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博友看了上一篇 《让自己的思维鹤立鸡群》后,觉得对其中的「意识影像」不太好理解。 这篇专门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意识影像」的认识: 1、从来没有感受「意识影像」的人,如何感受「意识影像」。其实,「语言与意识影像」的关系,就像是计算机运行中的「前台与后台」的关系。人类所有语言的背后,都是「意识影像」。 没有「意识影像」,任何人都是不可能有思维的。换言之,思维最基本的基础就是「意识影像」。 我们只是习惯了语言性思维以后,「前台」的语言覆盖了「后台」的意识影像,这就让人意识不到「意识影像」了。 再加上现代哲学、科学的普及与发达,我们接受的教育也都是基于语言性思维的教育。所以,现在的人看到「意识影像」这个概念反而觉得很迷惑。 但是,我们只要感受下几个日常的生活经验,就能很清晰的感受到「意识影像」的存在。 (更多解读《大学》、《中庸》长文,请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心智玩家) …… 第一,我们是如何读小说的?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在脑海中,出现的是文字?还是小说的情景? 一定是,小说里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临其境的情景。 我们在阅读中被吸引的,不是小说本身的文字,而是通过文字在我们的意识中形成的故事影像,对吧? 这个故事影像,就是「意识影像」。 所以,文字阅读对于人来说,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人强化训练「意识影像」的还原能力。 视觉影像看多了,「意识影像」的还原能力会大大减弱。 (更多解读《大学》、《中庸》长文,请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心智玩家) …… 第二,快过年了,要回家了。当你想起自己的老妈,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是对自己老妈的语言描述吗?那是档案。 出现在你脑海中的,一定是自己老妈的形象!对吧! 自己老妈的形象,就是「意识影像」。 还有,这个世界上的路有千条万条,可是过年了,你总是会踏上那条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在你的脑海中,是信封上的地址吗? NO!一定是在你脑海中,非常清晰的一条路! 这条路,也是「意识影像」的。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体会一下自己的意识,那里面都是「意识影像」。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意识影像」,我们再来看第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