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真题试题(附答案)

 教育杂谈369 2020-05-07

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真题试题(附答案)

上册知识点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追求强国富民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基本路线是:

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我国是怎样推进改革开放的?

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5.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

(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改革开放有哪些重要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7.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8.中国腾飞的表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获得幸福生活的体现

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10.改革开放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11.改革开放的地位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2.中国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3.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14.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5.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6.我国为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7.我国经济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问题?应对举措及意义是怎样的?

(1)问题:还面临区域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2)举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3)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8.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9.怎样继续深化改革?

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

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

20.党和政府为什么把共享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     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1.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从个人生活层面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2)创新具有独特性,是区别已有的。(3)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创新带来的情感体验?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3.从人类社会实践方面认识创新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4.创新的根本目的:让生活更美好。

5.创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发挥的重要作用?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6.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7.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目前,我国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8.现阶段,我国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9.教育的重要作用

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0.我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1.怎样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12.企业为什么要提升创新能力?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13.创新精神的表现是什么?

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4.创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怎样对待知识产权?

(1)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2)学习相关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3)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4)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5)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15.创新的目的

(1)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民主的价值及其实现?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真正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真正确立。

3.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价值追求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4.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5.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

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和特点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7.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8.人民民主的形式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发展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在民主实践中,我们既强调选举民主的作用,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注重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通过广泛协商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9.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10.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11.公民通过哪些途径行使民主权利?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12.民主选举的形式、原则、对公民的要求有哪些?

(1)形式:例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2)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

(3)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13.民主决策的要求、形式有哪些?

(1)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2)形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14.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必要性及意义是什么?

(1)必要性: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意义: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5.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具备的能力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16.现代公民如何培养民主意识?

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意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法治的作用有哪些?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的基本含义(良法、善治)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法治的意义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6.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总目标分别是什么?

(1)原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8.法治国家的道路选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9.我国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10. 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11.法治政府的含义

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12.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分别是什么?

(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3.如何实现依法行政?

(1)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1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5.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6.厉行法治的要求

(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全利,履行义务。

(1)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3)国家(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7.国家和社会治理怎样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形成、特点及组成

(1)形成: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中华文化。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2.文化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的联系: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文化对国家、民族的价值: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7.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 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8.文化自信的来源

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9.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措施

必要性: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措施: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10.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1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

12.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13.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区分

(1)中华文化: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由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中国所有民族(即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

(2)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4)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力,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14.民族精神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意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5.民族精神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6.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的集中体现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17.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与时俱进。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8.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9.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20.对价值观的理解

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2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1.从国际视角看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    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

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新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3.我国人口问题的本质

是一个发展问题。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4.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1)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      环境的压力,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5.正确看待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6.从世界眼光来看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危机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7.我国的资源现况和原因     

(1)现况: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原因: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8.我国面临的资源问题的影响及对策

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9.我国面临严峻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表现: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10.环境问题的危害

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11.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12.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类文明发展角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内在联系: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13.对人与自然关系基本态度

(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准则和目标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15.建设生态文明的态度和方案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6.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4)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5)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17.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

(3)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平等?

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4.国家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而采取的措施

     (1)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5.公民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和做法

(1)原因: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2)做法: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6.为什么要反对分裂?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7.怎样反对分裂?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8.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1)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2)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通的愿望。

(3)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也处于从发展中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

9.怎样理解“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10.我国为什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1)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1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做法

(1)基本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2)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3)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4)做法: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1)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1.中国梦是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两个百年?(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实现中国梦的内涵: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实现中国梦的要求: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6.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意义?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8.新时代催生新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9.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怎样实现中国梦?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

11.为什么要做一个奋斗者?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12.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13.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14.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2)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下册知识点

第一课 同住地球村

1.当今世界的特征

(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家间相互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开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3)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现代交通、通信、贸易把全球各地的国家、人们联系在一起,彼此影响,休戚相关。

2.世界的变化既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

(1)表现: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2)影响:①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者各自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优势互补)

②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4.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5.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有的积极态度

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6.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2)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7.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产生误解与冲突的原因

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误解与冲突。

8.化解冲突的手段

(1)从个人层面: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2)从国家层面: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9.世界格局形成原因

