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车臣之战,史上最公平的一场战争,仗打到一半子弹没了,长官:去敌军那买!

 qiangk4kzk8us4 2020-05-06

自古以来,打仗都没有固定的套路,《孙子·虚实篇》中提到: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从中可以看出,打仗的时候,学会灵活作战才是取胜关键,拘泥于刻板的打法,往往会输得一败涂地。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场战争中,对战双方却上演了一出堪称“公平”的戏码。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和下属的车臣共和国之间连续爆发了两次战争,史称“车臣战争”。虽然车臣只是一处弹丸之地,但在其北部的高加索一带,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在苏联尚未分裂之前,这一块地区就被不少人盯着。分裂之后,俄罗斯和车臣的寡头资本家,都想控制该地,从中赚取利润。因此,这就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

另外,车臣自19世纪被征服并入沙俄的那一刻起,始终都是俄罗斯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罗斯想要再度崛起,绝对离不开车臣的支持,尤其是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上至俄罗斯军方,下到普通民众,都想将车臣收入囊中。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俄军的某些内部人员却靠贩卖军火大发横财,为了掩盖军备蒸发的事实,他们才积极推动战争的进行。

在这种背景下,俄军在1994年12月兵分三路直取车臣,时任国防部长的格拉乔夫,丝毫没把车臣放在眼里,他曾大言不惭地说: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就可拿下格罗兹尼(车臣首府)。然而,轻敌的俄军却伤亡惨重,在一年时间内,俄罗斯的数千官兵和2万多平民都在战争中丧生,国民反战情绪强烈,军队士气低落,没有一个人想继续这场无谓的争斗。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车臣战争中,还发生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战争初期,俄罗斯兵精粮足,本想一鼓作气攻进车臣,可是,车臣方却凭借地形优势,不断与俄军打迂回战、巷战,导致俄军久攻不下。因此,战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不过,俄罗斯毕竟是大国,弹药充足是他们的一大优势,在长期的对射中,俄军渐渐发现车臣一方的势头渐渐弱了下来。

很明显,车臣的子弹不够用了,得知这一结论后,俄军欢欣鼓舞,他们打算在消耗掉敌军的斗志后,再兵不血刃地拿下车臣。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车臣士兵却高举双手走了过来,他在俄军的警戒线以外停下脚步,口口声声说要买子弹。俄军的一个高级长官了解情况后,将他引进了军营,并以提前商议好的价格卖给了他几十箱军火。

实际上,这种交易行为在车臣战争中很常见,车臣方面的作战指挥官,经常会在暗中向俄军购买军火,尽管这种行为有些滑稽,但那个时候的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只有通过这种方法变相获取利润。当时,普京曾派出一架飞机前往车臣调查,可是在途中,飞机却被俄军的导弹击落,虽然他们对此矢口否认,但后来的调查报告显示,这件事就是俄军某个部队干的“好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