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坊】不负韶华 用画笔述说爱国情怀

 昵称40044036 2020-05-06

纪录中国人的故事,用画笔描绘好中国人的故事。随着我创作的一百幅中国画《话说徐霞客游记》即将以出版物和展览形式与公众见面,回顾这个选题研发项目过程,感慨系之。

用中国画表现美术创作方式映现历史题材,我已思考良久。近几年,这个想法逐渐成为我的日常思考,通过阅读古典文献、国内外写生及实地采风,强化意念,丰满理想,以积累素材、勾勒画稿等方式,付诸实践。

三山五岳,中岳嵩山少林寺

2018年6月,我受有关方面委托,独立创作了体现上海城市历史、文化、经济、人文为主题内容的巨幅中国画《上海》(宽7.5米、高5.4米,陈列于西郊迎宾馆贵宾厅)。这幅画,浓缩性地展示了江南文化、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的意象,展示作为中国“改革发展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伟岸气魄;2017年,我特邀上海艺术家用手中画笔描绘时代风采为现实主题的创作,接手命题之作《“南大”蝶变》(450cm*240cm)巨幅中国画,阐释宝山顾村“南大”地区的城市发展,将淋漓尽致的绘画语言,把“蝶变”的成果呈现给观众,呈现上海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之后,我又着手大型中国画《山高水长》(630cm*450cm)创作。吟诵唐代大诗人李白《上阳台贴》:“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心之所向,素履而往,胸怀使命,催促我重走当年徐霞客考察之路,感知他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岳五岳,西岳华山主峰绝顶

灵感只是创造性活动中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一个画家的成长,必须经过艰苦的学艺过程。齐白石画鱼虾经常每日观察鱼虾的动态;刘海粟曾遍游国内名山大川,年逾九十仍上黄山。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喜欢手拿一个速写本,记录山川景物。

接连创作十多件巨大尺幅绘画作品之后,我脑海中关于历史题材的创作意念愈加清晰。我期望自己笔下的丹青作品,既具有历史的宽度与厚重,也崇尚意境统一、笔法传承、有思想的恢宏画面,艺术性地展现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追求。

在多年积累相同题材500多张画稿的基础上,我将百幅中国画《话说徐霞客游记》选题项目研发,定位为2019年度创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全身心地投入此类数量多、题材大的美术创作,也是我长时期渐进式的文化考量、深思及实践使然,又是我久存心间的向往。

行走、亲历、感知,弘扬徐霞客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细读《徐霞客游记》,热爱祖国是整个徐霞客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并在他一生的思想发展和行动实践上,起到根本性的主导作用。他同东林党人结交,可以看出他鲜明的忧国忧民的政治倾向;他不满朝廷腐败无能,正是他热爱祖国,对理想中和平、美好的祖国的一种期待和热爱。

即使是人迹罕见的高山荒野、原始森林,在徐霞客的笔下,都是那么壮丽优美,因为他有一颗崇国之心、满腔热爱之情。他践行“生命没有来处,只有远方”的信念,22岁那年,读《晋书·陶渊明》感言:“大丈夫应当走遍天下,朝临烟霞而暮栖苍梧,怎能拘于一地而终老一生?”

我是以景仰之情读《徐霞客游记》的。徐霞客的求知精神、审美意识、实践毅力,以及“咬定青山不放松”终其一生的精神誓言深深地打动着我。徐霞客行走天涯,是以其独特的个性,来展现人类特有的求知精神,求真求是,为求知而求知,为审美而审美,为躬亲体验山河胜景而不懈游历。这种对祖国大美河山的敬畏,对未知疆域的真实记录,亲身去体验的求知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动因,更是热爱祖国美好景观的勇于担当,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三山五岳,北岳恒山悬空寺

英国著名科学家和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对徐霞客曾有高度评价。他说,最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毕生考察当时实际上依然不了解的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的广大地区,他最伟大的发现有二:一是发现西江和长江的真正发源地,二是发现澜沧江和怒江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河流。

可以想象,徐霞客每天翻山越岭,攀援险峰,涉过溪涧,到了晚上还孜孜不倦,在昏暗如豆的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下详细的亲身观察。他从家乡江阴出发,穿的是草鞋或麻鞋,日复一日,不存在任何功利目的,走遍中国名山大川没进人西南大地,深入不毛之地,一直走到滇缅边境,这是何等的精神?