(1)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旧的世界格局消失,世界进入多极化时代。

(2)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

(3)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推动世界多极化。

10.国家关系民主化的含义:世界各国共同掌握人类命运,共同书写国际规范,共同治理全球事务。

11.世界多极化趋势带来的影响

世界多极化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各国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12.从历史视角看国家间关系变化

(1)交往越来越频繁。(2)交往方式不同:友好往来、战争与冲突。(3)不断探索新的互动方式

13.当今时代国家间交往的主要内容:合作与竞争

(1)合作的作用:只有合作互惠,才能使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2)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国际竞争要求:需要各方共同遵循一定的国际规则。

14.面对国家关系的变化,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着不懈的努力。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

①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的伤痛难以忘却。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看到战火导致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看到人们在战争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也看到核武器的使用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

(2)表现: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派驻维和部队;签署核不扩散条约……

2.威胁和平的因素。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

3.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恐怖主义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4.实现和平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5.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

6.贫困的原因、危害及消除。

(1)原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

(2)危害: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

(3)消除:

①人类社会对于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努力。

②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

(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例如,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3)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做法。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而且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9.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原因。由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1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青少年的做法。

(1)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能够让我们不仅善待自己,而且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关注他人的命运,把他人看成同我们一样的人,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快乐,看到生命中共同的渴望,增进包容与合作。

(2)我们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

1.中国担当,积极作为的表现

(1)态度: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行动: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3)贡献: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2.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表现

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 中国担当,贡献的智慧表现

(1)显示智慧: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

(2)贡献智慧: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3)增长智慧: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4)实现智慧: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4.如何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

承担全球气候治理的共同责任是每个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承担全球气候治理的责任,应该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考虑到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从历史与现实出发,发展中国家不应该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责任。

5.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原则

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6.在世界舞台上,中国的影响

(1)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2)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3)中国世界格局的影响:中国秉承“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7.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8.文明的内涵: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所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9.如何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10.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和要求。

(1)意义: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2)要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第四课 与世界共发展

1.我国面临哪些新的发展契机

(1)内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国家合作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引领作用越来越大。

(3)许多国家为谋求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使中国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3. 抓住机遇的必要性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坐等观望,犹豫懈怠,往往错失良机,陷于被动。

4.认识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迎接挑战、步步向前的过程。

5. 我国面临哪些新风险与新挑战

(1)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

(举例:“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2)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

6. 正确面对机遇和挑战

(1)我们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

(2)面对成绩,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面对困难,我们要增强信心,运用自身的智慧,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开创新的局面。

7.积极谋求发展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竞争不断升级。时不我待,中国要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8.如何促进发展

 (1)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中国正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2)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等全球性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中国正努力抢占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3)促进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9.新经济增长点的含义:是指在经济成长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的新兴产业或行业,实质上是指市场需求潜力比较大、增长比较快、辐射带动能力强、经过努力可以较快发展的新兴产业

10.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保障对外经贸利益,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我国正积极表达、多方参与,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1.中国如何共享发展机遇

(1)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

(2)重视国际合作

(3)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2. 中国怎样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

主张在全球发展中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

13.中国如何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

中国充分考虑相关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利益,互信互利,取长补短;寻求共同增长点,努力探索与建立新型发展合作机制;以中国的发展为引擎,带动区域与世界的共同发展。

14.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

(1)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2)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第五课 少年的担当

1. 我们走向世界的经历

(1)交往范围发生变化:家、学校、社会、世界

(2)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

(3)我们会与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2.我们走向世界过程中的收获

(1)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

(2)我们学会关爱,相互理解,赢得尊重,获得成长的力量。

(3)面对困难时,我们勤于沟通,真诚合作,更加理性、智慧地解决问题。

3.我们要为世界添光彩的原因

(1)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

(2)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员,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

4. 我们怎样为世界添光彩

(1)我们要从普通的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2)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5. 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的关系

(1)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6.青少年在新时代应承担的重任

(1)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

(2)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力奋斗。

7.对承担时代重任的青年人提出具体要求

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8.从中国走向世界应该具备的情怀与抱负

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

9.对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提出的要求

(1)从提高个人素养方面: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同时,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

