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注释①狸渡:地名,不详何地。此诗作于范成大赴徽州(今安徽歙县一带)上任途中。联系诗集中前后诗篇分析,“狸渡”似在皖南南陵一带。 赏析范成大在绍兴二十四年(1164年)被任命为徽州司户参军,赴任途中时值清明,途中观山行道中所见所闻,念自己于清明之际却背井离乡,惆怅之下作《清明日狸渡道中》。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首联写清明时节的景色。范成大用“洒洒”形容小雨,写雨细雨绵绵,用“披披”描绘微风,写风微风无定向,这是春天的气候特征,突出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借用“林宗巾”、“侧帽”两个典故,描写自己顶着清明时节的毛毛细雨、微微清风行进时的情形。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颔联描写途中景色,“花燃”、“柳卧”四字写花的热烈、柳的垂垂,颇具仪态。一个“燃”、一个“卧”把暮春山花烂漫、杨柳婆娑的景色描绘得传神入化,写景色明丽而浓艳。“花燃山色里”是说山里的花红得像燃烧的火一样。借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舂来江水绿如蓝。”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颈联写墓旁徒留石马与纸鸢,更显寂寞失落。“石马”和“纸鸢”,一个哑然遁地,一个鸣叫飞天。“石马”体现肃穆,以“纸鸢”表示凭吊,以“鸣半空”反映热闹。 “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尾联写坟茔墓地间人散之后的情形,乌鸦飞来盘旋。“墦间人散”是说上坟的人们都回去了。“乌鸟正西东”是说:乌鸦在坟前飞东飞西,四处捡食。“乌鸟”渲染了阴沉、冷落的气氛,暗示了长眠地下之人的孤寂凄清,哀欢相映,写尽清明墓祭凄清悲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某种慨叹,令人读来不禁思绪万千。 这首诗主要描写清明时节诗人在旅途中见到的景象。一路叙来。山风、细雨,花燃,柳卧,唯独不见一个人影,他想到今日是清明,而自己却离乡前往徽州,不能祭奠家中已逝去的亲人,因此感到深深的哀伤。 名家点评徐雪辉:这首诗与白居易的《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异曲同工,在明快与悲哀间,有对立,有相容;在阴阳生死间,品味人生。(《节日民俗事象与文学书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