徐霞客花了30多年的时间,走遍了全国最偏僻、最荒凉的地区,饱尝了种种艰难困苦。他的游记更像是一位20世纪野外勘测家写的考察实录。

正所谓“一执孤伞,饥寒餐露,云霞为友;一枝湘管,气象万千,详录见闻;一行足迹,胸藏沟壑,气吞河山;一道身影,万里遐征,亘古传奇”。徐霞客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其特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更是鲜活的、不朽的。

当我要以绘画的形式创作完成百幅游记,绘画的技法与思想在短时间内要有相当的变化,难度极大;绘画的图式与色彩,可凭借多年的创作经验予以调整与变化,而包括思想意识在内的其他表达,就很难尽善尽美地周全。因为绘画是一种直观的东西,所有内容都需要平面铺展开来,一览无余。

问渠哪能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画家从事创作,必须深入体验生活,观察思考生活,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欲识庐山真面目,必须生在此山中。画家作品要接地气,必须要从肥沃的土壤中汲取水分和养料,从大家的作品中吸取营养,依自身的人生观和艺术感触,来进行艺术创作。

石鼓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深藏的苦难岁月刻记跃然于画上,这是源于画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想象的迸发;是源于心灵的再创作;是思想、理念、观察和情感结合后的升华;是超越自然物表层向更高层次的情感倾诉。

徐霞客虽然生活在封建时代的明朝,但他的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情操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崇尚科学文化,重视各民族和睦与文化交流的思想,在今日情境下,仍然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传承徐霞客人文个性“四大特点”

生活在明朝的一个普通人,徐霞客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他穷其一生,用足迹丈量中国,看尽世间奇景,被誉为中国地理学之父。

为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用三十余年时间,足迹遍布明代绝大部分疆域,包括今天的两湖、两广、陕、甘、贵、滇等十九省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徐霞客把整个大千世界放在了的心中,把功名利禄放在了身外,他为后人作出了垂范。

白鹿洞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奇,是徐霞客的另一性格特点。徐霞客每到一个地方游历,就会充满着好奇,不管是对石灰岩的研究,还是长江源头的研究,他由好奇而认真思索。《徐霞客游记》其形象化和数字化的说明,均是为了客观、准确地记录所见所闻,带有朴素的唯物观点。

探索,是徐霞客的第三大特点。徐霞客21岁开始泛舟太湖,54岁由云南考察抱病回家,前后30多年奔走全国各地,大明十三省,全部走遍;三山五岳、长江大河,全部游历。在旅途中攀悬崖,渡急流;冒严寒,斗酷暑;忍饥渴,避豺狼;盗贼侵扰,仆从相弃;夜宿霜露之下,日困崖谷之上;最终力心交瘁,两足俱废。困难,从来没有挡住徐霞客探索前行的足迹。他所创立的前人未创立质学问,描绘了前人未见识过的场景,积累了前人著述中不曾见过的宝贵资料,其根源在于他长期丰富的实地开创与探索。

嵩阳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记录,是徐霞客人文个性的第四大特点。在游历路上,徐霞客不管多累,不管多忙,到任何一个地点,都会在灯火底下,认真记录“今天我走到了什么地方”。其间,有关云南的《滇游日记》,竟达25万字之多!

徐霞客用一生的时光,去做了一件他想做的事。在我的心中,这是最有价值之壮举,令人崇尚。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及好奇、探索、记录这四大人文特质,连同他的那道不畏艰难、奋勇前行的身影一起,令我肃然起敬,永远挥之不去。我钦佩徐霞客较真的劲儿。因为较真,他尽管数次出生入死,也要完成儿时立下的誓愿;因为较真,他年过半百了,依然出发考察长江源头。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才会处处发现惊喜。徐霞客人文精神中的“四大特质”,实属当下美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

岳麓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坚定信念,为社会创造更多有精神食粮价值的作品,当代美术工作者任重道远。

学习徐霞客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是由于徐霞客“时日弥久,积淀日厚;空间益广,见识日深;历经艰辛,方见世奇”。笔下鸿篇巨著《徐霞客游记》光耀后世,有了与张骞、唐玄藏并列史册的“游圣”誉称。时下每年5月19日的全国旅游日,既是徐霞客游记开篇的日子,也是纪念这位先驱的美好回望。

徐霞客身上体现的精神文化,突显“创新”要素。他舍弃仕途、探索人生新道路,纠正前人错误、开拓求知新方法,独具质疑精神、独树一帜新学科。他的精神文化,立足求实,贵在创新,是地理学难以攀越的标杆,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成功典范,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治学研究、济世民生的宝贵财富。

画家是依仗眼睛与双手表达思想的行动者,绘画全过程,犹如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极富创造性。再多的想法,只有在宣纸上,通过线条与色彩的无穷变现,通过笔端一起一收刹那间的顿挫与使转,才能宣泄并实现心中的创新理念。

