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国宰相遇刺身亡,唐宪宗下令严查,凶手到底有没有抓到

 铁血老枪 2020-05-07

元和十年六月三日(815年),黎明时分,大唐的都城长安还比较安静。

宰相武元衡已经从静安坊的大宅子出来,在几个随从的拥卫下,骑马赶往大明宫。

没办法,虽然宰相是百官之长,也要上班打卡,起床不能比别人晚了。

武元衡一行刚出静安坊东门,听见路边有人压低了声音说话:“灭掉蜡烛!”

帝国宰相遇刺身亡,唐宪宗下令严查,凶手到底有没有抓到

西安大明宫

一个骑马在前的护卫喝问道:“什么人?”话音刚落,武元衡哎哟一声,肩膀上中了一支箭。

随从们惊呼道:“有刺客!”

几个伏击者已经围拢过来,挥舞着兵刃。武元衡的随从抵挡不住,四散逃命去了。

只剩下武元衡一个人,被刺客杀死在路边,他的头也被刺客割掉带走。武元衡时年57岁。

严格来说,武元衡是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遇刺身亡的真正宰相。

帝国宰相遇刺身亡,唐宪宗下令严查,凶手到底有没有抓到

配图

1

很快,上朝的官员和行人一路发出的呼喊传到了大明宫紫宸殿:“宰相被人杀了!”朝堂上顿时炸了锅。

唐朝采用群相制,常设的宰相往往有三四个,众人起初不知道谁死了。

天色刚放亮,有人找到了武元衡骑的马,才确定了受害者的身份。

唐宪宗李纯听到消息,大为震惊和悲痛,下令解散朝会,退到延英殿,和宰相李逢吉等人商议这起突发事件。

这时又传来急报,御史中丞裴度也在上班的路上遇刺。幸好没死,只是头部受了伤。

宪宗皇帝听说裴度的伤势不重,稍微松了口气。

至于这起恶性案件的幕后主使,几乎是明摆着的。朝廷上下一致认为是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

成德军在如今的河北境内,治所在恒州,也就是河北正定县一带。当时各地藩镇割据的情形层出不穷,成德军只是其中一个。

一边是地方的军头,一边是朝廷高官,双方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什么王承宗要派人刺杀武元衡和裴度呢?

这还要从唐宪宗正在进行的“削藩”说起。

帝国宰相遇刺身亡,唐宪宗下令严查,凶手到底有没有抓到

唐宪宗剧照

2

元和元年(806年),唐宪宗登基之后,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淮西、卢龙、成德、淄青等多处军镇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号令已久。

尤其是位于如今河南省中南部一带的淮西军,脱离唐王朝控制已有半个世纪。临近的百姓时常遭到淮西军的烧杀抢掠。淮西军的首脑吴少阳病死后,其子吴元济自立为节度使,继续对抗朝廷。

唐宪宗堪称一位铁血皇帝,早有中兴大唐的决心。他在位十余年间,东征西讨,扫平了所有藩镇叛乱,一度重振了大唐前期的国威。

帝国宰相遇刺身亡,唐宪宗下令严查,凶手到底有没有抓到

818年唐朝地图

元和八年(813年)三月,强硬派官员武元衡出任宰相,他和前任宰相李吉甫一样,主张武力收复淮西,深得唐宪宗的信赖。

次年八月,朝廷大举发兵征讨淮西军吴元济。淮西军战力强悍,被各处自立的藩镇视为盟主。如果淮西军被打掉,其他的藩镇更不是官军的对手。因此,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等人慌了。

王承宗给朝廷上书要求停战,赦免吴元济。又派使者给武元衡送去书信,信中的语气却很是傲慢无礼。武元衡大怒,赶走了王承宗的使者。随后王承宗又上书诋毁武元衡。

朝廷对王承宗等人的想法心知肚明。所以武元衡遇刺之后,朝廷上下都认为王承宗是幕后主使。

当时朝廷的主战派势单力薄,以武元衡和裴度为首,寥寥几人而已。藩镇势力暗杀武元衡的目的,无非是逼迫唐宪宗休战。

唐王朝征淮西之战前后打了三年,才拔掉了这枚楔在中原地区的钉子。武元衡遇刺时,开战还不到一年。

尽管战事很不顺,唐宪宗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暗杀行为而屈服。这只能激起他的愤慨,增强他削藩的决心。

帝国宰相遇刺身亡,唐宪宗下令严查,凶手到底有没有抓到

唐宪宗剧照

3

武元衡遇刺的当天,唐宪宗下令京畿地区戒严,全力搜捕刺客。

为了其他一些大臣的安危,唐宪宗专门下旨给他们加派全副武装的卫兵。在家养伤的裴度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有些朝臣战战兢兢,不到天亮不敢出门。很多天里,都是宪宗皇帝早早起来坐在大殿,等到天亮之后,朝臣们才陆续赶到。

帝国宰相遇刺身亡,唐宪宗下令严查,凶手到底有没有抓到

大明宫紫宸殿

抓捕刺客进展缓慢。事发好几天,连一点线索都没有。并且,掌管京城安保工作的执金吾及京畿地区的府衙、县衙,还发现了刺客写的纸条:“不要追捕我太急,否则先杀你们!”

