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一生传奇,反清、抗法、抗日,成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

 哈哈狮的信箱 2020-05-06


人的一生可以有很多种活法,有的人一辈子逆来顺受,挣扎于生活的低层,有的人自甘平庸,终老一生,但有的人起于低层,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奋力拼搏,最终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1857年,年满20岁的刘永福,面对贫苦的生活,发出了“大丈夫不能为数百万生灵造福,已觉可羞,况日夕啖稀粥以充饥,尚不能继,又焉可郁郁久居此乎!吾当出而相机作事耳!”的感慨。

于是,他与哥哥和一众穷乡亲们,一同外出参加了农民军,加入了天地会,开始了自己布满艰辛,又充满传奇的的一生。

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广东钦州古森峒小峰乡(今广西防城县内)的刘永福,八岁起就开始在田间劳动,十二岁在船上作船工。由于社会黑暗,低层老百姓生活艰辛,又加之天灾频发,虽然刘永福一家人辛苦劳作,仍食不果腹。

咸丰四年(1854年),刘永福家一连三丧。八月丧母,村人凑薄棺下葬;十一月父病故,用床板作棺安葬;十二月叔父贫病交加而去世,家里木板也没有了,只得用草席裹葬。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活下去,也为了能够为生民立命,刘永福参加了天地会,走了反抗清廷的道路。

农民军的日子也很苦,经常风餐露宿,处处还要逃避清军的围剿,但刘永福不怕苦,作战勇敢,还有谋略,受到了农民军首领的赏识,成为旗头。

同治五年(1866年),刘永福在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县)安德北帝庙成立了黑旗军,在部属的拥戴下,刘永福成为领袖。

虽然黑旗军成立了,但生存环境依然恶劣,没有丝毫的改变,在清军的围剿下,不得已,刘永福率领黑旗军进入越南境内。

时值越南募勇,为了生存,刘永福率二百多黑旗军投营效力,帮助越南政府剿匪,逐渐站稳了脚跟。

此时的刘永福还没有表现出要成为一代名将、民族英雄的迹象,离他所要实现的理想还相距甚远。但一切都在于选择,而选择也决定了是成就伟大还是渺小。

1873年冬,法军侵略头目安邺领兵侵略越南,很快就攻陷了河内、海阳、宁平、南定四省,接着向北圻进军。越南王请求刘永福黑旗军支援,北圻越督统黄佐炎,急往保胜,请求永福共同抗法。

刘永福没有丝毫的犹豫,因为在他心里造福生民,抵御外辱的初心没有变。

他立即统率两千多人马,日夜兼程,抄小路,走捷径,直达河内城外,行程数百里。

1873年,l2月21日,安邺亲率“远征军”出城向黑旗军挑战。刘永福先令黑旗军佯装撤退,诱导法军进入了“口袋阵”。安邺狂妄之极,士气松散。刘永福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挥刀直冲敌阵,枪炮声杀声震天。安邺见势不利,慌忙弃队策马逃窜。安邺在罗城堤坝上逃命掉进坑里,他打完了手枪里的子弹,成为瓮中之鳖,随后被一刀砍掉了脑袋。

这一仗,黑旗军大获全胜,歼灭法军和伪军各数百人,缴获了大量军械,史称罗池大捷。越南朝廷为表彰刘永福和黑旗军的军功,提升他为三宣副提督。越南人民赞颂黑旗军是“北圻长城”。

在亚洲骄横惯了的法军,怎么也想不到安邺会败的如此之惨。

1882年,法国向越南增兵,交趾海军舰队司令李威利率领法军二千多人攻占南定,再率400多“海上陆战队”大举北犯 ,扬言要为安邺报仇。

适逢刘永福回国返乡探亲扫墓,在得到越南王密旨后,火速赶回保胜。

在获知法军动向后,刘永福即命先锋营部署在河内城外东北二里纸桥小镇据守。

在法军出动后,先锋营兵分三路,设置伏击点,对法军进行了伏击。他们还将猪血涂满身,伪装成横倒下或伏或卧的姿态。待法军将近时,他们一跃而起,勇猛冲杀,法军死伤惨重。李威利慌作一团,在逃跑时被黑旗军将士一刀毙命。