毕加索有言:艺术本身不变,而是人的思想在变。画家寻求创新之路,关键在于思想之变,在于自我理念的更新与突破。真正在艺术上有追求的山水画家,应当既有在画斋中传神临摹古人优秀之作本领,又有出远门写生描绘大自然雄伟景色之特长的“两手硬”。写生过程中,无法在一幅画中包含所有的山水景色,但尺幅千里,就能把自己的情感在方寸之间呈现出来。山水看似无情却有情,笔墨也是如此,只有在写生挥洒时倾注了情感,才能实现情景交融、互为辉映的愿望。

绘制百幅中国画《话说徐霞客游记》选题研发项目全过程,也是我探求中国画创作的变化和创新之路。自2019年3月起,随着项目推进全面铺开,我的认知轮廓也愈见清晰。历数一年间,我背起画架,手携速写本,沿着徐霞客当年行进足迹,跋山涉水,且行且记,画幅随脚步延伸而叠加,几乎走遍了徐霞客踏访的每一处。其时,空山寂寞,满目荒寒,静默远山,那重山叠兀生发着我笔底的无限遐思,而气势雄伟的山川,又使我生发宋画神韵与时代精神契合之联想。采风途中,时常会被千奇百怪的峰峦地貌而吸引,忍不住大声赞叹;时常,又会被神秘而远古的旷野景致所震撼,止不住流连忘返的步履。累积而成的上千幅采风速写画稿,既提升对徐霞客人文精神的再认识,同时也感悟到自然之美才是大美,即便一座古亭,一面石壁,一川碧流,抑或渔舟泊岩脚而息之景,山川薄雾与从林隐寺之貌,也有其幽深的禅意,也有桃花源记般的仙境,行走之路,就是发现之路。眼有多高,手就自然有多高。只有用心用情细致体察所得,才有发现的收获可得,才能夯实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基石。将写生稿转换成中国画的过程,就是将自己采集于名山大川的气息与感受直抒胸臆地表达出来,全身心投入,去完成二度创作。

沿着徐霞客走过的路途实地写生,时常怀揣崇敬与渴慕的心情。写生属于画家的一种生活状态,灵泉之中本有一种幽秀并集的气息。写生之时不仅为眼前的灵山丽水所触动,也常常被充满神秘而鲜活的气息而赞叹,思绪翩翩。虽然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当代,但自然山水仍旧保持着原本的地质风貌,万峰对峙,烟云万象,不为尘世所动。尤其是登高远眺之时,面对满目烟云和青山绿水,创作激情油然而生。目睹云霞峰峦的变化莫测,就会感觉到自然界造化之功的神奇。诚如古人所言:“山水画者,自然造化胜之意境”。

作为一位山水画家,黄山当属必去之处。但沿着徐霞客当年走过的路途再登黄山,亲身体验其当时的艰辛与不易,心头的感觉就迥然不同。2019年,我又专程去五台山、恒山等地,追踪徐霞客踏访与探索之路。前后10天时间里,所有的情绪完全沉浸在了徐霞客的世界里,一边领略当年游圣的献身与探索精神,一边实地写生,总共创作了50多幅实地写生画稿。更可贵的是,沿途留下了许多创作思绪。

2019年3月,百幅中国画《话说徐霞客游记》的开笔仪式,选择在江阴徐霞客故居进行。伴随着众人目光,我手持饱蕉浓墨的画笔,尽情宣泄胸中块垒之时,心手双畅滋味,油然而生。心之所向、所至而往,心潮逐浪高。我心中默念有词:我将沿着徐霞客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百幅中国画《话说徐霞客游记》绘制中,我力求在墨痕的线条、纸面的色泽以及画面的意境上有所进步。线条是中国画安身立命之本,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它合乎绘画的二维本质,依赖其划分区域。“线”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线”的造型与“一线二面”的认识,无疑是中国画的精髓。创作期间,我试图将新的认知与纯熟技法融合其间,展现新的面貌。其次,包括墨痕在内的色泽应用引入新元素,“五墨具备”与丙烯等颜料择量参与,宣纸效果呈现了特有的亮丽,而线条、块面、色彩营造的多维空间通透,也有了改观。画面意境着重传承中有所创新,既显现宋画雄强刚劲之手法,也有元画典雅秀润之意味,探索将众多前贤的笔墨语言在画面上合理贯穿,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营造笔墨当随时代的氛围。在我看来,百幅中国画《话说徐霞客游记》的创作,除了关注画画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关注中国文化的传承,关注中国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怀。不负韶华,用手中画笔述说爱国主义情怀,是当代美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