负责抓贼的官员说不怕是假的,人人自危,出工不出力。

唐宪宗干生气,却也没办法。这时候,兵部侍郎许孟容求见皇帝,声泪俱下地说:“自古以来,哪有宰相横尸街头却抓不到贼人的,这是朝廷的耻辱!”

许孟容又提议,让受伤的御史中丞裴度担任宰相,并兼管案情,追查到底。这一点和宪宗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

于是,朝廷发出了悬赏通告:不论是谁,抓到刺客者赏钱一千万,并授予五品官职。窝藏罪犯或者知情不报者灭族。

赏格一开出,果然大不一样。没几天功夫,神策军将领王士平和王士则兄弟二人声称,王承宗在京师的办事处里有可疑人出入。朝廷立即展开行动,抓到了一批疑犯。

4

为首的疑犯名叫张晏,架不住严刑拷打,他们认罪了,声称幕后主使就是王承宗。刑部尚书张弘靖提出,案情有疑点,不要忙着结案。宪宗皇帝盛怒之下听不进去,下令把疑犯及同党全部处死。

《旧唐书》对此记载较为简略,《新唐书》提到,张晏等十八个人被斩首。《资治通鉴》也说,朝廷处决了疑犯张晏等五人以及他们的十四个同党。

唐宪宗又公布了王承宗写的几封言辞不逊的奏书,让朝臣们议定他的罪名。

且不说张晏等疑犯是否刺杀了宰相武元衡,他们被判死刑,似乎也不太冤枉。因为王承宗和李师道在京师或者东都洛阳的办事处,早就潜藏着人手,暗中搞破坏。比如焚烧官府的仓库、杀人,什么都干。

提供线索的王士平和王士则都升了职。王士平被加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元和十年八月,武元衡遇刺两个月后,又一批刺客被抓。

东都留守吕元膺得到情报,淄青军节度使李师道在洛阳的办事处里窝藏着一伙搞破坏的贼人。

吕元膺派兵抓捕贼人,不料对方非常凶悍,大部分都突围而去,只有两个贼人落网。据这两个李师道的手下供述,杀害武元衡的刺客是李师道指使的。

这两个疑犯也被押送到长安执行了死刑。杀害武元衡的凶手可能早就跑了。

帝国宰相遇刺身亡,唐宪宗下令严查,凶手到底有没有抓到

配图

5

得知王承宗和李师道在背后屡屡使坏,宪宗皇帝下诏发兵征讨王承宗,另一路官军和李师道也开战了。那是武元衡遇刺后的同年十一月。

将近两年后的元和十二年九月,名将李愬奇袭蔡州,擒获淮西军首领吴元济,淮西战事终于结束。当然,时任宰相的裴度功劳也很大。

吴元济在长安身首异处,淄青、成德、宣武等军头都慌了。

到元和十三年(818年),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把两个儿子送到长安做人质,请求归顺朝廷。由于朝廷军队很疲惫,唐宪宗不愿再打仗,就下诏赦免了王承宗,让他继续担任节度使。

李师道继续顽抗,后来被部将杀死,淄青军也归顺了朝廷。

李师道死后,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率领官军接收淄青军的地盘,在郓州发现了李师道的一批信件。其中有一些他生前派人到潼关等地搞破坏的来往书信。还有一封信的内容和武元衡遇刺有关,有个名叫王士元的人因杀死武元衡得到了奖赏。

元和十四年(819年)七月,田弘正抓获了王士元等十六个人,押送到长安。唐宪宗命京兆府、御史台联合审讯疑犯。王士元等人对杀害武元衡一事供认不讳。

帝国宰相遇刺身亡,唐宪宗下令严查,凶手到底有没有抓到

郓州方位

问到武元衡的样貌,疑犯们的说法却不一致。京兆尹崔元略觉得不对劲,问他们为什么承认罪行?

疑犯们表示:“王承宗和李师道是刺杀武元衡的同谋,但王士元奉命作案的时候迟到了,武元衡已经被王承宗的人杀死。王士元谎称自己杀了武元衡,骗取了李师道一大笔钱。我们都参与了此事,明知朝廷不会赦免我们,干脆认罪算了。”(《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一)

这个供词一出来,案情更为复杂。杀害武元衡的幕后主使究竟是王承宗还是李师道,已经很难搞清楚。不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田弘正抓来的疑犯们似乎没有必要说谎。

再说,唐宪宗之前已经宣布赦免了王承宗,碍于面子,也不好再追究此事。

唐宪宗下令,将王士元等十六个人全部斩首。至此,三批疑犯总共三十几个人为武元衡偿了命。但是,真正的刺客到底在不在其中,就不得而知了。

那时,距宰相武元衡遇刺已经过去了四年。

结语:大概唐宪宗心里对案情也有疑惑,因此,抓获第一批疑犯后,提供情报的王士平兄弟只升了官,却没有得到赏钱。韩愈还为此写了《论捕贼行赏表》,劝宪宗皇帝兑现赏金。这一千万铜钱最后有没有赏出去,史书并没有记载。

参考文献: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