(2)从行为方面: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我们做起。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第六课 我的毕业季

1.如何正确认识当下的学习生活

(1)面对当下的校园学习生活,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投入,调整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2)面对九年级阶段的学习压力,我们感到担心、紧张、焦虑,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要坦然面对。

2.掌握缓解考试压力的方法

(1)转移注意力

(2)保持身体放松

(3)自我暗示

(4) 保持适度紧张

3.学习的意义

(1)通过学习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并在创新中不断进步。

(2)学习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更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因此,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4.在实践中学习的原因

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我们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了解客观实际,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

5.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不可急功近利,也不能坐失良机。青少年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6.重视实践学习的要求

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学实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7.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必要性

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量巨大,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实践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8.终身学习需要养成的习惯

(1)主动学习

(2)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3)坚持不懈

(4)培养敏感性

9.职业的意义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这是社会分工的要求,也是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路径。

10.如何做好职业准备,进行职业选择

(1)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要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

(2)当经验、能力与职业的要求差距较大时,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11.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自我分析(2)环境分析(3)确定目标(4)行动计划(5)评估调整

12.职业变革发展的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国之间的联系愈来愈密切。社会分工逐渐分化,引起传统职业的变革和新兴职业的兴起。职业选择越来越丰富,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

13.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表现

除传统就业方式外,国家还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14.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劳动者提出的要求

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抓住机遇,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15.培养敬业精神的原因

(1)选择职业,走上工作岗位,意味着享有工作的权利,同时要负担相应工作责任。

(2)每种职业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

(3)国家对职业行为有法律规范要求,社会对职业行为有道德要求。

16.劳动者敬业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1)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富有激情地投入工作,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2)劳动创造价值,只有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7.如何处理好职业与兴趣的关系

兴趣往往需要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兴趣也会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处理好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兴趣,履行好工作职责,爱岗敬业。

18.培养敬业精神,对我们当下的要求

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涵养品德、健全人格,提高各方面素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七课 从这里出发

1.总结收获

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修炼自己的道德操守,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坚持与德并进,与法同行;树立全球视野,主动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

2.个人成长从根本上说战胜自己和超越自我的过程

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战胜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初中三年,我们有过迷茫、彷徨、忧虑,但始终勇敢面对,奋力前行。我们学会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每天都在进步。在学习和探索的道路上,我们逐渐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超越。

3.辩证看待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结果很重要,过程同样重要。过程中的种种经历,无论顺利还是曲折,都是我们成长的重要积累,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与感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收获。

4.面临的人生课题

相聚与别离、升学与工作、学校与社会、过去与未来……

5.如何学会合理选择

(1)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每次关键性的选择都将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2)要理性分析主客观条件,思考并决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我们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掌握选择的策略

6. 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路径

目的: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更是为了很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

路径:(1)需要开阔的视野,把自己的爱好、需求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的梦想相结合。

(2)要激发兴趣,大胆尝试,积极行动,不断地反思自己,全面规划有意义的人生。

7. 如何面向未来

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我们不仅要正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且要积极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人类与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8. 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良好的社会条件:我们生于伟大的祖国,欣逢伟大的新时代,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广阔的空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更加频繁,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挑战: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要做好准备,抓住机会,还要善于创造机会,成就自己。同时,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也让我们增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醒我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2019年甘肃省庆阳市中考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2.  20191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____软着陆。(  )

A. 正面           B. 背面           C. 侧面           D. 一面

4.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电梯班班长欧阳兰京,十六年间无偿献血总量达17600毫升,相当于他自己身体血液量的三倍。欧阳兰京的事迹启示我们(  )[来源~&:中教^@%网]

A. 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独特性

B. 每个人都应热爱自己的工作[来#源:~中%教^网*]

C. 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来&源:中教^@*#网]

D. 只有做与众不同的事,生命才有价值

5.  2018年我国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2.8万件3.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18人,厅局级339人,县处级1185人;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判处罪犯2466人。这些材料体现了(  )

