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中主要以硝酸盐氮(NO3)为主,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 )形式存在的氮受污染水体的氨氮 叫水合氨,也称非离子氨。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铵离子相对基本无毒。 而在养殖塘中,无机氮主要以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三种形式存在,简称“三氮”,一般来说硝酸盐氮无毒害作用,毒性主要来自前两者。其中氨氮的影响是最大的,氨分子是脂溶性的,能穿透细胞膜毒害组织。 一、氨氮超标的两大危害 危害1: 离子氨态氮因为带电荷,通常不能渗过生物体表,一般对生物无害,且能够被藻类直接吸收利用。但分子氨能透过细胞膜,具有脂溶性,对水生生物有很强的毒性。 在pH、溶氧、硬度等水质条件不同时,氨氮的毒性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氨态氮的毒性随pH增大而增大。同时分子氨的毒性也随水中的溶解氧的减少而增大。
亚硝态氮是极为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在硝化细菌的细菌的作用下,被氧化为低毒的硝态氮,而在水体中缺氧时,好氧微生物受到抑制,厌气性微生物(如反硝化细菌)大量繁殖,被反原为氨态氮。其毒性为:主要是影响氧的运输、重要化合物的氧化及损坏器官组织。 二、氨氮的来源有三条途径 1)池内残饵、动植物残体和排泄物经微生物分解脱氨作用产生,反应式如下:R-CHNH2-COOH H2O→R-CHOH-COOH NH3。 三、六大防治措施 1)选择适宜的放养密度,避免养殖密度过高。 4)增加池水溶解氧(4.3mg/L以上),促进氨氮转化为硝酸盐,降低氨氮溶解度。养殖后期,增加水中曝气量 四、三大降解氨氮的途径 1)通过细胞扩散作用使非离子氨从血液扩散进入水体; 声明 《养殖前沿》征集个人观点原创文稿,欢迎任何涉及农牧类养殖文章,积极爆料。本公众号为非盈利性质,只为搭建养殖群体交流平台,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因来源无法定论的未署名作者,若有侵害您的利益或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
|
来自: 赢在优势 > 《水质及藻类管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