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来自济宁高新的声音 关爱“三留守” 做实惠民工程 济宁高新区被认定为 国家级2019年关怀关爱“三留守”项目点 旨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 保障“三留守”人员的健康权益 为他们提供特色需求的公共服务 积极开展 帮扶困难群体、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工作 使其充分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设立健康教育基地 留守人员收益广 走进黄屯街道金色嘉苑社区健康教育基地,这里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妇女儿童之家、四点半课堂、阅览室等公共服务室一应俱全。在阅览室内,不少周边居民在此阅读、学习。在心理咨询室内,摆放着许多手工艺品。 “我们经常在休息的时候来到健康教育基地,看看书、上上网,既丰富了生活,又学习了知识。”金色嘉苑社区居民刘金月说。 △济宁高新区黄屯街道计生协负责人 侯建芳 在金色嘉苑社区健康教育基地,不仅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可以在四点半课堂接受免费辅导,解决流动人口因务工无法照顾孩子们的后顾之忧,同时流入人员中的育龄妇女和留守妇女也可以在妇女儿童之家享受各种免费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服务。 让流动人口、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群众在闲暇时间有个好去处,真正把该基地建成关爱流动人口、留守人群、传播婚育新风、提升健康素养、增强家庭发展能力的前沿阵地。 为更好了解“三留守”人员基本信息,济宁高新区专门设计制作了全区统一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调查登记表、统计表、活动记录等,对全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开展全面的摸底调查,建立基本信息台账。 各街道确定工作人员对每位“三留守”人员进行包保,定期对台账信息进行分析、维护和更新,及时明确调整关爱措施,确保关爱工作全覆盖、无遗漏。据统计,全区共掌握161名留守老人、292名留守妇女、65名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开展健康教育 进行多样化服务 “大爷,您的血压有点高,平时要注意健康饮食。”在黄屯敬老院,医护人员正在详细询问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健康检查后,为其制定出适合他们的疾病诊疗建议,并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随后,济宁高新区计生协还对计生特殊家庭进行了慰问走访,了解他们目前需要解决的生活困难,为他们送上保险单、慰问金。 ![]() ![]() ![]() 为了充分发挥计生协的桥梁纽带作用,结合协会的日常工作,对“三留守”人员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关怀关爱活动。济宁高新区计生协会充分利用3.8妇女节、5.29协会会员活动月、6.1儿童节、九九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假日,针对“三留守”人员开展集中活动,并以“人口文化大院”、“会员之家”为依托,组织会员进行文艺汇演、技能培训、免费义诊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 各街道为“三留守”人员全部建立了健康档案,不定期开展疾病预防控制、育龄妇女优生优育、儿童传染病预防、老年人养生保健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各街道计生协还联合卫生院定期免费为“三留守”人员进行健康查体,积极协调社保、妇联等部门,及时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她们就业。 利用青春健康教育大讲堂,为留守儿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他们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青春健康教育活动10多场次,受益儿童200多人次。 ![]() 构建关爱网络 建立健全服务机制 ![]() ![]() ![]() 为了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活动,济宁高新区成立了以高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局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关爱“三留守”工作协调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了“三留守”人员关爱维权机制。 ![]() 根据“三留守”人员情况,以政府、社区、家庭、社会为主线,建立了“五位一体”的管理机制。以基层村委会为主体,建立了联系人包保制度;以社区为主体,建立了教育管理网络;以志愿者队伍等基层组织为主体,建立了帮扶保障网络;以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为主体,建立了权益维护网络;以妇联、共青团、志愿者等组织为主体,建立了社会爱心网络,全方位关心“三留守”人员。 ![]() ![]() 结合2018年街道、村两级计生协换届,各级计生协全部配齐了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每个街道至少组建了3个志愿者队伍,联合各村居开展相关工作。 结合黄屯、王因、接庄三个街道留守人群集中的特点,以黄屯街道金色嘉苑社区关爱“三留守”示范点项目为引领,在王因、接庄两个街道辖区内以社区为单位,建立流动人口家园,作为关爱留守人群活动场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