A. 法律是由各级人民法院保证实施     B. 法律只对犯罪人员有约束力

C. 法律是公民意志力的体现           D.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6.  2019316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决定在全省所有校园及周边200米范围内禁止销售“辣条”(“辣条”是高油、高盐高添加的调味面制即食方便食品,经常食用对身体健康不利)。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做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 社会保护       D. 司法保护

7.  201933日。兰州市多名红十字志愿者在兰州市张掖路向大众展示,并传授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志愿者的行动,体现了(  )

A. 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B. 奉献自我,遵守规则

C. 尊重他人,维护秩序               D. 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8.  截止2019年三月底,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349万人次,累计限制购买动车,高铁票571万人次,限制购买飞机票2047万人次。把“老赖”的名字登上曝光台,让他们坐不了高铁、乘不了飞机的举措(  )

有利于净化社会空气[中国教^育@出~版&网%]

有利于杜绝违法行为犯罪

有利于培养诚信意识[来源#:zzst*ep.~com@^]

有利于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来*源%:zzstep^.com&@]

9.  如图漫画形象的说明了(  )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 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www."
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B.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D.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0.  近年来,很多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潜在特质、专业意向或职业需求,扬长避短,更快走向成功之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我们(  )

了解自己,进行自我分析

确定一个较为具体、可行的行动计划

分析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

一旦确定目标,就要付诸行动不再调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2.  2018116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歼-20、运-20同台亮相,多型先进坦克装甲车辆集中动态展示,空军装备成体系展出;一件件航空航天装备齐聚珠海。展示了中国科技和工业能力提升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表明(  )

A.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B. 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C. 我国工作的中心是科技创新         D. 我国已成为科学技术强国

13.  20194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塔尖轰然倒塌,全世界都为巴黎圣母院祈祷和惋惜。人们之所以为之惋惜,是因为(  )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值得尊重的智慧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www%.zzs*te#p.c@om~]

人们只需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

不同民族文化间需要相互尊重理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18.  【依法行使权利】[中*@国&教%育出版~网]

小强同学不幸得了白血病,但因家庭贫困无力支付昂贵的治疗费。学校得知这一情况后,倡议广大师生为其募捐,一场温暖的爱心捐款活动在校园内迅速展开。

拢拢将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中的200元捐给了小强,拢拢的捐款行为是对自己财产行使了哪项权利?拢拢对自己剩余的零花钱还拥有哪些权利?

小军偷偷从妈妈的钱包里拿了100元捐给了小强。小强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来源:zz%ste*p&.co@m~]

[来源:z^z#s*tep.c~o&m]

19.  【共同发展进步】

20181010日,甘肃省政府宣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省政府批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隶属于甘肃省张掖市,是中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

20.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团结全县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绿色 +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第一产业向“有机”和“绿色”为主的现代农牧业转变,第二产业向资源精深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为主的循环工业转变,第三产业向“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全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小康实现程度居全市前列。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得益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请说说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来#源:~%中教^网*]

[来~%#源:*中&教网]



答案和解析


2.【答案】B

【解析】

2019131026分,嫦娥四号探器自主着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坑内,实现器首次在月球背面B法正确,符合意。其它选项不合意。

B

查时事政治。平要注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

解答该题要多关注事,多注意事材料。[来&源~^:@中教网*]


4.【答案】C

【解析】

欧阳京的事迹事迹完美诠释了人生的价在于造和奉献,人生的价他人、社会的奉献之中,奉献使人快,使人充,使人高尚。因此选项C正确;AB选项不符合意;D选项只有---才,太绝对[w*ww.z@%z~step.c^om]

C

生命价他人、社会的奉献之中。实现人生价,要干好本工作,从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解答本要明确考的知点是延伸生命的价,运用所学,准确作答。

5.【答案】D

【解析】

文材料表明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承担相的法律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故D正确;A错误,靠国家制力保证实施;B错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错误,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来源:z~@z^step.#*com]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法制的一条基本原

掌握教材知合材料,逐分析,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6.【答案】C

【解析】

文材料中甘决定在全省所有校园及周200米范内禁止辣条未成年人的社会保,社会保护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造有利条件,故C符合意;ABD的内容在材料中未体出来,排除。

