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激战之后,八路军将士听到敌人的炮声,为何个个都笑了?

 史说新域 2020-05-07

1942年6月,八路军冀中军区二十三团奉命掩护军区机关向平汉路以西转移。在完成任务返回途中,部队行进到东圈子村附近时。前面的二营营长周长风派人前来报告:“首长,东圈子发现敌人。”

“有多少人?”团长程勇生问。“步兵有300多人,还有骑兵。看来是敌人的主力部队。”

程勇生听到这一情况后,果断地命令:继续侦察,迅速弄清情况,部队马上进村,抓紧时间挖工事,准备战斗!

连日来的战斗,再加上长途的夜行军,大家已经很疲劳了,特别是那些伤员更感到难以支持。可是,一听说有敌情,人人立刻振奋起来,战斗精神贯注了全身,队伍迅速开进了东圈子村。

这个村子约三、四百户人家,四周有六尺多高的土围墙,群众的房子都是土坯平顶房。

经过侦察,敌情非常严重。二十三团面临的是日寇一个联队和部分伪军,共约1000人。这个联队是日军的精锐部队,他们自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长期盘踞在冀中一带,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这次到天津附近执行扫荡任务,刚出巢穴就与八路军遭遇了。

程勇生摊开地图,边看边和副团长林清海、政委余庆贵一起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

他们认为,尽管敌人数量多、武器精,但我军指战员素质好,排以上干部多数是红军老战士,二十三团是能打硬仗的部队。再者我军武器全部是日式装备,子弹比较充足。因此,团首长决定据村坚守,待机突围,要求每个指战员死守阵地,坚持到天黑就是胜利。

晨雾渐渐散去,战斗气氛笼罩全村。“轰!轰!轰!”敌人朝村里打炮了,接着机枪、步枪一齐向村里射击。我军指战员严阵以待,不动声色,想给敌人造成错觉。

日军以为村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土八路”,果真中了计,气势汹汹地从村西头冲过去。

程勇生得知日军进了村,当即下令:“大家隐蔽好,等靠近了再收拾他们!”

敌人慢慢上来了,战士们趴在房顶、墙边,个个严阵以待,子弹早已推上了枪膛。

程勇生一声令下:“打!”步枪、机枪一起开火。敌人前卫队横七竖八地倒了一大片。

日军挨了这当头一棒,知道遇到了八路军主力部队,迅速调整了部署,撒网似地把东圈子包围起来,集中炮火轰击,掷弹筒、迫击炮、小钢炮、轻重机枪全用上了。

顷刻间,民房纷纷倒坍,树木枝叶横飞。一阵猛烈地炮轰之后,敌军官举起指挥刀,指挥部一队向村里冲锋。

八路军在各营营长的指挥下,打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

敌人全面进攻失败之后,便集中兵力强攻二营阵地,妄图在那里打开突破口,但在八路军二营战士的猛烈打击下,敌人未前进一步。

“来了!来了!我们的增援部队来了!”一名小战士趴在房顶上,指着远处高兴地喊。战士们听了都十分激动。

团长程勇生举起望远镜一看,嗨!是什么救援部队呀?是敌人的增援部队。他大声说:“同志们,不要松懈,那是敌人!”战士们重新振作精神,准备迎接更为激烈的战斗。

激战到下午,敌人还在不断地从天津调来人马,总数已超过3000人了。

在强敌和恶战面前,八路军将士同仇敌忾,奋勇争先,没有一人退缩。

敌人气急败坏,在3辆坦克车的掩护下,多次冲击,均被击退。敌人在发动猛烈进攻的同时,还施放毒气,弄得满村毒气弥漫,不少八路军战士毒倒了。在这种情况下,全团将士仍然顽强地战斗。

惨重的伤亡,不断地失利,挫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红日西沉时,他们渐渐慢却了,一边虚张声势地鸣枪放炮,一边加紧收拾被打死的同伴。

程勇生判断,这一天不会有大的战斗了,便召集各营营长开会,研究突围方案。

太阳下山后,天色骤变,乌云四合,电闪雷鸣,下起雨来了,这时敌军怕遭八路军袭击,集结到村西头,龟缩在一起。

大约在夜晚九点,八路军二十三团推倒挖薄的围墙,战士们悄声鱼贯而出。

由于指挥得当,突围进行得很顺利。一枪未响,这支一千多人马的队伍,出其不意地撤离了战场,出了东圈子。待到旭日东升时,部队已集结在东圈子以南三十多里的清河之滨了。

经历了这场激战之后,将士们虽然一身汗水一身泥,但人人精神饱满。程勇生十分满意,正想在队前讲几句话,忽听得三十里外的东圈子方向传来一阵敌人的炮声。哈哈,这是敌人要发起“总攻”了,将士们倾听着这炮声,个个都开心地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