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围性面瘫的诊疗进展

 fnxyy 2020-05-07

一、定义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既往也称Bell麻痹,为不明原因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

二、疾病特点

1、确切病因不明,怀疑与病毒感染或炎症有关;

2、任何季节、任何年龄发病;

3、急性起病,3天左右达高峰;

4、单侧面神经麻痹,可表现为:

(1)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

(2)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

(3)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

(4)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

(5)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5、该病具有自限性。

三、诊断要点

1、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及查体表现;

2、需排除继发因素,需关注:

(1)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2)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特别是脑桥小脑角区和脑干),如眩晕、复视、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听力下降、面部或肢体感觉减退;

(3)是否存在耳科疾病的表现,如外耳道、腮腺、头面部、颊部皮肤有无疱疹、感染、外伤、溃疡、占位性病变等;

(4)注意有无头痛、发热、呕吐。

(5)注意既往病史。

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当临床表现不典型(双侧周围性面瘫;既往有周围性面瘫史,再次发生同侧面瘫;只有面神经部分分支支配的肌肉无力;伴有其他脑神经的受累或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完善实验室检查。

如果4个⽉内没有恢复部分⾯神经功能(⽆论多⼩),则Bell麻痹的诊断存疑,此时需要额外评估来确定病因。

四、鉴别诊断

1、带状疱疹:若在外⽿道发现⽔疱,则诊断为带状疱疹。Ramsay Hunt综合征是指⽿部带状疱疹(膝神经节疱疹)或任何头部带状疱疹合并⾯瘫或合并听觉或前庭症状的病况。在⽆⽔疱的情况下偶⻅⾎清抗体阳性,称为⽆疹性带状疱疹;

2、中⽿炎(中⽿的细菌性感染)可能并发⾯瘫,对外⽿道和⿎膜简单视诊通常就可很容易地诊断中⽿炎;

3、⾯神经麻痹是莱姆病最常伴发的颅神经病变,⾯神经麻痹出现于63%的莱姆病脑膜炎患者。⾯神经可单侧或双侧受累,持续时间常短于2个⽉。

提示疑似莱姆病的表现包括(1)年轻患者出现⾯瘫(有或⽆蜱叮咬史或前驱⽪疹)、⼼脏传导阻滞、关节炎、眩晕及听⼒损失。(2)⾯瘫前出现⾯部⽆痛、⽆触痛的肿胀及红斑是具有鉴别诊断价值的特征。(3)在莱姆病⾮流⾏地区或⾮流⾏时节,其导致第Ⅶ颅神经麻痹的可能性减⼩;

4、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基本特征是进展性、多为对称性的肌⽆⼒,深腱反射消失或减弱,因此多数情况下其与Bell麻痹很容易区别;

⾯肌⽆⼒的患者,若还伴有肢体⽆⼒、延髓肌⽆⼒、眼肌麻痹或深腱反射消失或减弱,提示应评估是否存在GBS;

5、HIV感染:单神经病是HIV阳性患者神经系统受累的⼀种少⻅临床表现,可累及颅神经或周围神经。因此,HIV感染偶尔引起⾯神经麻痹。HIV感染者⾯瘫的其他原因包括带状疱疹、梅毒螺旋体和淋巴瘤性脑膜炎;

6、⼲燥综合征可导致多发性颅神经病变,⾯神经是最常受累的颅神经之⼀。⼲燥综合征很少导致单纯性⾯神经麻痹;

7、其他:肿瘤、脑卒中。

五、治疗:
1、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16岁以上患者,急性期尽早口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尽快恢复,改善预后。

通常选择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30~60 mg/d,连用5 d,之后于5 d内逐步减量至停用。

(2)抗病毒药物: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尽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获益;

  • 特别是对于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但不建议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 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阿昔洛韦或伐西洛韦,如阿昔洛韦口服每次0.2~0.4 g,每日3~5次,或伐昔洛韦口服每次0.5~1.0 g,2-3次/天,疗程7-10天。

(3)神经营养药

常用B族维生素

2、眼睛保护,防止眼干燥(滴眼液)

3、外科手术:微血管减压(疗效未知)

4、肌肉康复治疗

5、其他:如针灸,理疗

6、疼痛科:星状神经节阻滞、面神经注射、脉冲射频/刺激(该条非指南内内容)。

六、预后

  • 大多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良好。

  •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2~4周开始恢复,3~4个月后完全恢复。

  • 在面肌完全麻痹的患者,即使未接受任何治疗,仍有70%在发病6个月后也可以完全恢复。

  • 部分患者可遗留面肌无力、面肌联带运动、面肌痉挛。


虽然疼痛科目前的微创治疗并未在指南之列,但仍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急性期面神经麻痹的重要辅助治疗之一。

超声引导下面神经注射、星状神经节注射,或经茎乳孔面神经脉冲调节/刺激,都对面神经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但仍需要更多的疼痛科医生参与进来,进一步严谨评估各项操作的临床价值,提供临床证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