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2016

 明灭的烟头 2020-05-07

伯克希尔账面价值2016-2017分别增长10.7%,23%,标普500指数分别增长12%,21.8%。而伯克希尔的股价这两年分别增长23.4%,21.9%。

随着伯克希尔把重心逐渐转移到实业的经营上来,账面价值已经大幅低于实际价值,而且两者差距越来越大。其中原因我在2012-2013股东信的讲解中已经详细说明,巴菲特在信中也多次提及,这里就不再重复。然而股价长期是称重机,最终会反应出公司的实际价值,所以最近十年伯克希尔的股价涨幅要优于账面价值的涨幅,也要优于标普500的涨幅。

先来看看保险业务,浮存金总量2015年为877亿,2016年为916亿,2017年为1145亿,首次突破了千亿大关。然而2017年打破了保险业务连续14年的盈利记录(也就是14年浮存金的成本为负)。在连续三次超强飓风的打击下,2017年伯克希尔承保净损失20亿。不过对于其超过1000亿的浮存金来说,其成本还不到2%。

伯克希尔是超级巨灾保险的最大保单提供者,没有其他公司在这项业务中具有伯克希尔般的竞争优势。因为没有其他保险公司拥有伯克希尔这样的财务能力。在最坏的情况下,就是预计超级毁灭性的灾难降临之时,伯克希尔会产生100亿以上的承保损失,而由于伯克希尔多元化的利润来源,即使这样的灾难发生,公司当年依然可以盈利。而对于其他保险公司,哪怕是最大的保险公司,早已濒临破产。

伯克希尔的保险主要有三个部分,通用再保险,盖可保险,伯克希尔再保险,前两者都是通过收购获得,而后者是伯克希尔自己内部发展起来的,从零开始,现在浮存金已经超过前两者的总和,成为伯克希尔旗下最大的保险业务部门,而且依然在持续增长中,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伯克希尔再保险主要做的就是巨灾保险,也称霹雳猫业务。由于霹雳猫业务通常接那种巨大灾难的超级保险大单,这样的单子一般公司根本不敢接,也没有实力去接,而伯克希尔的庞大规模,稳健的财务实力,多元化的利润来源,让自己在这样的业务中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

更难能可贵的是,凭着高度的保险纪律和对风险的绝对把控,霹雳猫保险这种看起来蕴含巨大风险的业务,伯克希尔竟然能长期保持承保盈利,也就是浮存金的成本为负。即保证了规模的持续增长,又保障了高质量的运营质量。

一个保险公司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浮存金的规模和成本。如果浮存金的规模很大,但是成本很高,超过了长期债券利率,那浮存金的存在根本没有意义,因为我去发债券还更实惠。而伯克希尔不但能保持巨额的浮存金,而且成本非常低,甚至大部分年份成本为负,相当于你去银行借钱,银行还要给你利息,这种浮存金才有极大的价值。

第二个就是你利用浮存金去投资,能产生多少收益。巴菲特在信中说道,几乎所有的财险公司的投资组合都集中于债券(中国也一样)。而巴菲特这种投资高手,有股票,实业等各种多元化的投资组合,让浮存金产生更高的收益。我举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巴菲特把保险玩的这么好。

比如你有一个保险公司A,浮存金100亿,浮存金成本2%(这已经是经营的非常好了,比平均水平还好),你投资收益5%(也超出平均水平了),那么你每年的利润就是5亿(投资收益)减去2亿(浮存金成本)等于3亿。保险是高负债行业,你的净资产假设是30亿,那么你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

而巴菲特的保险公司B,浮存金也是100亿,成本为负数-2%(巴菲特几十年平均水平在负以下),投资收益率10%(巴菲特长期能超过这个收益率),那么巴菲特每年的利润就是10亿(投资收益)+2亿(成本为负数,还有2亿利润)等于12亿。巴菲特也是30亿的几个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达到40%。

你看,同样是一样规模的保险公司,巴菲特能赚12亿,你只能赚3亿,同样的资金在他手里能发挥4倍的威力。巴菲特把保险玩的这么好,并非保险行业都这么好,实际上美国保险行业长期来一直在盈亏的边缘徘徊,因为竞争过于激烈,只是巴菲特把保险玩到了极致。

就实业部门来说,依然是伯克希尔最大的利润来源,其中最大的两家公用实业公司(铁路和能源)2016年合计净利润58亿,占伯克希尔税后利润的33%。其他的制造零售和服务业(包括44家公司)合计净利润56亿。2016年实业部门净利润达114亿,占伯克希尔净利润的三分之二。实业部门是伯克希尔利润的最大来源,也是每年资金投入最多的地方,最近20年,巴菲特大部分收购都是实业公司,而且这些实业公司每年也继续投入资金扩大经营。比如2016年,仅仅是两家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就投入89亿去扩建工厂和购买设备。

