆敦族睦亲的美德。第十六开(画页上部书“十九”字)里,王崇庆因有服在身,仍是孝巾孝衣腰绖的打扮。
正德九年(1514年)正月,监察御史施儒等上言八事,其一为“宥言官”:“比岁给事中陈鼎、王昂,御史贺泰、周广、孟洋,主事宿进、王崇庆、曹琥等,各以言获罪,乞悉还原职,以示悔悟之实。”明武宗对此未作回应。

正德十年(1515年),王崇庆33岁,三年孝期已满,继室张氏大概早已去世,王崇庆又娶了第三任妻子谷氏。此时亲友都劝他出来做官,当年王崇庆会试时的考官刘春现已是礼部尚书,也来信让他早日入京候选。正德十一年(1516年),王崇庆授沁州(今山西沁县)判官。第十七开(画页上部书“二十”字)为王崇庆前往沁州赴任的画面,背景可见沁州的城门、城墙,王崇庆纱帽吉服坐在轿内,沁州父老儿童在城外道旁迎接。

王崇庆到任沁州后,发现沁州守御千户所的军士大多顽愚难驯,王崇庆先是申明皇祖圣训,又在官署大门外立旌善、别恶两牌,对军士加强管理,三个月即颇见成效,“远近肃然”。时任河东巡盐御史的朱裳(1482年-1539年)听说此事后“击节叹赏”,不久就向朝中举荐,朱裳说:“访得沁州判官王崇庆,于议论英发见其学,于志气向上见其守,此则英杰而屈于下僚者也。”第十八开(画页上部书“二十一”字)画王崇庆在大堂审问罪囚的情景。

王崇庆父亲王纶生前最后的职务是沁州知州,因此王崇庆在任沁州判官时也非常用心。尽管他是京朝官补外任,但能做到随遇而安,不因有司事务繁多而稍有懈怠,“事无大小,必尽其心”。王崇庆曾说:“吾闻君子当诚心直道,有所欺于心,非诚也;有所苟于事,非直也。”老百姓若有不平事要申诉的,都说去找“西宅王爷”(当地人呼判官为西宅)。第十九开(画页上部书“二十二”字)没有出现王崇庆本人,画中有二人当街扭打争执,旁人与皂隶都指着判官衙署,让相争者去找“王爷”决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