刘永福率领黑旗军激战了三个小时,全歼法军,杀死法军军官30多人,史称纸桥之战。此战也一举创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再次沉重打击了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嚣张气焰。

此战,为黑旗军赢得了“北沂长城”的赞誉,为刘永福赢得了“刘大将军”的称号。

此后,刘永福还率黑旗军在怀德、丹凤等地抗击法军,都取得了胜利。

刘永福和他的黑旗军,成为法军的“苦主”,甚至连,法国强迫越南当局签署的《顺化条约》中都明确提出,要求越南当局责令刘永福退兵。

光绪九年(1883年)底,法国侵略军六千人进攻驻守越南山西的清军营地,挑起了中法战争,清政府被迫向法国正式宣战。

由于刘永福在与法军斗争中的彪悍战绩,清政府封刘永福为记名提督,让刘永福率黑旗军配合清军的作战。

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黑旗军在左育与法军交战,阵毙法军众多,获得京板船五十余艘及军械、旗帜等。

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十六日,法军六千人再次猛攻左育,战斗持续到十七日,黑旗军凭着月色夜战,予敌军极大打击,共歼法军三千多人,取得了左育之捷。

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七日,法军六千人向临洮发动总攻,黑旗军会同滇军誓死抵抗,歼敌千余人,有力支援了老将冯子材在东线的胜利进军。

中法战争的巨大胜利还直接导致了法国内阁的垮台。法国无奈向清政府提出了议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也认为“乘胜即收”是求和的好机会,于是下令停战,还与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使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后来,刘永福统领黑旗军及随军家属撤回云南文山,他被清政府补授为闽粤南澳镇总兵,后又署理碣石镇总兵。

刘永福,一个被清军围剿无奈避走越南的农民军将领,因为在民族大义面前的果断选择,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光荣的回归了。

1894年,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清政府将当时任广东南澳镇总兵的刘永福调到台湾驻守。次年4月,清政府向日本求和,割弃台湾,全国各族人民强烈反对,刘永福被推为大将军,继续抗日。刘永福态度鲜明地表明,“保护万民,保守疆圉为念”“在台一日,当尽一日之心”。

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和台湾抗日义军,在新竹、大甲溪、八卦山、曾文溪,以沿途河流、崇山峻岭为自然屏障,先后多次重创日军。

后日军不断调集舰船和士兵,加大对刘永福的围剿,加之清政府为“免与日军再起争端”,对刘永福的抗日斗争不予援助,使得刘永福弹尽粮绝,只好乘夜退出,内渡大陆。

刘永福叹道:“我军坚守数月,屡挫敌锋。前方将士斗志昂扬,而饷械奇绌,坐失时机,真令英雄气短,如之奈何?”

英雄的刘永福与黑旗军,面对清政府的软弱与无能,只能强忍悲痛撤离台湾,但他们可以昂首挺胸的离开。

要知道,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和抗日义军与日军奋战五个月,歼灭日军三万二千多人,比甲午海战、陆战中日军伤亡总数还多一倍!

刘永福对腐败无能的清廷投降卖国行径早已心怀不满,遂萌发了革命念头。

1904年,刘永福在广州养病期间,对革命思想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逐渐从从同情支持革命转而为积极参与革命。

他多次保护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不顾年迈体弱,与留粤的革命党人联络,积极响应革命,还出任广东省民团总长,节制广州十数万民军。

1917年元月9日,刘永福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在在钦州老家逝世,终年80岁。

获悉他去世的消息,时任民国政府大总统的黎元洪发出唁电:“钦州渊亭,国之宿将。遽闻溘逝,骇悼殊深。”国务会议还决定将他生平事迹付国史馆立传。

纵观刘永福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虽起于低层,但心怀壮志,反清、抗法、抗日,参加革命党,用自己的浴血奋战,为国家、民族赢得了尊严,是中华民族之光,值得后人永远的纪念、追思与缅怀。


  没有看过瘾?好看的公众号在这里


正二八经聊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