注意,大家不要用净利润去衡量实业部门对伯克希尔的重要性。因为保险业务本身产生的利润很少,保险的资金主要是去投资股票和实业产生利润。而股票投资只有分红才计入净利润,股票大部分利润是保留的,分红比例并不高。

说到股票投资,我在上一篇解说中就说到,股神巴菲特这20年在股市已经很少出手,难道要雪藏自己的绝招了吗?而这一次巴菲特再次在股市大规模出手,2017年底,已经买了苹果公司3.3%的股权,成本209亿,市值282亿。另外卖出了IBM。而且之前伯克希尔一直持有美国银行的优先股,成本50亿,这些优先股每年都会支付伯克希尔3亿的股息,并且可以在2021年前转化成普通股,在2017年,巴菲特把优先股转化成了普通股,由于持有多年,这些股票现在已经市值206亿。

截止到到2017年底,伯克希尔的股票投资组合市值高达1705亿。而2015年底市值才1123亿(主要是美国银行苹果公司的原因)。巴菲特的股票投资大部分集中于金融行业,前5大投资:富国银行(293亿),苹果(282亿),美国银行(206亿),可口可乐(183亿),美国运通(150亿)有3个是金融类股票。

谈到股票,来看看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历史上的几次深度调整:

从上表可以看出,几乎每一个十年,伯克希尔的股票都会来一次深度大跌(同期美国股市也是深度暴跌)。至于中小幅度的下跌那就更是常见了,这也就是很多人认为股票不安全,债券安全,现金更安全的原因。因为从短期来看,股票充满太多不确定性,然而从长远来看,股票却又是收益率最高的证券。债券几乎跑不赢通货膨胀,而现金百分百是不断贬值的,是最不安全的。

但是有意思的是,虽然持有现金是一个百分百注定要亏损的投资,却被大家认为是最安全。我见过身边太多的人,一辈子努力打工,省吃俭用,把钱存在银行里,捂着一个存折就觉得有安全感,老了也舍不得用,最后这些钱不断贬值。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一个极端保守投资的人,无论是投资还是经营,都奉行安全第一的策略,从来不去博取高风险下的高收益。但是他做的事情在很多人眼里都是高风险的,比如经营保险,美国的保险公司都是把资金放在债券上(全世界的保险公司都是这样做的),因为债券安全,但是巴菲特把保险浮存金用来投资股票和投资实业。比如巨灾保险的霹雳猫业务,在所有保险公司眼里,这都蕴含着巨大风险,而伯克希尔却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巨灾保险公司。你看,巴菲特干的事情都是大家觉得风险超级大,超级不安全的事情。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有些事情短期看起来很安全,长期却注定是不安全的。而有些事情短期看起来充满很多不确定性,但长期却是最安全收益最高的。巴菲特正是选择了后者,这需要长远的眼光和格局,也需要无视短期的风险和波动,而人的天性的反感短期风险的,这是反人性的行为。巴菲特玩股票,玩巨灾保险看起来非常不安全,其实他是真正的保守。而你把现金存在银行里,看起来超级保守,其实是最不安全的。

对短期的过于关注和重视,让你聪明过度,而失去更大的东西。过于关注短期的人,总是沉淀在悲观和阴暗面里面,他们看到了公司的各种问题,各种细节,宏观经济的各种指标的波动,社会的各种黑暗面,他们觉得自己看到了社会的真相,觉得自己是明白人。很多人说巴菲特的成功是坐了经济的顺风车,但是美国有几个人能全程坐上了这个顺风车,他们总是在短期的悲喜交加中不断上车下车。

从短期来看,公司总会有很多问题,经济总会有很多问题,社会总会有很多问题,他们由于对短期的害怕而选择悲观,逃避,选择自认为最安全最后却注定会失败的路线。有人告诉我,悲观的人总是对的,但乐观的人才会成功。我明白他的意思,悲观的人貌似看透了社会,看透了人性,看到了很多阴暗面。然而从大的方面来说,他们看似深刻,实则浅薄,因为他们最终会成为受害者。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悲观者认为乐观的人很天真幼稚,其实他们和乐观者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乐观者更开心),因为都是看一面。如果你站在更高的格局和更长远的眼光看世界,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不断发展,财富在不断增多。我们无需悲观,也不必乐观,只是要客观的分析这个世界,客观的分析事物的长远发展方向,顺势而为,才能真正的事半功倍,成就自己。

2020.5.6 梁孝永康写于湖南老家

公众号:梁孝永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