C

社会保。社会保,是指在社会生活境中未成年人施的保。包括社会文化保、身体健康保劳动、自由和精神的保等。

掌握教材知合材料,仔分析,排除干扰项,得出正确的答案。

7.【答案】A[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中%*国教育出^&@版网]

些志愿者的行,属于服社会、奉献社会的社会行,有利于形成人人,人人的社会氛,展示了志愿者极承担社会任的秀品A是正确的选项BCD选项不符合意。

A

任意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成部分。任意要求公民个人自履行他人、家庭、社会尽的义务,并勇于自己的行为负责。履行任的准越高,其人生价就可能越大。极承担社会任,不代价与回的奉献精神是社会任感的集中体

细审题,理解任的内涵,意和教材中的基有助于解答本

8.【答案】C

【解析】

文材料中一系列的数字明了,不讲诚多。讲诚信、守言是代社会的通行,采取措施其加以戒,有利于培养人信意,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水平,也有利于化社会空气,减少不讲诚象,故①③④是正确的,符合意;错误绝对,排除。

C

查诚信做人。不要许诺许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践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掌握教材知合材料,逐分析,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的答案。

9.【答案】C

【解析】

细观察漫画,系教材知可知,A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意;B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意;C正确,漫画形象地表明了定了公民的基本利,并保障公民的基本利;D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意。

C

查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利。法是我国公民基本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法划定了公民基本利行使的界。公民基本利保障提供支持。

掌握教材知合漫画,逐分析,排除干扰项,得出正确答案。

10.【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要职业理想,需要了解自身好特(自身),了解社会展需要(外部境),做出长远而具体的科学划,努力施。①②③是正确的;错误的,理想高于现实,也要基于现实,如果根据现实发现职业规划不合理,可以根据现实进整。

A

查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要职业理想,需要了解自身好特,了解社会展需要,做出科学划,努力施。

解答本,掌握职业规划方法,排除错误答案,做出正确的选择

11.【答案】C

【解析】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展理念,持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要弘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①③④法正确,符合意。错误实现中国梦必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道路。

C

的知点是中国梦的实现实现民族大复,体了中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解答本把握好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分析作答即可。

12.【答案】B

【解析】

了我国的科技展。依据本知分析材料可知,我国科技新取得的成就明了我国自主新能力在逐步增,是我国施科教略、驱动发略的成果,B是正确的选项A选项不符合实际C选项我国工作的中心是经济D选项我国不是科学技术强国。[w~w&w.zz%ste*^p.com]

B

在尖端技的掌握和新方面,我国已建立起坚实的基;在航天、子、生物工程等一些重要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体水平同世界先国家相比仍有大的差距,科技展水平低,外依存度高,面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力。

解答本要明确考的知点是我国的科技国情,运用所学,准确作答。

13.【答案】B

【解析】

干中巴黎圣母院的火灾,全世界人民都感到惋惜,是因文化不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都有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我要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①②④法正确,符合意。错误需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

B

的知点是世界文化的多性和丰富性。文化多性是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活力的表,也是人文明步的重要力。多的文化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世界得更加绚丽多姿。文化多性是实现文化新与展的前提和基。不同特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新的活力。

解答本要明确考的主旨,排除错误说法,完成解答。[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16.【答案】1)财产处分权。(评分说明:答出处分权即可)

占有权;收益权;使用权。(评分说明:答出2项即可。)

2)不对。

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小军通过偷妈妈钱包取得的100元,不属于小军的合法财产,小军无权捐献。(评分说明:答出不是合法财产即可)。

17.【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有利于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②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③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④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⑤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⑥有利于巩固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⑦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⑧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⑩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答出3点即可)

18.【答案】

1)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②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③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等。[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答案一:我国已建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答案二: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答案三: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文明、社会加和谐等。

19.【答案】1)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②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④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⑤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⑥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等等。

评分说明:每点(3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给分,共(6分)。[来@%源^:中~教#网]

2)①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②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③学会依法办事,自觉遵守法律。④树立法治信仰,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⑤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守法自觉性。⑥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等等。

评分说明:每点(3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给分,共(6分)。[www.z~^&z#step.com@]

【小题2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