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人为什么说“京涿州,怯良乡,不开眼的房山县”

 360tsg2559 2020-05-07
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底蕴,流传在民间一些短小精悍的俗语,便能够折射出这种人文历史。比如,老北京人常说的“京涿州,怯良乡,不开眼的房山县”。
“京涿州,怯良乡,不开眼的房山县”是什么意思呢?
先看“京涿州”。

涿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面积约742平方公里,三国名人刘备、张飞,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都是从涿州走出来的。从行政区划上讲,今天涿州是河北省保定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清朝时则隶属于顺天府西路厅。
人们经常用两句话来形容涿州,即“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前一句话说涿州把守着京畿地区的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后一句话则说涿州经济活跃,商业繁荣。
许多涿州人依靠独特的地理位置,从事商业经营,赚得盆满钵满。在大家眼里,涿州人成了商人的象征。商人都很精明,一把算盘打得啪啪响,长此以往,人们就称为“精涿州”。后来,“精涿州”演变成了“京涿州”。

涿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保定市数一数二。2019年,涿州全年地方生产总值为405亿元,在全市位居第一。
再看“怯良乡”。
良乡位于北京西南20公里处,面积近40平方公里,是北京的西南门户。在历史上,良乡曾经是一个县,在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时就已经设置了,因“人物俱良”而得名。1948年,良乡解放时,是隶属于北京市房山区的一个县。如今,良乡早已撤销县的编制,为良乡镇,依然隶属于北京市房山区,是房山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区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

在清朝时,良乡县虽然离北京城并不远,但仍然属于远郊地带。对于北京城来说,良乡县已经属于乡下了。乡下人没见过大世面,在城里人面前未免有些胆怯、畏缩,于是就产生了“怯良乡”的说法。
百年前,良乡盛产板栗。用良乡板栗做成的糖炒栗子香甜味美,是一道别具地方风味的著名传统小吃,被贩子运到天津等大码头销售。民国影后胡蝶在天津圣功学堂 (今新华中学前身) 读书时,“踢毽子、跳绳,玩够了,一个铜板买一个肉包子或是买一大堆糖炒栗子,再花一个铜板就可以叫辆黄包车回家 ”。

当然,现在良乡作为北京市14个中心卫星城之一,已是北京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受到北京经济圈的辐射,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融,号称“首都西南郊明珠”。
最后是“不开眼的房山县”。

房山县在清朝康熙之前,属于涿州县,面积2019平方公里。1727年,清廷将房山从涿州县划分出来,成为一个县,与涿州县一起隶属于顺天府西路厅。新中国成立之初,房山县曾经归属于河北省通县专区、周口店区。1960年,随着周口店区划拨给北京市。1987年,房山县升格为房山区,隶属于北京市,区政府驻地位于良乡。
“不开眼的房山县”,是清朝时的俗话,是说房山县的人办事比较小气,扣扣索索,用北京话说,叫“不开眼”。

房山区里有很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的北京猿人遗址,这里曾经发现了闻名于世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被称为“北京人之家”。1987年,北京猿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