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宋仁宗苗贤妃的家庭和事迹(上)

 诗婧画意 2020-05-07

在宋仁宗的后妃中,苗贤妃可以说是记载比较少的一位女性,她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她有着怎样的家庭背景? 也许,我们可以从错综复杂的史料可以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答案。元代编撰《宋史》的时候,参考了很多有价值的史书,其中的《东都事略》就是其中的著作,成书于宋代,但是要早于《续资治通鉴长编》。苗贤妃的主要事迹见于《宋史·列传第一·后妃上·苗贵妃》的记载,与《东都事略》的文字几乎是一致的。但是,我们不禁有些疑惑,苗贤妃究竟是怎样的出身,从传纪本身来看,不是很清楚。实际上,苗贤妃的父亲苗继宗是嫔妃家族出身,可能是宋太宗和宋真宗某一位嫔妃的亲戚,但是史料叙述得非常隐晦,当时不少人都清楚苗继宗的家庭出身。根据《宋史·李京传》记载:

“苗继宗嫔御子弟,乃缘恩私,为府界提点,宜割帷薄之爱,重名器之分“

在这里,李京建议仁宗不要让苗继宗担任提点这样的职务,因为监司是属于比较重要的官职,一般是不会轻易授予人的。在宋代,提点官职主要是管理地方的事务,如掌管司法、刑狱和河渠。这件事情出现于庆历四年。

  有的史料记载,苗继宗是庐江人,但也不是很清楚。我们先来叙述苗继宗的妻子许氏。这位许氏夫人,在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为皇子的乳母,这位皇子就是后来的皇帝宋仁宗赵祯。大概因为某种原因,许氏被赶出宫廷了,时间是在天禧年间。这时候的许氏还很年轻,容貌很美丽,她以前很可能有过一次婚姻,但是所生育的孩子也夭折了。很可能,许氏回到了自己的娘家,不久以后,她改嫁给了苗继宗为妻子,先后生下了至少两个孩子:第一个可能是苗妃的姐姐;后来的一个孩子就是苗贤妃。这对夫妻婚姻,也很不错,过着很平常的生活,但是家境不是很好。许氏夫人决定去碰碰运气,与年少的皇帝见面,说明她以前的情况。在天圣二年,许氏拦住了赵祯的车驾,哭诉了她被冤枉的情况。据说,赵祯感动了,就把许氏留到了宫中。没多久,赵祯获得刘太后的同意,册封许氏为临颍县君,任命苗继宗为三班殿直的官职,后又加她为当阳郡夫人。从此以后,许氏就留在了宫中,她的丈夫苗继宗和两个女儿都在那里生活。苗贤妃是在天圣元年(1023年)出生的,到她母亲许氏进宫的时候,才一岁。实际上,赵祯比苗妃年长十一岁。苗妃可能是幼年入宫,在宫廷接受基本的文化艺术和技艺的教育,这些内容包括:刺绣、缝纫、书法、诗歌、阅读和写作,以及宫廷礼仪。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宋代宫廷嫔妃的家庭背景,就会发现她们很多人来自于低级官员和平民家庭的女儿;同时,不少嫔妃都是幼年进宫的,最小的是在四岁,如仁宗的周妃;最大的也有九岁(仁宗冯妃、张贵妃)。宋代很少继承前代的选妃制度,如汉代和唐代,这样的做法对于皇帝和大臣来说都是很不错的事情。这些年幼的女孩都不是功臣家族的后代,即使日后受到皇帝的宠爱,也不会左右整个政治局面,因为她们的家族没有什么人担任显职。这就是为什么,宋代的宰相和枢密使的女儿几乎没有嫁入宫廷为妃,这个原因还是不难理解的。苗妃的母亲许氏大概是平民家庭出身,假如她是官员的女儿,无论如何都要在历史上记载她的父亲和祖父的情况。就像后来的高太后所说的那样,在宋代,皇后的人选一般是有一定出身的,至少三代都有做官的经历。此外,皇后的人选还必须是嫡女出身,庶女出身的皇后,仅仅只有一位,就是宋太宗的李皇后,她是由德妃升到皇后的。这样一来,皇后和嫔妃的人选很容易看得出来。为了保证未来的嫔妃拥有一定的基本素质和文化,因此这些年幼的女孩自幼就在宫廷里面接受严格和全面的文化礼仪教育,并且由现任嫔妃来抚养和教育,如张贵妃当初是由真宗的沈妃来抚养的,后来改为贾妃。

  苗妃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出身一般家庭的子孙,根据苏辙《栾城集》记载,苗贵妃的曾祖父苗祚“潜德不隐,久而后彰”,说明他出身不是官宦家庭。苗妃的曾祖母冯氏,“柔嘉之德,见纪于族人”,是一位温柔慈善,勤俭治家的女子。据说,苗妃的祖父苗仁恭,可能是担任过近侍的职务,也许与嫔妃家族的亲戚有一定的关系,“惟先朝旧人,外家通贵”,也是一位懂得礼仪的人。苗仁恭的妻子彭氏,“容德之修,著于宗党”,是一位容貌和品行俱佳的女子,深得家族的称赞。后来,许氏夫人病逝于宝元二年(1039年),年龄应该不是很大。后来,苗继宗又娶了一位妻子,她就是裴氏,“徽柔靖恭,幽闲肃敬,行应家人之美”,她是一位善良仁慈、她恭敬地奉守自己的事务,为人柔顺娴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